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漫談】多產的價值:文創產業中的理性與藝術 | 創作者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談到「多產」,許多人第一反應是「粗製濫造」、「質量下降」。然而,在我近年的嘗試中,卻越來越深刻體會到,多產並非創作的敵人,反而可能是創作者生存下來的唯一道路。除了方格子這樣的平台機制不易擴散、必須透過大量作品來突破演算法與環境限制外,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我正在嘗試打造一個文創公司,而這在過去是我不曾想像過的事。

raw-image

曝光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我協助過許多文創公司與文創工作者,他們的共通困境都是抱怨「作品沒人看到」。這些作品不只是文章,還包括陶瓷、香皂、飾品、插畫、攝影等各式各樣的創意商品。許多人懷抱熱情與才華,卻因為缺乏曝光與流通管道,最終走向失敗。他們花費大量心血去創作,卻無法跨越「受眾看不到」這道最殘酷的現實。

我常常告訴他們:「創作再美,沒有曝光,就等於不存在。」這句話聽來殘忍,卻是產業最真實的底層邏輯。對於絕大多數創作者而言,定時、定量的產出與曝光,才是敲響讀者、消費者大門的唯一方法。

偶像與常態

有人會反駁:難道不能做「吉米」嗎?難道不能靠一部傳世之作、一幅經典畫作而聲名遠播?當然可以,但那是萬裡挑一的偶然。吉米的繪本之所以成為標誌,背後不只是藝術水準,也包含時代氛圍、文化脈動以及市場需求的共同作用。這種成功模式無法複製,也不該成為大多數創作者的幻想。

相反地,如果希望成為「有穩定收入的創作者」,那就必須走上另一條路:穩定且持續的創作輸出。坦白說,這是最笨的方法,也是最扎實的方法。你可能每天、每週、每月固定交出作品,看似平凡無奇,但正是這樣的節奏,逐步建立了與讀者、觀眾之間的默契。久而久之,受眾會養成「期待」──期待你下一篇文章、下一幅畫作、下一件手工藝。

我之所以被你注意到,也是因為我不斷地產出、不斷地出現在時間軸與平台上。如果我一年只寫三篇文章,你可能根本沒有機會看見我。

喜羊羊的啟示

說到這裡,我總會想起一個案例:中國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當年在杭州動漫展,我第一次看到時,忍不住笑它畫風笨拙,完全沒有美感,更稱不上藝術精品。然而,它卻憑藉每天 15 分鐘、在小學生下課時間固定播出的節目,持續多年不間斷,最終成為一代人的童年記憶。

這是一個再清楚不過的證明:穩定、長期、定量的曝光,可以擊敗美感上的不足,並創造龐大的市場價值。如今,那些看著喜羊羊長大的孩子已經成年,開始有消費力,他們對這個角色的情感,轉化為一種消費習慣。

這不是偶然,而是「規律」──任何產業都無法忽視的規律。

藝術與產業的拉扯

許多創作者對作品有一種近乎「神聖」的看法,認為自己的文章、畫作、設計品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必須用心呵護,捨不得輕易拿出來。這種態度當然無可厚非,因為創作確實承載了個人的情感與靈魂。但如果只停留在藝術的角度,卻忽略了產業的邏輯,那麼創作者就很難在現實世界立足。

站在出版社、日報社的立場,文章不是「藝術品」,而是「產業產品」。每天報紙都要出版,否則就是「開天窗」,公司收入立刻受到衝擊。當一位作者捨不得交稿,編輯就會回頭翻舊稿,挑選其中最好的一篇來湊數;若舊稿不足,甚至不得不由編輯自己動手寫一篇。這就是產業的現實──無論如何,版面必須被填滿。

因此,作為創作者,若只抱持藝術的浪漫,卻不面對產業的需求,最終只會陷入「自我感動」的陷阱。真正能走得長遠的人,往往能夠在藝術與產業之間找到平衡。

既藝術,又理智

我常常說,我自己就是在「既藝術又理智」的狀態中前行。一方面,我享受創作的快樂,追求表達的純粹,這是我作為作者最根本的初衷;另一方面,我也肩負產業的苦,必須承認創作是一份職業,是一個需要持續運轉的系統。

