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以來,韓國文化從亞洲圈迅速崛起,並排山倒海地席捲全球娛樂市場。其中韓劇的成功,奠定了韓流基礎,象徵全球化下語言與文化隔閡的破除。而接踵而至的 K-pop[1] 浪潮,更突顯韓國企圖以訓練有素及顏值為本的偶像軍團,透過不斷讓人耳目一新的包裝,將韓國價值與力量推上國際舞台。這是在上個世紀以西方主導話語權的環境下,前所未有、始料未及的壯舉,且繁盛的景況發展延續至今。
身為 K-pop 粉絲,當身邊人好奇問起,K-pop 是為何物?或 K-pop 在當代各種流行音樂文化間獨樹一格之處?關於從 K-pop 脈絡反映出的、能使韓國潮流領先世界並深得民心的內涵,我欲嘗試給 K-pop 四種比喻來回應和分析。
K-pop 的前情提要:一種從網路流進來的文化
在詮釋前,我想先提供一個思考 K-pop 的背景輪廓—也就是,K-pop,它會是一種主要從網路流進人民日常的文化。舉例來說,在成為韓飯[2] 前,我其實是個日飯。過去因喜愛日本團體 w-inds. 的音樂,下課之餘經常跑唱片行找實體單曲、專輯,在學校也不時與同儕分享周邊或開話匣子討論。然網路普及後,2006年我在 YouTube 首次觀賞到韓國團體東方神起的表演[3],對其視聽效果備感震撼。此後,我轉而從網路尋獲韓國歌手資料,也在參加 Facebook 社群後,與線上眾多的粉絲們交流心得和情報。
對我來說,這是個從現實入主虛擬的過程。當中並非意味,日本音樂就不擅長從網路擴散。而是自網路出現後,資訊管道數位化,人際關係也螢幕化,因此在其中傳播的流行文化有了本質上的改變。過去大家對音樂創作純粹的聽覺渴求,進到網路時空,也夾雜更多連結視覺感官與社交連結的慾望。網路並沒有使舊事物不復存在,但卻讓一切都在改變。因此,若要談及 K-pop 何以能在當代被認同,或甚至認為它有其獨特迷人處,還須從:K-pop 如何透過網路傳播、及滿足網路世代對流行文化的追求,這兩點來檢視。
如果 K-pop 是書
首先,想對 K-pop 的第一個比喻是:書。如果說 K-pop 是書,它大抵不會是知識高深的學術期刊,或是迂迴難測的意識流小說,而是豐富有趣的漫畫書。為何如此說?K-pop 的敘事策略向來是,希望任誰都能觀看、快速理解及獲得共鳴的,這和網路資訊爆炸和娛樂化的特性相關,所以才把 Super Junior 的《Sorry, Sorry》設計成搓手舞,及把 Twice 的《TT》轉換作顏手勢。除卻複雜的邏輯、隱喻或暗示,K-pop 透過重複性高的歌詞、誇張的肢體表現,及視覺效果強烈等表演內容,帶給觀眾滿足與樂趣,這也是造就 K-pop 擁有廣大知名度的重要基礎。
再來,在流動的網路空間裡,K-pop 還是本取得方便的電子書。若說西洋樂的操作邏輯也是使人易懂,那麼能夠放下身段,讓各種盜版與粉絲山寨文化充斥其中,或甚至吸收它們成為自身最佳代言人的,大概非 K-pop 莫屬。當初接觸 K-pop,給我的感覺便是:「我能隨心所欲地聽 K-pop,或隨處把 K-pop 裝進我的隨身碟裡」。儘管,韓國官方並非不在意網路著作權或歌手肖像權,然實際瀏覽網路社群或走在韓國街頭,都能感受到 K-pop 文本可被任意獵取及重新詮釋的自由。舉例來說,韓國粉絲圈相當興盛的 Fancam[4] 文化,源自粉絲在網路分享拍攝到的各種偶像影像。或者,藉由參照 K-pop 內容而大量興起的二次創作表演 Cover Dance [5],也由熱衷韓樂、欲模仿韓團舞步的粉絲們,將學習成果製成影片並公開至網路流傳。如此不限制副本散播的 K-pop,即是用免費換得了名聲和消費。
最後,K-pop 還運用了將音樂視覺化的手法,使這本書內容好看、畫面效果絕佳。這樣的構想最初是參考自美國 MTV 電視台播映音樂錄影帶(Music Video,簡稱 MV) 的策略,透過 MV 強烈的視覺意象,將音樂塑造成強大的畫面或圖像,以結合舞台表演來提升音樂的娛樂價值。正如美國流行歌手 Lady Gaga 所言:
