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森植誌語錄
有些種子不需種下,只要環境準備好,它們就會自己回來。
在壽豐的山腳下,東北風開始轉強,空氣裡帶著霧氣。這個時節,正適合為576進行新一輪的植栽規劃。
前些日子整理林地時,在一處從未進入的陰濕區域,進行藤蔓的清理,清理後赫然發現那不曾出現過的新綠。靠近一看,是台灣原生山茶——密密叢叢的幼苗,細葉在風中顫動。那一刻,像是大地親手寫下的一段留言。

臺灣原生山茶群落之一,疏植後的生命
接下來的二週,我展開疏植與移植。約一百株幼苗被移往576的山坡區,為576山茶帶,帶來新的生命,而且屬於這片土地的生命。整個過程沒有大型機具,僅以手鏟與布袋進行。每一株都小心挖掘、包根、覆土,再覆上一層落葉。
在移植的過程中,最難的不是勞動,而是節制。太多干預,反而破壞它原有的節奏;太少關心,又可能讓幼苗失去立足的機會。於是,每一次移動都像一次協商——在人與自然之間尋找一個合適的距離。
如今,百株山茶已在坡地上成列。晨霧裡,它們的葉面微亮,像一片片小小的鏡子,映照著天光與林影。這一帶的植生,經過一年的介入,雖已略具生物多樣。如今有了它們的加入,有了更多的層次與季節的變化。未來數年,若環境穩定,它們將長成一片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的小型山茶林。
有時候,復育的驚喜並不在於新種的成功,而在於那些「自然裡本來就在」的生命。這些山茶的出現提醒著我們——生態的修復並非完全仰賴人為的力量,而是土地在自身節奏中緩慢復原的過程。人所能做的,是陪伴與守候。
在576,每一次發現新的生命跡象,都像一次對話。
自然沒有語言,卻總在最靜的時刻,說出最深的話。
文:🌲👣 藏山問行|Dr. ANDERSON 戴慶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