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投資中不簡單的事》第二篇實戰篇 市場的知與不可知 P159-167
- 散戶有天然的信息劣勢,不太可能脫離自己的生活建立能力圈,所以主要是在消費品、醫藥和零售裡。特別是消費品這樣的行業,由於不太存在突發的長效決定信息,不會像別的行業那樣容易被訂單、政策或上下游情況左右,即便是公司高管也不總能知道某項經營措施的有效性和下一季的收入發展,這就能讓我們處於相對公平的信息環境中。
- 很多人說巴菲特不關注或蔑視市場,但我認為他只是不太關注常態市場。你看他在極端市場時比誰都興奮和敏銳,很多人只看到他對市場的譏諷,卻沒有意識到這種譏諷出現的時點,本身就是關注與利用的結果。
- 我們不能簡單得出市場是不可知或可知的結論,關鍵要看他處於什麼樣的位置結構,同時對應的是何種基本面和估值情況。
- 我認為萬物皆有價,當價格補償到了一定程度,就應該相對應地轉換立場。我可以為了企業的成長去等待,去憧憬企業的未來,但是我不會為這憧憬支付太多的額外代價。
- 10-3原則:就是首先判斷這家企業10年後也一定要存在,且邏輯上有更好的可能,這是前提,畢竟投資最大的風險就是企業的消亡。然後就是論證他3年內能否出現盈利提升和估值提升,前者需要對企業有了解,後者需要對市場有認識。
- 從數據模型的測試和披露結果看,只要長期堅持財務數據選出,還是能明顯超越市場的,這說明市場對價值有一個效率反映。
- 人性和情緒只是影響市場的一個維度而已,並且只是階段性的約束,長期來看不是主導性的,我們對這些不能貼得太近。就像小時候學小提琴,老師告訴我不要把耳朵貼音箱太近,那樣自己覺得拉得挺好聽,但別人未必覺得。
- 市場研究和基本面研究一樣,都需要有一個過濾無效信息和雜音的過程,任何一家企業每天都有現實層面的信息變化,如果所有的信息都要處理的話,基本面投資沒法做。我們肯定要有自己的維度和框架去過濾雜音,這樣價值投資才不會無所適從,市場研究也一樣。索羅斯曾說過,每天上班的人其實不清楚自己該幹什麼,這其實就是區分和過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