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反應,不是矯情, 只是身體還記得——那些不安的時刻。
聽見熟悉的聲音、看到某個名字, 心就會亂,呼吸變快,想逃。
那不是現在的我, 卻像有一部分的自己,仍停在十二歲那一年。後來醫生告訴我, 那是「創傷後壓力反應」的一種。
當身體經歷過太強烈的恐懼, 記憶會被刻進神經裡, 即使時間過了,身體仍會先想起。
如今的我, 偶爾仍會被那些記憶輕輕觸動。 有時是一通電話、有時是一首歌, 身體仍會出現反應——噁心、發抖、想哭。 我吃著助眠劑,也在學習讓自己安睡。
也許「康復」不是痊癒, 而是學會在害怕裡, 溫柔地陪伴自己。
田馥甄在〈無人知曉〉裡唱: 「越溫柔的人越沉默,越是受傷的靈魂越安靜。」 那一句,像是對我說的。 也像是對那些,仍在學習與傷共處的人說的。 —— Qino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