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源頭處是詩人——摘自《阿拉伯人三千年:從民族、部落、語言、文化、宗教到帝國,綜覽阿拉伯世界的崛起、衰落與再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在阿拉伯有紀錄以來的三千年歷史裡,凝聚的話語啟動過三波統一浪潮。再次借用伊本.赫勒敦的術語,ʿaṣabīyah「團體主義」總是從al-ʿarabīyah「卓越的高級阿拉伯語」那裡得到它的動力。然而,這幾波浪潮的規模,遠比伊本.赫勒敦談論的部落或王朝大多了。第一波浪潮—古遠、緩慢,但深沉,屬於族裔的自我意識,湧漲的時間在伊斯蘭出現之前一千年。第二波是一次實體擴張的海嘯,也就是阿拉伯人在七、八世紀的征服及其餘波,它消落的速度和暴起時一樣快,最後是在長期的麻痺中結束,但留下豐沃且持久的語言沉積物。第三波是由十九世紀歐洲國族主義運動所喚醒的蟄伏力量所驅動,重新發現那個族裔的、文化的—以及,到了晚近,狂熱崇拜的—自我。最後這波至今仍在肆虐。這三波浪潮將這本書的大部分章節區分成三組:每組包含的年代不一,但篇幅大致相同:「嶄露」與「革命」(西元前九○○年到西元後六三○年);「稱霸」與「衰落」(六三○到一三五○年);「黯蝕」與「再興」(一三五○年至今)。

第一波自我意識的開端相當模糊,很難標定時間。它的興起似乎是由於將駱駝馴化成馱獸,讓移動性日益提升,以及阿拉伯人開始從事長距離的運輸和貿易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有一種語言讓北阿拉伯地區使用不同方言的人可以相互理解(南阿拉伯說的是另一組語言,和北方語有遠親關係,但北方人聽不懂;兩者的距離約莫相當於德文和義大利文)。後來,在大約西元五世紀前的某個時刻,大概在半島中部的某個地方,統一的北方語的「高級」形式也有了雛形。這所謂的al-ʿarabīyah,並非日常用語,而是一種「奧祕之語」(mystical tongue),是用來「傳達神諭和背誦詩歌」。能夠掌握這種特殊用語的人—最重要的是shāʿir,這個字後來演變成「詩人」,但最古老的意思大概比較類似預言家或薩滿—就能吸引追隨者。在劫掠襲擊的時刻,shāʿir也扮演惠特曼(Whitman)筆下的詩人角色,是「戰爭最致命的力量……能用他說出的每句話汲出鮮血。」

伊斯蘭在歷史沙場上的迅猛登台,掀起了一陣沙塵,遮蓋掉許多先前存在於該地的東西。然而,從西元前八五三年首次提到阿拉伯人,一直到他們突然出現在國際聚光燈下,中間那段黝暗歲月依然有些特色是清楚的。早期生活在阿拉伯半島的人類大多是移動的、易裂的、暴躁的;在嚴苛環境中漫遊的血緣群體,天生就容易分裂,容易為了生存彼此競爭。時間是用祖先的名字來度量,而非用碑石或年表來記錄。然而,在西元前第一個千年快結束時,這個異質性社會(如果可以這樣稱呼的話)透過與帝國鄰居的接觸,而逐漸形成其外部輪廓。這些帝國鄰居包括羅馬、波斯和南阿拉伯,這塊位於半島腳跟和腳背部分的肥沃山地,由示巴王國(Sabaʾ,《聖經》寫做Sheba)和承繼它的帝國統治著大體屬於定居的族群。

帝國的本質是層級分明和金字塔狀,它比較喜歡和清楚明確的指揮鏈交涉,而非部落和氏族所能提供的水平結構。於是,阿拉伯人藉由得到強權的承認,而開始浮現出他們的層級關係,包括部落領袖(phylarch)和後來的「阿拉伯人的國王」(kings of Arabs)。往日游牧、流動的生活開始定居下來,落腳在邊緣:國王從介於大片沙漠和播種地之間的幾個半營地、半首都的中心進行統治。在阿拉伯半島北部和中部的阿拉伯土地上,社會的凝固似乎是由外而內,類似鑄模裡的蠟。如果說國王需要從鄰居那裡得到承認,他們也需要自身子民的認可:他們活在讚美和宣傳裡,而這正是日後那些詩人們的本事。高級語言就是在這裡自成一格,取得直到今日的形貌。這種語言也有一種更深層的團結感。赫德(Herder)是歐洲現代國族主義的奠基理論家之一,他深知詩歌的力量。「詩人,」他在一七七二年寫道,「是他所屬國族〔Volk〕的創造者;他提供一個世界讓他們去看,把他們的靈魂握在手中,帶領他們去到那個世界。」

