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丼」這個字的讀音和由來其實比較複雜,在中文和日文中有不同的讀法和含義。
「丼」字的正確讀音與由來
一、 漢語中的讀音與由來
在現代漢語(普通話/國語)中,「丼」字屬於生僻字,有以下幾種傳統讀音和含義:
- 讀音:ㄐㄧㄥˇ (jǐng)
 含義: 同「井」字,是「井」的異體字或初形。
 由來: 根據《說文解字》等古代文獻,「丼」字的字形被認為是水井周圍的欄杆
 (外面的「口」)與井中的水或汲水器具(中間的「點」)的象形。因此,
 它最初的意思就是水井。
- 讀音:ㄉㄢˇ (dǎn)  -  完全沒聽過 - 真的假的?!
 含義: 擬聲詞,形容東西投入井中所發出的聲音。
 由來: 根據宋代韻書《集韻》等記載,這個讀音和用法被用來表示「投物井中聲」。
二、 日式料理中常唸的讀音與由來
當「丼」字出現在**日式料理(如牛丼、天丼、親子丼)**中時,現代中文使用者通常會唸成:- 讀音:ㄉㄨㄥˋ (dòng) 或 ㄉㄨㄥ (dōng)
- 含義: 指「日式蓋飯」或盛裝蓋飯的大碗。
- 由來:音譯習慣: 這個讀音是直接來自日文的發音「どん (don)」,它是日文「どん
 ぶり (donburi)」的簡稱。「Donburi」原先是指盛裝食物厚實又深的大碗
 (即「丼缽」),後來也指用這種大碗盛裝的蓋飯料理。
 名稱演變: 關於「どんぶり」這個名稱的由來,有說法是來自江戶時代提供快速
 飲食的店家名稱,使用的器皿被稱為「けんどんぶり鉢」,簡化後成為
 「どんぶり」;另一說法則認為它是一個擬聲詞,形容東西掉進大碗裡
 的聲音。
 
總結
- 學術/字典標準讀音: 唸 ㄐㄧㄥˇ (jǐng)(同「井」)或 ㄉㄢˇ (dǎn)(狀聲詞)。
- 日常點餐讀音: 唸 ㄉㄨㄥˋ (dòng) ,這是從日文「どん (don)」音譯而來,
 特指日式蓋飯。
在台灣或華語地區,由於日式料理的普及,大家在指稱「丼飯」這類食物時,習慣性地使用近似日文發音的「ㄉㄨㄥˋ」,使得這個發音成為了最常見的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