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開通「TeslaAI」微博:Optimus 3 正式亮相,揭示未來百萬台級機器人藍圖

Mech muse 智慧新知-avatar-img
發佈於中國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前幾天,特斯拉在中國微博上開設了名為 「TeslaAI」 的官方帳號,並在首則貼文中展示了 第三代人形機器人 Optimus 3。如果你對 AI、機器人產業或特斯拉的未來戰略感興趣,這篇文章會帶你快速掌握:Optimus 3 的外觀與設計進化、特斯拉對人形機器人的長遠規劃,以及這一舉動背後的產業意義。


微博首亮相:Optimus 3 的新形象

特斯拉在 9 月 7 日的首則微博貼文中,發布了一張 Optimus 3 的照片,配文是輕鬆幽默的:「我一直在努力改善自己的身材」。

從官方釋出的畫面來看,這代機器人的外觀更接近「仿生設計」:

  • 配色:淺金色與黑色的機身,胸口清晰印有 Tesla 標誌。
  • 手部細節:相較前代,手指與關節更為逼真,甚至模擬出褶皺與指甲輪廓。這顯示特斯拉在「人機互動」上的追求已經不僅是運動性能,還包括觸覺與視覺上的擬人化體驗。

這樣的細節設計,並不是單純的美學選擇,而是為了讓機器人能夠在更多「人類場景」下被自然接受,無論是操作機械臂、拿取物件,或是和人類進行日常互動。

Tesla 微博

Tesla 微博


特斯拉的戰略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在開通 TeslaAI 微博前不久,才剛發布了 《Master Plan Part IV》。這份藍圖明確指出:

  • 未來核心:特斯拉將不再只是一家電動車公司,而是全面轉向 AI 與機器人領域
  • 價值重心:埃隆·馬斯克甚至預測,未來約 80% 的公司價值,將來自人形機器人 Optimus 與自動駕駛技術,而不是電動車本身。
  • 生態整合:Optimus、Robotaxi(無人駕駛叫車服務)、以及 Dojo / Coetex 超算集群,將共同構成特斯拉的 AI 產品矩陣。

這意味著,Optimus 並不是一個「副產品」,而是特斯拉未來十年的核心戰略。

延伸閱讀:🚀 馬斯克的《宏圖計畫 Part IV》:從電動車到機器人,特斯拉的未來賭注

觀察與後續

對關心科技產業的人來說,TeslaAI 微博的開通,除了象徵特斯拉「積極進軍中國市場」外,更是一個全球訊號:人形機器人競賽,正從概念驗證進入到大規模產業化的初始階段

Optimus 3 的出現,讓我們得以窺見特斯拉未來五年的雄心,但同時也提出了疑問:

  • 生產鏈能否跟上百萬台的規模?
  • 應用場景是否足以支撐需求?
  • 競爭者(如 Figure AI、星塵智能、Agility Robotics)會如何回應?

這些,將決定 Optimus 是單純的宣傳噱頭,還是真正的「新工業革命」。


結語

TeslaAI 微博的開通,不僅是一次社群操作,而是一個戰略宣示:特斯拉要把人形機器人拉入主舞台。對我們這些觀察者來說,這是一個值得長期追蹤的產業轉折點。未來幾年,當我們再談「特斯拉」,或許已經不只是電動車,而是「人類的 AI 夥伴製造商」。

