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方格子平台有了不小的改變,最明顯的就是三個不同的介面被區分出來,分別是:
- 創作者為主的操作介面:包含文章草稿、已發布文章、流量統計、收益與各項創作相關的功能。
- 閱讀者為主的使用介面:聚焦於閱讀紀錄、收藏文章、追蹤創作者,讓使用者能專心地消化內容。
- 開始創作文章的介面:一打開就直接進入編輯器,鼓勵創作者立刻動筆。

這樣的改變,表面上看起來很合理,因為它針對不同身份的使用者提供了相應的操作場景。但深入思考後卻會發現,問題的關鍵在於:到底應該把哪一個介面設為「預設的第一頁」? 這個問題牽涉到程式設計邏輯,也牽涉到使用者體驗的貼心程度。
一、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
對於創作者而言,第一個介面——也就是創作者操作介面——是最友善的。因為身為寫作者,最在意的往往是:
- 我的文章被多少人點閱?
- 草稿還有幾篇?
- 發布出去的文章表現如何?
- 粉絲的互動情況怎麼樣?
這些功能都集中在同一個頁面,等於給了創作者一個「控制中心」,不用再四處切換。這樣的設計,對於長期經營內容的人來說,是非常實用的。換句話說,如果方格子將此介面設定為創作者的預設首頁,應該會讓大多數的創作者感到滿意,因為它符合了創作的工作流程。
二、從閱讀者的角度來看
但問題在於,方格子的會員並非人人都是創作者。合理的推估,大約只有 10% 左右的人真正持續創作,大多數人其實是單純的閱讀者。
對於閱讀者而言,他們的需求相當簡單:
- 我之前看過哪些文章?
- 有沒有收藏的內容想回顧?
- 有沒有新的文章或專欄更新?
第二個介面——閱讀者操作介面——正好滿足了這些需求。它是一個以「內容消費」為核心的頁面。若閱讀者一打開方格子,就能立即看到相關功能,便會覺得體驗順暢、貼心。
相反地,若一個單純想看文章的人,卻被預設導向「開始創作」的編輯器,那他很可能會覺得困惑,甚至產生「我走錯地方」的感覺。這樣的體驗,等於在一開始就讓使用者「撞牆」。
三、第三個介面的爭議
最近手機版多了一個新的選項:一打開就進入「開始創作」的頁面。這個設計原意,或許是想鼓勵創作者隨時記錄靈感,直接打開就能動筆。但這裡存在一個巨大的問題:
方格子文宣說明:現有72萬會員跟10萬以上創作者
- 創作者的比例其實很低,不到全部會員的一至二成。14%
- 大部分人來方格子,是為了閱讀,而不是創作。86%
- 因此,如果把「開始創作」作為預設入口,對 86% 的使用者而言,等於強迫他們從一個完全不符合需求的頁面開始。這種做法,會讓大部分人覺得無所適從,甚至直接流失。因為他們只有一個開始創作的按鈕可以使用。
這正是違反使用者習慣的典型案例。因為好的設計,應該是讓人「自然而然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壞的設計,則是讓人覺得「處處碰壁」。
四、程式設計角度的可能解法
程式設計上,要解決「到底哪一個介面應該先出現」的問題,其實有幾種常見的辦法:
- 使用者自主選擇 第一次登入時,讓使用者決定是要以「創作者首頁」或「閱讀者首頁」為預設。 後續也能在設定裡隨時修改。 優點:高度客製化,尊重使用者習慣。
- 記錄上一次的停留位置 利用 cookie 或 local storage,記錄使用者上一次停留的頁面,下次進入時直接回到該頁。 優點:使用者覺得平台「記得自己」,體驗自然連續。
- 系統智能判斷 根據使用者的行為偏好來判斷,例如:若一個帳號 90% 的時間都在閱讀,系統自動把「閱讀者首頁」設為預設頁;反之亦然。 優點:貼近行為模式,不需額外設定。
- 程式判斷 最近一個月內沒有創作或創作數為0的設定他為閱讀者,反之為創作者。相信這方法也是不錯的,符合大多數人的習慣。
無論採取哪種方式,都比單純強制推送「開始創作」介面來得合理。
五、使用者體驗的核心原則
歸根究柢,設計介面時必須牢記一個原則:平台的多數人到底是誰?
- 如果絕大部分是創作者,那麼以創作者介面為首頁就合理。
- 如果大多數是閱讀者,那就應該優先呈現閱讀者介面。
以方格子的現況來看,閱讀者遠多於創作者,所以讓「開始創作」成為預設入口,顯然不符合比例,也不符合習慣。這樣的設計,反而可能讓大量閱讀者覺得「這個平台不屬於我」。
六、心語
方格子的這次改版,有其善意——希望創作者更方便地投入,但卻忽略了使用者結構的現實。創作者需要方便沒錯,但閱讀者的體驗才是平台能否長久經營的基礎。不過還是尊重平台的作法。因為平台也有自己的角度。不能說是錯,這麼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從程式設計的角度來看,解決方式其實不難:允許使用者選擇、記錄上一次的停留位置,或者透過智能判斷來自動決定。這些方法都能避免使用者「打開就困惑」的狀況。而取得雙贏,讓創作者與閱讀者都滿意。
從使用者體驗的角度來看,介面的呈現順序其實是一種「態度」:
- 你是把多數的閱讀者放在心上?
- 還是只想推動少數的創作者?
答案會直接反映在使用者的留存率與平台的口碑上。
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我會優先尊重閱讀著,因為閱讀者(訂閱者)是創作者的經濟來源。以客為尊,並沒有錯。用產業角度來看,誰是客戶,誰就優先,因為是他付錢來支撐創作者跟平台的。一直強調創作者,固然能獲取創作者的好感,但對擴大業績,增加營收是沒有那麼直接的。善待閱讀者,也就是創作者的客戶,其實就是善待創作者。
雲端平台的競爭激烈,任何細微的體驗差異,都可能決定使用者願不願意留下。希望方格子能重新思考這次改版的邏輯,在鼓勵創作與服務閱讀之間,找到更好的平衡點。
最後,尊重平台的作法。平台有自己的考量與策略及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