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ano, piano”聽說是義大利人常掛在嘴巴的一句口頭禪,中文語境中是「慢慢來,不必急」。
我很喜歡鋼琴這個樂器,除了穩重的外型、音色以外,可以做的變化實在太多了。
樂器之中也有讓我覺得型與色都是很美的,但就是演奏的姿勢不太舒服。
拉小提琴脖子看起來就很痠,木笛常常讓我忘記呼吸,真是肺活量很好的鍛鍊。
但我沒有那麼喜歡忍受一個不舒服的姿勢,還有閉氣太久。
鋼琴一切都是黑白分明的、端正坐著的,聲音可以很清脆也可以很渾厚。
所以體驗過很多樂器的小時候的我(這只是一連串的巧合),其實只要讓孩子參加一些兒童樂隊或兒童交響樂團,他又剛好不介意更換樂器或是樂團缺人,那就會輪過一輪各種樂器。

"Piano, piano” is one of the favorite sayings of Italians, carrying the meaning of “take it slow, no need to rush."
然後,想到音樂如果作為一種非語言,他如何和視覺藝術產生連結。
或者參照藝術史上多少藝術家如何致力於在畫布上表現聲音(ex:Vasiliy Vasilyevich Kandinskiy),又或者多少音樂家試圖用音樂表現色彩(ex:德布西 Claude Debussy)
感覺可以再寫3篇做分享。
先這樣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