習普金會晤與另類國際秩序:北京閱兵的戰略意圖與國際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9月初的北京,成為全球聚焦的政治與軍事舞台。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並肩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之上,世界看到的不僅是一場紀念二戰結束80週年的軍事閱兵,更是一次刻意展現的「另類國際秩序」的宣言。這三位強人領袖首次同台,讓「反西方聯盟」的想像再度升溫,卻也引發外界質疑:這究竟是實質合作的開端,還是僅僅止於象徵性同框?

金正恩此行備受矚目的,不僅是他在閱兵典禮上與習、普並肩而立,更在於他選擇乘坐祖傳的綠色裝甲列車入境。這輛外觀樸素卻內部豪華的列車,早已成為金氏王朝權力象徵。

北韓官媒《勞動新聞》發布的照片中,金正恩在車廂內微笑、背後掛著北韓國旗,身旁是外務相崔善姬與多位高層官員。他的女兒金主愛也現身,這是她首次隨父親出國,引發外界對接班布局的揣測。

列車行進速度緩慢,平均時速僅60公里,卻配備會議室、寢室與衛星電話,甚至在金正日時代傳出曾搭載波爾多紅酒、巴黎龍蝦等奢侈食材。這份矛盾,正折射出北韓政權一面封閉貧困、一面維繫王朝威嚴的特殊統治模式

中朝峰會:戰略協調,迴避「無核化」

金正恩抵京後,立即在人民大會堂與習近平舉行六年來首次正式會晤。雙方以「永遠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相互稱頌,並承諾將加強國際事務協調,共同維護所謂「共同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談的官方通稿中,過去一再被提及的「朝鮮半島無核化」字眼完全消失。這意味著北京與平壤的立場出現重大轉向。北韓非法核武計畫多年來讓其成為全球最受制裁的國家,但隨著中俄與西方對立加劇,北京顯然已降低對北韓核計畫的公開批評。

專家指出,這幾乎等同於默許北韓的「擁核國」地位。首爾慶南大學遠東研究所的林乙哲直言:「中國對北韓核心利益的支持,可以被解讀為默認其核武實力。」

9月3日,天安門廣場迎來盛大閱兵。習近平站在天安門城樓中央,兩側分別是普丁與金正恩,這是三人首次公開同框。伴隨著殲-20隱形戰機、東風系列洲際導彈與高超音速導彈的亮相,三位領袖彼此交談、微笑合影,甚至被記者捕捉到談論「長生不老」等話題,畫面充滿戲劇性。

習在講話中強調:「中華民族從不畏懼任何霸凌。」他將閱兵包裝為中國「世界級強軍夢」的展示,同時也是對美國「不可取代」地位的挑戰。對西方觀察者而言,閱兵的焦點不是武器,而是「習普金」三人並肩的象徵性畫面。

美國總統川普則在社群平台上酸言:「請替我向普丁和金正恩致意,祝賀你們合謀對抗美國。」普丁隨後回應,稱川普「不缺幽默感」。

茶敘與晚宴:中國重申主導權

閱兵之外,習近平特別安排與普丁、金正恩的茶敘與晚宴。值得注意的是,在26國領袖當中,僅普丁與金正恩享有此待遇。這不僅突顯兩人地位,也顯示北京不願拱手讓出對平壤的影響力。

夏威夷大學學者羅淑賢指出:「這次峰會顯然是中國試圖重新奪回『北韓最大靠山』的地位,以避免平壤過度倒向莫斯科。」

動盪軸心?四國同台的意義與侷限

這次閱兵的另一個焦點,是伊朗總統佩澤什基安的出現。自此,中、俄、朝、伊四國領袖首次同台,讓西方戰略圈對「動盪軸心」的擔憂再起。這四國分別透過武器、能源與外交支援彼此,確實形成某種程度的合作網絡。

然而,多數專家認為,這種「同框」更多是象徵,而非真正的四方聯盟。布魯金斯學會的秦強(Jonathan Czin)分析:「這更像是一場光鮮的合影,而不是新秩序的起點。北韓與伊朗雖危險,但在這個組合裡影響力有限。」

美國前情報官員桑納(Beth Sanner)也指出,所謂的「動盪軸心」實際上多為雙邊合作,例如俄朝軍事協議、中俄能源合作,中國並未完全背書平壤或德黑蘭的冒險行徑。

北京的算盤:平衡與風險

中國對北韓與俄羅斯的支持既是外交籌碼,也潛藏風險。北韓去年與俄羅斯簽署互助防禦條約,承諾若一方遭攻擊,另一方將立即提供軍事援助。對北京而言,這不僅削弱其在朝鮮半島的主導權,也可能將中國綁入更大的區域安全風險。

牛津大學學者霍威爾(Edward Howell)形容中國的心態是「不憤怒,而是反胃與不安」。因為在冷戰後,中朝互保條約一直是中國唯一的正式軍事盟約,如今俄朝另起爐灶,讓北京的戰略地位受到挑戰。

金主愛的首次亮相:傳承的暗示?

此次訪京,另一個亮點是金正恩攜帶女兒金主愛同行。這位被外界視為可能的接班人,自2022年首次公開現身後,已多次出現在導彈試射與閱兵典禮。這次則是她第一次隨父出國,引發國際媒體熱議。

專家認為,金正恩此舉不僅是「家族形象工程」,更可能是對內外傳達接班訊號。正如首爾梨花女子大學教授李費力(Leif-Eric Easley)所言:「金正恩刻意讓外界看到,金氏家族與北韓軍隊緊密相連,軍權與王朝缺一不可。」

結語:權力的展示,還是短暫的幻象?

