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到「量子電腦」時,很多人會以為這還停留在理論階段,或僅限於小規模原型。但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與北卡州立大學(NC State)最近的示範,卻把它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讓超級電腦與雲端量子後端真正「協同合作」,並且能根據不同的運算需求,自動選擇最合適的後端(向量態、張量網路或分散式模擬器)。這不僅是一個研究突破,更是一條「工程上可走的路」。
在這篇文章裡,我會帶你理解這則新聞的重要性,回顧這個成果背後的時間線,再幫你拆解不同量子後端的特色與應用場景,最後整理成一份清單,讓你快速掌握這股「混合量子—經典計算」的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