「當我寫歌的時候,我首先考慮我要在舞台上穿什麼樣的衣服,結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表演藝術、流行表演藝術、時尚。對於我,這一切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真正吸引人的故事。我希望它很吸引人。我希望圖像可以非常強大,以致於歌迷們會想要嘗試,而且喜歡我們的每個部份。」[6]
但當然,基於此立場,K-pop 有更勝人之處。經由改良自日本訓練生系統的制度化培訓,韓國藝人的舞台常給人的印象是:外表亮麗的俊男美女、歌手唱跳實力俱佳、偶像個人魅力舉手投足間展露無遺、團體舞蹈富含力量且整齊劃一,再配合為主打歌量身打造的繽紛服飾與在攝影棚內的壯觀佈景等。K-pop 持續透過音樂視覺化的純熟手段,把每場歌手的演出當作是 MV 影片的再現,並將舞台效果提升至演唱會等級,創造出繽紛奪目的嘉年華盛宴。這是為何有些人在聽到 K-pop 新歌時會有諸多批評,但在看到藝人表演後便會改觀並發起討論,甚至使得以視覺體驗為主的 Live 演唱會更加炙手可熱。
小結和待續
透過以上分析,我們能稍稍看到 K-pop 獲得成功的策略或軌跡,然也並非所有流行音樂參照此系統運作,就能獲得相同結果。K-pop 就像是網路世界本身,持續不停地在演化。儘管 K-pop 常有令粉絲詬病的問題,如公司宣傳不力、把偶像當工具、主流音樂的編曲風格太類似等,但肯持續投入資源壯大產業、不斷力求玩出創意與突破的用心,是任何欲在這個飄渺不定的網路時代帶來影響的文化,值得效法的地方。究竟 K-pop 還有哪些迷人之處或優勢?K-pop 的時尚態度為何?K-pop 歌手為何有著神聖化的偶像特質?或 K-pop 可能是種後現代藝術嗎?這些與當代網路背景的關聯又是什麼?下一篇我將繼續提供說明。
─────────────
[1] 意指1990年代後興起的韓國流行音樂,主要以偶像團體組合的模式進軍市場,並在近代透過網路影片引起話題與模仿熱潮,造成全球化的影響。
[2] 為英文 Fan 的延伸,指稱「迷」。韓飯的解釋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認為,韓飯為韓國當地的粉絲,與其他國家的粉絲,如台飯、中飯、日飯,在身分界定上有所區別。不過也有人認為,韓飯可通稱所有喜歡韓星、熱衷韓樂的粉絲。此處採後者說法,引其中「粉絲欲親近某個國家的音樂文化」之意義來解釋。
[5] 最早 Cover Dance 起源於舞蹈教室的教學影片,發展至今可廣泛指稱「以學習和模仿韓團 MV 編舞動作為主的 K-pop 次文化」。韓國訪問年委員會 (Visit Korea Committee) 曾利用韓流的世界級影響力,於「2010-2012韓國訪問年」 (Visit Korea Year) 期間舉行「K-pop 韓流舞蹈模仿大賽」(K-pop Cover Dance Festival)。其旨在推廣韓流文化和韓國觀光行銷,但同時使得 Cover Dance 透過網路受到關注與提升參與度。此後,Cover Dance 更衍生出超模仿的現象,如在泰國以「Cover EXO」名義出道的 Millenium Boy,憑藉精準到位的 Cover Dance 表演、還原度超高的服裝髮式,及在網路發佈仿韓團的山寨 logo、專輯封面與海報設計等,於2013年韓流模仿舞蹈大賽上奪冠後,在 Facebook 專頁上累積超過12萬名粉絲支持。這些將 Cover Dance 精神推向極致的舞者們,除在嘗試模擬與重現 K-pop 文本外,儼然同時也靠著 K-pop 享譽國際的名號培養自我人氣。關於 Cover Dance 次文化背後的價值與意義,相當值得深論,我將在我的研究論文中做進一步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