這場閱兵,表面上是一場展示軍力的盛會,實際上是三位強人對國際秩序的挑戰。對習近平而言,這是他推動「中國模式」的舞台;對普丁而言,這是他在烏克蘭戰爭陷入膠著時的外交助力;對金正恩而言,則是擺脫孤立、鞏固政權正當性的機會。

然而,真正的問題在於:這種同框是否能轉化為持久的戰略聯盟?中國雖與俄、朝保持密切互動,卻始終在保持戰略模糊,以免自身被拖入過深的衝突。伊朗的參與更像是附帶性的象徵,而非實質同盟的擴展。

正如專家所言,這或許是一個「象徵性高峰」,卻不必然預示著「新秩序的來臨」。但不可否認,北京閱兵的畫面,已經在全球留下了鮮明的印象:一個不願再受西方規則支配的「另類陣營」,正在尋求屬於自己的舞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amuel的沙龍
91會員
122內容數
除了翻譯各國新聞以外,會將過去演講的一些主題內容放上來。閒暇之餘,分享一些PM心得,歡迎參訪。
Samuel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05
美國總統川普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回應搖擺不定,他一方面要求歐洲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並對中國施壓,另一方面卻對自身角色模糊以待,引發歐洲盟友擔憂。文章分析川普的策略、兩週期限的落空、以及美俄之間談判的僵局。
Thumbnail
2025/09/05
美國總統川普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回應搖擺不定,他一方面要求歐洲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並對中國施壓,另一方面卻對自身角色模糊以待,引發歐洲盟友擔憂。文章分析川普的策略、兩週期限的落空、以及美俄之間談判的僵局。
Thumbnail
2025/09/05
美俄兩國元首在烏克蘭戰爭議題上立場出奇一致,將責任推給歐洲。川普政府對歐盟能源依賴、中國及印度等議題的雙重標準,以及俄羅斯持續離間北約盟友的作為,都使得烏克蘭和平進程難見曙光。
Thumbnail
2025/09/05
美俄兩國元首在烏克蘭戰爭議題上立場出奇一致,將責任推給歐洲。川普政府對歐盟能源依賴、中國及印度等議題的雙重標準,以及俄羅斯持續離間北約盟友的作為,都使得烏克蘭和平進程難見曙光。
Thumbnail
2025/01/14
哈馬斯與以色列在卡達多哈達成停火協議,首階段將釋放33名人質,為期42天的停火協議將為下一階段全面和平談判鋪路。協議細節包括人質釋放、軍事部署、居民返家、囚犯交換等,但協議執行面臨潛在風險、國內反對聲音及第二階段談判挑戰。協議達成將為加沙地區帶來急需的人道援助,但能否真正實現和平仍有待觀察。
Thumbnail
2025/01/14
哈馬斯與以色列在卡達多哈達成停火協議,首階段將釋放33名人質,為期42天的停火協議將為下一階段全面和平談判鋪路。協議細節包括人質釋放、軍事部署、居民返家、囚犯交換等,但協議執行面臨潛在風險、國內反對聲音及第二階段談判挑戰。協議達成將為加沙地區帶來急需的人道援助,但能否真正實現和平仍有待觀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6月3日,星期六,風和日麗。 凌晨一點,駐紮在北京郊外的上萬名戒嚴部隊開始進京,往天安門廣場移動。 早晨七點,學生拿著手提麥克風到處宣告:李鵬要鎮壓我們! 晚間八點,北京廣播公司呼籲所有市民不要上街。 晚間九點,一架軍用直升機在市中心上空盤旋。天安門周圍的各十字路口,均有數千名學生聚集鎮守。
Thumbnail
6月3日,星期六,風和日麗。 凌晨一點,駐紮在北京郊外的上萬名戒嚴部隊開始進京,往天安門廣場移動。 早晨七點,學生拿著手提麥克風到處宣告:李鵬要鎮壓我們! 晚間八點,北京廣播公司呼籲所有市民不要上街。 晚間九點,一架軍用直升機在市中心上空盤旋。天安門周圍的各十字路口,均有數千名學生聚集鎮守。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Thumbnail
2024/5/9 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的質疑。許多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西方集團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Thumbnail
2024/5/9 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的質疑。許多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西方集團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Thumbnail
和平派」形象:對南北對話的迷戀 從李承晚、朴正熙、全斗煥,韓國民主化之後,到現任尹錫悅總統,這些總統當中,不論左派右派,保守或是進步,有哪一位能夠真正理解國際政治赤裸裸的一面?
Thumbnail
和平派」形象:對南北對話的迷戀 從李承晚、朴正熙、全斗煥,韓國民主化之後,到現任尹錫悅總統,這些總統當中,不論左派右派,保守或是進步,有哪一位能夠真正理解國際政治赤裸裸的一面?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馬英九於2024年4月10號,跟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進行了第二次的會面。
Thumbnail
馬英九於2024年4月10號,跟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進行了第二次的會面。
Thumbnail
2024年3月初,中國的橡皮圖章立法機構和政協機構的年度會議在中共的陰雲籠罩下拉開帷幕。兩會的前兩天有三項進展更加牢固地加強了黨凌駕國家政府之上的地位。除了「黨大於國」,兩會上的三個進展表明,習近平正在進一步架空集體領導制。
Thumbnail
2024年3月初,中國的橡皮圖章立法機構和政協機構的年度會議在中共的陰雲籠罩下拉開帷幕。兩會的前兩天有三項進展更加牢固地加強了黨凌駕國家政府之上的地位。除了「黨大於國」,兩會上的三個進展表明,習近平正在進一步架空集體領導制。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