這種矛盾,乍看之下似乎很痛苦,但其實是必要的。正因為有理智的自律,我才能持續多產;而因為有藝術的熱情,我的作品才不會淪為冰冷的流水線產品。兩者並存,才是創作者能長久走下去的根基。

心語

多產,或許是最笨拙的方法,但卻是最務實的策略。它能突破平台演算法的限制,能擊敗市場的冷漠,能逐步累積受眾的期待。這條路或許不華麗、不浪漫,但卻是創作者真正能夠立足於產業、並最終建立品牌的穩健之道。

如果把創作比作種樹,那麼多產就是不停地播種。你不知道哪顆種子會發芽、哪顆會枯萎,但唯有大量播種,才能確保最終能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

發表4300篇作品,就比430篇作品多10倍機率被看到,比43篇多100倍被看到。我正在用當下那一刻最好的作品,打造自己的森林。而我還會繼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普文創
544會員
5.1K內容數
這裡就是一個小報社,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歡迎閱讀。。。謝謝。。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09/14
最近方格子平台有了不小的改變,最明顯的就是三個不同的介面被區分出來,分別是:創作者為主的操作介面:包含文章草稿、已發布文章、流量統計、收益與各項創作相關的功能。閱讀者為主的使用介面:聚焦於閱讀紀錄、收藏文章、追蹤創作者,讓使用者能專心地消化內容。開始創作文章的介面:一打開就直接進入編輯器
Thumbnail
2025/09/14
最近方格子平台有了不小的改變,最明顯的就是三個不同的介面被區分出來,分別是:創作者為主的操作介面:包含文章草稿、已發布文章、流量統計、收益與各項創作相關的功能。閱讀者為主的使用介面:聚焦於閱讀紀錄、收藏文章、追蹤創作者,讓使用者能專心地消化內容。開始創作文章的介面:一打開就直接進入編輯器
Thumbnail
2025/09/13
在過去,寫文章是一種直接與讀者接觸的方式。每一篇文章的點擊量、閱讀時間與分享數,幾乎等同於創作者的收入來源。平台的分潤制度、廣告收益,甚至訂閱制度,都是以「有人看」為前提。但隨著 ChatGPT 等人工智慧工具的興起,這個模式正在被悄悄改變。今天的使用者不必再為了某個議題搜尋十幾個網站、瀏覽大量
Thumbnail
2025/09/13
在過去,寫文章是一種直接與讀者接觸的方式。每一篇文章的點擊量、閱讀時間與分享數,幾乎等同於創作者的收入來源。平台的分潤制度、廣告收益,甚至訂閱制度,都是以「有人看」為前提。但隨著 ChatGPT 等人工智慧工具的興起,這個模式正在被悄悄改變。今天的使用者不必再為了某個議題搜尋十幾個網站、瀏覽大量
Thumbnail
2025/09/12
常有人好奇,為什麼我會如此「多產」。有人甚至半開玩笑地說,我寫文的速度,比他們追劇還快。表面上看來,這是一種習慣、一種自律;但事實上,它更像是一種不得不的選擇。因為在現行的平台規則之下,若我不多產,就很難讓文章浮出水面,被更多人看見。一、被「封鎖」的焦慮 我曾經注意到,有人對我的高產量並不以為
Thumbnail
2025/09/12
常有人好奇,為什麼我會如此「多產」。有人甚至半開玩笑地說,我寫文的速度,比他們追劇還快。表面上看來,這是一種習慣、一種自律;但事實上,它更像是一種不得不的選擇。因為在現行的平台規則之下,若我不多產,就很難讓文章浮出水面,被更多人看見。一、被「封鎖」的焦慮 我曾經注意到,有人對我的高產量並不以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分享心得 之所以在1300篇創作時分享心得中向各位報告,純粹是想讓大家了解文創工作者的辛苦。在沒有成功之前,這是一段絕對的寂寞和孤獨的旅程。文創工作者的生活常常伴隨著無數的挑戰和困難。創作過程中,靈感的枯竭、創意的瓶頸以及對作品的自我懷疑,都是每天要面對的現實問題。每一篇文章、每一幅畫作、每一
Thumbnail
分享心得 之所以在1300篇創作時分享心得中向各位報告,純粹是想讓大家了解文創工作者的辛苦。在沒有成功之前,這是一段絕對的寂寞和孤獨的旅程。文創工作者的生活常常伴隨著無數的挑戰和困難。創作過程中,靈感的枯竭、創意的瓶頸以及對作品的自我懷疑,都是每天要面對的現實問題。每一篇文章、每一幅畫作、每一
Thumbnail
內容有價 加入方格子8個月以來,一直都在討論內容有價這個事情,我個人覺得這是非常值得推廣的事情,站在創作者的立場來看絕對是好事情,不過內容要怎麼有價?從產業的觀點看來,這還需要有人購買你的作品才能夠達到內容有價的目的。確實,內容有價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他們不僅需要投入