👉 你怎麼看 Optimus 3?會想要一台在家幫忙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ch muse 智慧新知
25會員
377內容數
因為喜歡分享科技新知,所以創立這個部落格,目前主要分享人型機器人,偶爾分享一些無人機、小型核能的最新趨勢,讓你即時掌握最新消息。
Mech muse 智慧新知的其他內容
2025/09/08
在東京代代木公園舉辦的「中國節」不只是美食與歌舞盛宴,更首次帶來前沿科技亮相:杭州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現場拳擊演示,引爆全場焦點。這篇文章將帶你看見文化與科技如何同台交織,了解中國如何透過軟實力與創新形象在國際舞台上展現「當下」魅力。
Thumbnail
2025/09/08
在東京代代木公園舉辦的「中國節」不只是美食與歌舞盛宴,更首次帶來前沿科技亮相:杭州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現場拳擊演示,引爆全場焦點。這篇文章將帶你看見文化與科技如何同台交織,了解中國如何透過軟實力與創新形象在國際舞台上展現「當下」魅力。
Thumbnail
2025/09/08
在 2025 智博會上,人形機器人成為全場焦點,飛行汽車、智慧家居與低空經濟同樣驚豔登場。這篇文章帶你一次看懂展會全貌:從最受矚目的技術亮點、企業動態,到背後產業與投資趨勢,讓你掌握人工智慧與智能產業的最新風向與未來藍圖。
Thumbnail
2025/09/08
在 2025 智博會上,人形機器人成為全場焦點,飛行汽車、智慧家居與低空經濟同樣驚豔登場。這篇文章帶你一次看懂展會全貌:從最受矚目的技術亮點、企業動態,到背後產業與投資趨勢,讓你掌握人工智慧與智能產業的最新風向與未來藍圖。
Thumbnail
2025/09/08
這篇文章將帶你快速掌握台灣三大焦點公司——原相、擷發科技、所羅門——在機器人產業的最新動向。從 AI 感測晶片到國際合作、從新創平台到轉型挑戰,你不僅能了解新聞背後的技術與財務脈絡,也能看見台灣企業如何在這場機器人浪潮中卡位。
2025/09/08
這篇文章將帶你快速掌握台灣三大焦點公司——原相、擷發科技、所羅門——在機器人產業的最新動向。從 AI 感測晶片到國際合作、從新創平台到轉型挑戰,你不僅能了解新聞背後的技術與財務脈絡,也能看見台灣企業如何在這場機器人浪潮中卡位。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Tesla一直強調自己是AI公司,EV的銷量成長慘淡,能源業務爆發,馬斯克畫出的大餅該如何估值?
Thumbnail
Tesla一直強調自己是AI公司,EV的銷量成長慘淡,能源業務爆發,馬斯克畫出的大餅該如何估值?
Thumbnail
圖片來源:工商時報 美國科技股持續創新高,特別是與 AI 相關的題材熱得發燙;只要手上有 AI 相關的題材類股,就幾乎等於獲利保證。 微軟也因為 AI 佈局有成,近期頻頻超越蘋果電腦成為地球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將近 2.9 兆美元的市值,以國家 GDP 相比,介於英國(3.0 兆)與法國(2.7
Thumbnail
圖片來源:工商時報 美國科技股持續創新高,特別是與 AI 相關的題材熱得發燙;只要手上有 AI 相關的題材類股,就幾乎等於獲利保證。 微軟也因為 AI 佈局有成,近期頻頻超越蘋果電腦成為地球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將近 2.9 兆美元的市值,以國家 GDP 相比,介於英國(3.0 兆)與法國(2.7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特斯拉自動駕駛硬體版本的演進,包括 HW3.0、HW4.0 硬體版本在臺灣的抵達和消費者的選擇,硬體與軟體的協同發展,各版本晶片的技術規格及未來發展趨勢等。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對於對特斯拉自動駕駛有興趣的讀者具有參考價值。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特斯拉自動駕駛硬體版本的演進,包括 HW3.0、HW4.0 硬體版本在臺灣的抵達和消費者的選擇,硬體與軟體的協同發展,各版本晶片的技術規格及未來發展趨勢等。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對於對特斯拉自動駕駛有興趣的讀者具有參考價值。
Thumbnail
特斯拉展示人形機器人進展,新款Dojo晶片宣布投產,帶動市場續關注在AI晶片、模型訓練投資、機器人供應鏈、電力、鏡頭、感測、電源與電壓管理、液體冷卻技術。
Thumbnail
特斯拉展示人形機器人進展,新款Dojo晶片宣布投產,帶動市場續關注在AI晶片、模型訓練投資、機器人供應鏈、電力、鏡頭、感測、電源與電壓管理、液體冷卻技術。
Thumbnail
這是『特斯拉(Tesla)解構』系列短文,此系列將個別介紹支持特斯拉成為 AI robotic 企業的重要積木,不會重技術細節描述,不會長篇大論,更多會從戰略意義上回答幾個問題,希望幫助大家降低進一步認識特斯拉的時間成本。
Thumbnail
這是『特斯拉(Tesla)解構』系列短文,此系列將個別介紹支持特斯拉成為 AI robotic 企業的重要積木,不會重技術細節描述,不會長篇大論,更多會從戰略意義上回答幾個問題,希望幫助大家降低進一步認識特斯拉的時間成本。
Thumbnail
Tesla在23日盤後公布的財報雖表現慘淡,但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宣佈明年初將提前量產全新平價電動車,人形機器人「Optimus」明年底前將商用販售,同時揭露更多自駕計程車「Robotaxi」細節,股價聞訊跳空飆漲12.06%,但是META在公布財報後股價在盤後重挫16.32%
Thumbnail
Tesla在23日盤後公布的財報雖表現慘淡,但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宣佈明年初將提前量產全新平價電動車,人形機器人「Optimus」明年底前將商用販售,同時揭露更多自駕計程車「Robotaxi」細節,股價聞訊跳空飆漲12.06%,但是META在公布財報後股價在盤後重挫16.32%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