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題:貓玩軌道列車
① 小丸子爺爺級(直白感動派)貓真可愛,
列車跑得好快,
牠伸手抓。
(有畫面,但太像日記。主觀、口語、還在說「牠好可愛」。)
② 及格級(畫面成立、節奏自然)
軌道微震,
貓掌隨車影,
光也動。
(有節奏、有光影、有呼吸。這句就能發方格子了。)
③ 進階級(物我合一、靜動對照)
車聲掠過,
牠眼裡的光,
一樣遠。
(貓與列車都不動——只是“看”與“被看”。
情緒完全退場,但整句在動。這是俳味開始顯現的層級。)
④ 芭蕉級(無主觀、只剩存在)
軌上風響,
貓影不動時,
世界流。
(靜者為主、動者為境。貓、風、列車、時間都融為一體。
這時「貓」不再是主角,而成為世界的呼吸點。)
💡 結論:
從①→④是由情緒→觀察→融合→空的過程。
貓仍在,但你越往後越感覺不到“牠在演”。
最終「世界流」那一刻,整個俳句就成了“時間的鏡子”。
在俳句裡,貓不是主角,而是氣的載體。
你不需要去描牠的毛色、眼睛、姿勢,因為俳句不是「描寫美」的詩,而是「觀察存在」的詩。
🪶 為什麼不用描形體
- 俳句的力量在瞬間感
如果你說「白貓蹲在窗台上,尾巴輕晃」, 那是繪畫式的描述; 但俳句要的是那「尾巴晃動的一瞬空氣」。 - 形體會固定想像,氣能開放空間
當你寫出「貓」的動作、光影、聲音時, 讀者心中自然生成形象, 但每個人看到的貓都不同——這才是俳味。 - 觀察者比被觀察者重要
貓在句中,其實是你的眼的鏡子。 你看到貓,也是在看「自己如何看」。 例如: > 車聲掠過, > 牠眼裡的光, > 一樣遠。 這裡的重點不是貓的模樣,而是「遠」的感覺。
🌿 〈動物觀察俳句練習表〉——用來學會「從形體過渡到氣感」。
每一天練一種動物、一種觀察方式,重點在「看到氣,而非描形」。
🐾 七日動物俳句練習表:從形到氣
🐈⬛ 第一天:貓・靜中之動
練習目標:觀察靜物中最細微的變化。
提示:不要描毛色、姿勢,只記錄氣的波動。
範例:
午後窗邊,
風先動鬍鬚,
光未語。
🕊 第二天:鳥・空氣的切線
練習目標:看風如何被翅膀切開。
提示:用聲音或影子表現飛翔。
範例:
天未亮,
一聲劃雲過,
無人醒。
🦌 第三天:鹿・警覺與靜止
練習目標:學會寫「動作停止的瞬間」。
提示:捕捉目光或氣息,而非奔跑。
範例:
林深處,
風停在牠耳,
光也斷。
🐟 第四天:魚・流體的呼吸
練習目標:學「移動中的靜」。
提示:用水的變化暗示生命的存在。
範例:
水底光,
一影即一息,
無痕行。
🐜 第五天:蟻・群的秩序
練習目標:觀察細微行為的節奏。
提示:不要說“忙”,讓節奏自己出現。
範例:
石縫間,
陰影也成路,
誰先行。
🐇 第六天:兔・躍與停的呼吸
練習目標:抓到「動→靜」之間的無聲瞬間。
提示:用空間描速度。
範例:
草間影,
留下一次風,
月仍白。
🐚 第七天:貝・世界的回音
練習目標:回到無我、純自然的狀態。
提示:寫海與時間的共鳴。
範例:
潮息盡,
殼中仍有聲,
誰不屬誰。
📘 練習方法建議:
每天觀察一種動物 3–5 分鐘。
記錄兩個關鍵字:「動」與「靜」。
用三行捕捉那個轉瞬。
最後朗讀一次,找出呼吸點(自然想停下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