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房間角落的木櫃裡,有一個小小的鐵盒,盒子上方的油漆早已斑駁。每次整理房間,我都會不自覺地打開它,裡面裝著一疊泛黃的票根、幾張手寫小卡片、還有一條早已沒有味道的小香氛袋。這些東西看起來再普通不過,但它們串起了我人生不同時期的記憶:第一次和朋友去遠方旅行、第一次在校園演講、第一次收到真正用心手寫的感謝卡。
很多人都會說:「東西舊了就丟吧,反正以後也用不到。」可是,這些老物件之所以存在,不是因為它們的實用價值,而是因為它們盛裝了當時的情緒與故事。那份情緒可能是驕傲、可能是感動、可能是期待;當我觸摸這些老物件時,那個曾經的自己就會短暫地回到身邊。一張舊車票
我記得其中有一張舊車票,是多年前搭火車去花蓮時留下的。那趟旅行我一個人出發,卻在車上認識了一位同樣單獨旅行的女孩。我們交換了一些人生故事,也交換了聯絡方式,後來沒有特別聯絡,但那段短暫的共鳴一直在我心裡留下一道光。那張車票,就是這段緣分的見證。
每次看到它,我都會想起那個勇於獨自出發的自己,也會想起世界上總有一些陌生人的溫柔,是你不經意遇見卻終身難忘的。
我學到的啟發
這些捨不得丟的老物件,其實是一面鏡子,讓我看見自己的變化與成長。
- 記憶被實體化:我們常說記憶會淡,但物件是一個「提醒」,一旦觸摸到,它就會把你帶回當時那個時刻。
- 情感被承接:有些情感很難用語言表達,但當它被寄託在某個物件上時,就變得更真實。
- 回顧中的勇氣:當我感到低潮時,翻翻這些老物件,會覺得「那個時候我都能撐過來,現在也可以」。
你也可以試試
如果你家裡也有這樣的小角落,不妨留下一些對你特別有意義的東西。
- 不用多,只要一兩個就能喚起滿滿的畫面。
- 這些物件不只是「收藏」,更像是一種「時光錨點」,提醒自己曾經走過的路。
- 偶爾整理、翻閱,不只是懷舊,也是和自己對話的一種方式。
把平凡過成有溫度
在這個快速消費、快速丟棄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新的才是好的」牽著走。但對我來說,生活之所以有溫度,恰恰是因為那些留下來的小東西。它們無聲地告訴我:曾經的努力、愛、感動,都沒有白費。
我開始學會不那麼急著「斷捨離」。有些東西要丟,因為它們不再適合現在的生活;但有些東西該留,因為它們是你生命的見證者。
有時候我們追求的是一種「乾淨的空間」,卻忘了記憶也需要安放之處。那個角落,或那個鐵盒子,就是我為記憶保留的一小塊天地。
如果這篇文章也讓你想到屬於你的「捨不得丟的小物件」,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故事,也許你的經驗正好能啟發另一個需要溫暖的人。
💌 喜歡這樣的文字,歡迎訂閱、贊助或分享給朋友,讓我能持續寫下更多日常小觀察,也陪伴你在生活裡找到療癒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