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來全台灣的空橋都是我們做的!
每一次旅行的開始,總是從走過那條空橋開始,對旅客來說,它只是短短幾步路;但對我們來說,卻是一段驕傲的努力。
這條短短的走道,看似普通,卻是每一趟旅程開始與結束的必經之路。
卻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實是由專門的公司製作的。
而夫人工作的公司,正是負責 全台灣機場空橋的製作與保養。
你知道嗎?全台灣的機場空橋,從桃園國際機場、松山機場,到高雄、台中、花蓮…只要你搭飛機,走過的空橋,均出自我們團隊之手。
一條空橋的背後,不只是鋼鐵與機械 往往有數十位工人同心協力, 有人負責焊接、有人負責組裝、有人檢查安全。
夫人平常的工作,是在公司裡擔任「廠長助理」。每天跟著廠長處理大小事、協助安排人力、管理外籍同事,但這些小小的細節,卻影響著一座空橋能不能正常服務大家,確保工程與維護能順利進行。看著一條條空橋從零開始製作,心裡總會有一份特別的感動。而我,也算是默默參與了大家旅程中的小小一段路。
📌 空橋冷知識
你知道嗎?
不是每個機場都有空橋在一些小型機場或離島機場,常常需要搭接駁車或走樓梯登機。
👉為什麼空橋要能伸縮?
因為不同型號的飛機高低不同,空橋必須能升降、前後推進,才能準確對接。
不同機型大小差很多
小飛機,機門高度比較低。
大飛機,機門比較高、離機坪更遠。
👉 空橋必須能「升降」和「伸縮」,才能剛好對接上不同的機門。
飛機停進停機坪時,角度會有差異,空橋就要能左右調整、延伸或縮短,才不會對不準。
而如果空橋無法精準貼合,旅客可能會有落差或縫隙,這會有安全疑慮。收縮設計就是為了讓上下飛機的過程平穩、安全。
👉空橋不只是走道
它裡面有液壓系統、電機系統,必須定期檢修與保養,才能保障旅客安全上下機。
👉設計也很講究
有些空橋會用玻璃牆面,讓旅客能看到飛機與停機坪,增加〔出發感〕。
但大部分台灣的空橋採用金屬外殼,注重安全與耐用性。
👉空橋不是只有一條,大型機場的寬體客機,常會連接 兩條甚至三條空橋。一條接前艙,一條接後艙,讓上下機更快。
👉一座空橋大約重 30–40 噸,相當於 20 多台汽車。
雖然外觀看起來只是走道,但裡面藏了液壓、電機、輪軸、鋼骨結構。
其實單單空橋的知識就有很多,有機會 再跟大家分享了,別忘了這條短短的走道,其實凝聚了許多人的努力與付出 ❤️。
👉所以下次旅行時,當你踏上空橋,走過空橋,準備出發旅行的時候,別忘了一個微笑,謝謝那些曾經辛苦製作、維護它的人們。✈️❤️
✈️❤️機場屬於管制區、空橋屬於特殊設備,直接拍攝或公開使用照片會涉及安全、授權、甚至商業合規的問題而媒體拍攝的照片.大都版權保護著 所以我不會在這邊貼出 我在工作環境中拍攝到的空橋或者是新聞媒體的照片 請大家見諒.
但是我分享我去離島拍到的空橋照片,您是不是今天看完夫人的介紹後,‘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希望各位會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