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土地工工與嘉里大榮的合作,我們在宜蘭展開了一段特別的行程。
嘉里大榮認領了 30 坪土地,支持友善活化,讓高齡長者能參與綠療農務,同時將產出捐贈給弱勢照護。7/22 我們在部落種下 90 棵澳洲茶樹。事隔一個月,嘉里大榮同仁再次走進樂水部落,不只是看看他們企業認領的土地,也親身體驗在地文化。

靠左與到底
也因為這個活動,我自告奮勇要當駕駛。雖然以前有右駕經驗,但這還是第一次從台北一路開到宜蘭山裡的左駕長途。一路上總覺得怪怪的,有點鱷不斷提醒我:「靠左!」、「方向盤要打到底!」偶爾在鄉間小路,我還會忍不住問:「欸,現在是要靠左還是靠右?」更不用說雨刷被我誤打了好幾次。
不愧是有點鱷,一上車就淡定宣布:「我已經買好旅平險了。」全車瞬間大笑。
真正的挑戰,發生在快到部落時。山裡沒有路燈,夜色漸深,車內外溫差大,整片車窗霧茫茫,看不清前方。有點鱷以為是車內起霧,遞給我一張衛生紙,我乾脆搖下車窗,伸手擦外面的玻璃。他看了一下,默默補了一句:「外面的話…我們有雨刷。」全車再度笑翻。
這段小插曲讓我想到,生活和工作裡也常常如此:我們會遇到一層霧,看不清前方的路,只能先憑直覺前進。但只要願意換個角度,就能發現,或許還有其他更清晰的路徑。
在霧裡看清:模糊中的理解
這週和魚頭先生聊到管理,他的分享就像是在霧裡擦拭玻璃。他提醒我,身為管理者需要拉高層次去看事情,用組織的角度思考;要成為一個「給得起」的人,願意先給資源與支持;同時也要理解背後的思維模式,再決定後續行動。
這些話,就像「雨刷」的提醒一樣—有時候問題不是解不開,而是我們慣性地盯著霧氣本身,卻忽略了還有另一種工具、另一個角度。當視野被調整過後,判斷自然更穩定,方向也會更加清晰。
霧氣不會憑空消失,但我們能選擇怎麼面對它。就像勾錐啦不斷地提醒,遇事要理性看待與理解包容,也只有提升自己看事情的格局,才能抽離情緒,用更清楚的視野去驅散霧氣,也會發現自己其實正走在更寬拓的道路上。
關於【點點善小日子】
點點善相信善能融入生活日常,透過共創設計、影響力圖像授權、讓小善變大善,讓天賦發光。為了將這份善意推向國際,cooseii 影響力圖像授權平台正火力全開,也因此有更多的新夥伴加入。
【點點善小日子】Blog是夥伴對點點善最真實側寫,紀錄點點善一邊搞設計,一邊搞笑的生活日常。社會企業也可以很潮,歡迎一起來感受,保證有梗、有愛、有善意!✨✨
更多關於點點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