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視眼前這一切嗎?」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這句提問讓我想到曾寶儀在《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中寫過的一段內容,她說自己旅行時,總覺得下一個景點一定更精彩,總是迫不及待往前趕,卻忘了停下腳步欣賞當下的風景。

我們何嘗不是如此?總是帶著預設與焦慮去經歷當下,以為下一刻會更好,卻忘記「回到當下」的意義。

這個提問像是一個小小的提醒,讓我們重新釐清什麼才是此刻最重要的事。我們聽著別人的「你應該...」,也被自己腦中的「我應該...」推著走。那麼,有多久沒有問過自己:

「我真的想這麼做嗎?」

「我的感覺是什麼?」

生活不該只是責任與義務的總和,而是由我們一個又一個真實選擇所構成的。因此,感受自己就成了最關鍵的事。

書中還提到一個細節:當我們和親友相聚時,是沉浸在當下的陪伴裡,還是忙著拿起手機拍照打卡回訊息?我重視與眼前的人之間的連結嗎?還是,我其實更重視那幾吋螢幕裡的小小世界?社群媒體讓人與人更近,也讓心與心更遠。

這讓我想到日常的場景——當孩子想要與我分享他的小發現時,我常一邊滑著手機、一邊「嗯嗯啊啊」地回應。

雖然有時候我能提醒自己放下手機,但更多時候,我會忍不住煩躁地說:「不要再講了」。孩子的失落我看得見,但我想我也同樣在當下迷失了。


這是今日自由書寫梳理後的內容,出自《你想活出什麼樣的自己?——52個自我提問練習,建立屬於自己的人生版本》第39道提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race的沙龍
6會員
102內容數
Grac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20
書上提到,許多人長期活在「他人模式」裡。我們不斷追逐關注數、按讚數,努力迎合外界的期待,以至於慢慢遺忘了自己真正的感受,也忘了什麼才是自己喜歡的事。 這些文字讓我意識到,我也曾經,甚至現在仍時常活在這種模式中。被外境拉扯、被情緒綁架,忘記先回頭看看自己的內在狀態。 所以今天,我希望能夠在情緒被外
2025/10/20
書上提到,許多人長期活在「他人模式」裡。我們不斷追逐關注數、按讚數,努力迎合外界的期待,以至於慢慢遺忘了自己真正的感受,也忘了什麼才是自己喜歡的事。 這些文字讓我意識到,我也曾經,甚至現在仍時常活在這種模式中。被外境拉扯、被情緒綁架,忘記先回頭看看自己的內在狀態。 所以今天,我希望能夠在情緒被外
2025/10/17
昨天老闆告訴我,我工作上的東西有出錯,希望我下次再仔細一點。 這句話,讓我想起剛開始工作時的自己。那時候我很常出錯,老闆也會罵罵咧咧地說:「又賠了多少錢!」那段時間,我的心裡堆滿了羞愧與憤怒。 「有誰不會出錯?」 「難道你處理的時候就從沒出錯過嗎?」 「如果我都不會出錯,我為什麼還要在這裡工
2025/10/17
昨天老闆告訴我,我工作上的東西有出錯,希望我下次再仔細一點。 這句話,讓我想起剛開始工作時的自己。那時候我很常出錯,老闆也會罵罵咧咧地說:「又賠了多少錢!」那段時間,我的心裡堆滿了羞愧與憤怒。 「有誰不會出錯?」 「難道你處理的時候就從沒出錯過嗎?」 「如果我都不會出錯,我為什麼還要在這裡工
2025/10/13
今天一早從一場惡夢中驚醒。 夢裡,我坐在教室裡上課,明明事前已經預習過內容,卻發現老師在黑板上寫下的筆記我完全看不懂,連抄都抄不完。心裡的焦慮越來越高漲,我急著向朋友求助,卻得到對方的冷漠回應。 我試圖拿手機拍下筆記,但螢幕上突然跳出一大堆網頁,怎麼關都關不完。旁邊的同學也在拍照,我再次開口請求
2025/10/13
今天一早從一場惡夢中驚醒。 夢裡,我坐在教室裡上課,明明事前已經預習過內容,卻發現老師在黑板上寫下的筆記我完全看不懂,連抄都抄不完。心裡的焦慮越來越高漲,我急著向朋友求助,卻得到對方的冷漠回應。 我試圖拿手機拍下筆記,但螢幕上突然跳出一大堆網頁,怎麼關都關不完。旁邊的同學也在拍照,我再次開口請求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