Thumbnail
內容有價 加入方格子8個月以來,一直都在討論內容有價這個事情,我個人覺得這是非常值得推廣的事情,站在創作者的立場來看絕對是好事情,不過內容要怎麼有價?從產業的觀點看來,這還需要有人購買你的作品才能夠達到內容有價的目的。確實,內容有價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他們不僅需要投入
Thumbnail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對於想要在「創作有價」平台上創作的創作者來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必須的。創作者需要了解自己身處的環境、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環境的優勢和劣勢等。這樣才能知道如何強化自己的優勢、彌補環境的劣勢,以達到創作有價的目的。創作有價的目的是讓創作者的創作更有價值,或者說更有價格。將創作轉化
Thumbnail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對於想要在「創作有價」平台上創作的創作者來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必須的。創作者需要了解自己身處的環境、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環境的優勢和劣勢等。這樣才能知道如何強化自己的優勢、彌補環境的劣勢,以達到創作有價的目的。創作有價的目的是讓創作者的創作更有價值,或者說更有價格。將創作轉化
Thumbnail
明明是「近期」的各種反思,但這篇文章2月就完成了,靜靜躺在草稿裡超過1個月以上....看到後順手發布。 跟創作者經濟產業有關的 過度追求流量,會迷失自我。被演算法綁架真的不是一個好事。我仍然認為,如果能服務好 1000 個人,會比討好 1000 萬個人來得輕鬆多了。演算法的紅利,會讓創作者以
Thumbnail
明明是「近期」的各種反思,但這篇文章2月就完成了,靜靜躺在草稿裡超過1個月以上....看到後順手發布。 跟創作者經濟產業有關的 過度追求流量,會迷失自我。被演算法綁架真的不是一個好事。我仍然認為,如果能服務好 1000 個人,會比討好 1000 萬個人來得輕鬆多了。演算法的紅利,會讓創作者以
Thumbnail
創作者最大的不同 有價創作平台的創作者與一般部落平台的創作者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將創作視為商業行為,期望能夠獲得財務收入。因此,他們的創作思維與行為模式,也與一般部落格創作者有所不同。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純粹是為了將自己的作品與創意分享給他人,互動交流是創作的延伸。他們的創作動
Thumbnail
創作者最大的不同 有價創作平台的創作者與一般部落平台的創作者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將創作視為商業行為,期望能夠獲得財務收入。因此,他們的創作思維與行為模式,也與一般部落格創作者有所不同。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純粹是為了將自己的作品與創意分享給他人,互動交流是創作的延伸。他們的創作動
Thumbnail
《滾動內容複利》主要在講述如何創造長銷作品,內容是王道。文章介紹如何創作優良產品,初期最好是供人免費使用,掌握粉絲名單等策略。
Thumbnail
《滾動內容複利》主要在講述如何創造長銷作品,內容是王道。文章介紹如何創作優良產品,初期最好是供人免費使用,掌握粉絲名單等策略。
Thumbnail
本文分析普普文創在方格子平臺上的營收數據,探討了創作者所面臨的獲利挑戰以及多元營收策略。並給出了提高獲利的方法和文創產業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本文分析普普文創在方格子平臺上的營收數據,探討了創作者所面臨的獲利挑戰以及多元營收策略。並給出了提高獲利的方法和文創產業的發展方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