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時候,最不喜歡處理的就是責任歸屬(R&R)的問題。
偏偏時代一直在前進,公司也不斷地導入新的技術、系統、工具,然後也就牽涉到R&R可能重新劃分,但這就又牽涉到某些人的工作會變多,某些人會變少,某些人會趁機把事情向外丟,某些人不得不接球。
每次碰觸R&R的問題,都讓我覺得公司變成黑社會,是劃地盤的一種角力,誰不想少做事多領錢?找一個on the table合情合理合場面的方式,實在耗腦筋。
先別論畫完之後,別的角頭會持續挑戰,更傷腦筋的是,總有那麼幾個同團隊的人,搞不清楚狀況。
這就像排球對戰,6人 vs. 6人,但當你跟某人同隊的時候,某人不斷送分,不禁讓人懷疑這場比賽,其實是 5 打 7...
近日,Alby(化名)在Teams群組裡大聲嚷嚷:「隔壁部門的人,叫我們做某件事情,因為他不知道怎麼做,我們知道,所以我們要做。」
我說:「這個R&R的問題,一年前,就已經討論過了,也寄出相關投影片跟所有相關人士說明,找你的人不知道嗎?他不會做要去學啊,他新來的?」
Alby:「有這個投影片嗎?我好像沒收到?」
我:「那我再發一次,並cc所有相關人員,你們以後照做就好。」
Alby:「還是想提醒一下大家,很多時候,我們覺得不是我們的,但別人覺得是我們該做的,那最後就會變成我們的。」
我感到莫名,淡淡回了一句:「你去把立場澄清清楚就好。」
整件事情,最無言的不是Alby忘記一年前,這個R&R問題就已經處理完結,而是她的邏輯架構:
別人說是妳該做的,妳就氣急敗壞,事實上明明不是妳的任務,卻恐懼著別人說是妳的任務,所以妳之後就必須要做。
當下我真的很想回她:
「所以妳是女生,妳也覺得妳是女生,但大家說妳是男生,覺得妳就是男生,妳最後就會長出男性生殖器官嗎?」
重要的是事實,而不是誰覺得,你只要把事實講清楚就好了。別老是被別人抓著去跑老鼠滾輪,不斷重複過去,焦慮著還沒發生的事情。
這叫做空轉,最沒效率的事情之一,明明什麼都沒做,光擔心就燒光了你的精力。
如果R&R真的需要被更動,那也是妳老闆來跟妳談。
上班了20年,卻依舊覺得自己不適合上班,因為常拿別人的問題懲罰自己、悶悶不樂。
我終於領悟,是我錯了。
錯在我不該總是對同仁充滿期待:期待著在循循善誘,以及各種鼓勵之後,假以時日,人的慣性會改變。要不然也不會有「牛牽到北京還是牛」這種俗語存在,不是嗎?
原來不論是挫折、失望還是生氣,源頭都是不正確的期待。
或許總是樂觀的相信同仁潛力這件事,就是我需要去克服的慣性之一。
我想我必須接受,人的資質,確實有著不同級別,就像我永遠都不會有愛因斯坦,或是伊隆·馬斯克的頭腦。
不可否認地,每個人都有他能力的上限。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