在赫德時代的歐洲,那個世界還很新穎:比方說,在那個時代法國的某些地區,「朝任何方向走上一天,所到之地都會變得無法理解」,至於理想中的統一國族語言,根本八字都還沒一撇。但在阿語世界並非如此。英國東方學家雷諾.尼柯爾森(Reynold Nicholson)比多數人更了解阿語世界,他說的沒錯,詩歌讓阿拉伯人「早在穆罕默德出現之前,就在道德上和精神上成為一個國族」。

當然,在現實生活裡沒有人會講詩人的語言。「國族性」(Nationhood)是一種詩意的理想,一種只存在於修辭中的現實。一直都是。


📖《阿拉伯人三千年:從民族、部落、語言、文化、宗教到帝國,綜覽阿拉伯世界的崛起、衰落與再興》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臉譜出版的沙龍
85會員
439內容數
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詹偉雄×臉譜出版 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臉譜出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原因我雖然不清楚,但打從奧迪入獄的那天起,似乎就一直有人在背後指使大家殺他,而且一個月前情況越演越烈,那孩子被刺、被勒、被打、被關又被燒,卻從來都不恨、不悔,也從不示弱。」 摩斯抬頭迎向黛瑟蕊的凝視。 「妳想知道他為什麼逃跑是吧,妳問錯問題了。妳該問的是,他為什麼等到現在才逃。」
Thumbnail
2025/04/26
「原因我雖然不清楚,但打從奧迪入獄的那天起,似乎就一直有人在背後指使大家殺他,而且一個月前情況越演越烈,那孩子被刺、被勒、被打、被關又被燒,卻從來都不恨、不悔,也從不示弱。」 摩斯抬頭迎向黛瑟蕊的凝視。 「妳想知道他為什麼逃跑是吧,妳問錯問題了。妳該問的是,他為什麼等到現在才逃。」
Thumbnail
2025/04/26
入獄十年的運鈔車搶匪,在刑期屆滿前一天從大牢裡消失, 如果明天就能合法重獲自由,為什麼要在今天冒險逃獄? ◆《請找到我》、《守護妳》國際懸疑推理暢銷名家邁可‧洛勃森醞釀二十年精湛純熟代表作 ◆改編電影由《原罪犯》、《分手的決心》韓國名導朴贊郁籌拍中 ◆勇奪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金匕首獎
Thumbnail
2025/04/26
入獄十年的運鈔車搶匪,在刑期屆滿前一天從大牢裡消失, 如果明天就能合法重獲自由,為什麼要在今天冒險逃獄? ◆《請找到我》、《守護妳》國際懸疑推理暢銷名家邁可‧洛勃森醞釀二十年精湛純熟代表作 ◆改編電影由《原罪犯》、《分手的決心》韓國名導朴贊郁籌拍中 ◆勇奪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金匕首獎
Thumbnail
2025/04/25
以能力為依據評價他人時,容易落入類似的陷阱當中。比方說,在商場、職場上,某種程度上必須給人「那個人表現非常優秀」、「他沒做出成果」等等評價。但如果將之進一步解讀為「沒做出成果的人,就是沒有用的人」,或是 「能力差,一點價值也沒有」,便武斷地全盤否定那個人,就太危險了。
Thumbnail
2025/04/25
以能力為依據評價他人時,容易落入類似的陷阱當中。比方說,在商場、職場上,某種程度上必須給人「那個人表現非常優秀」、「他沒做出成果」等等評價。但如果將之進一步解讀為「沒做出成果的人,就是沒有用的人」,或是 「能力差,一點價值也沒有」,便武斷地全盤否定那個人,就太危險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今日我們可能知道,伊斯蘭世界中,最重要的語言是阿拉伯語。但中世紀乃至於近代,波斯語的地位其實不下於阿拉伯語。波斯文化:文學、繪畫、音樂,席捲大半個伊斯蘭世界,波斯語則成為了文人雅士口中、筆下的「雅言」。 尤其是突厥、蒙古系的國度,波斯語的影響更是巨大。波斯語地位甚至可以超過統治民族的母語。例如在鄂
Thumbnail
今日我們可能知道,伊斯蘭世界中,最重要的語言是阿拉伯語。但中世紀乃至於近代,波斯語的地位其實不下於阿拉伯語。波斯文化:文學、繪畫、音樂,席捲大半個伊斯蘭世界,波斯語則成為了文人雅士口中、筆下的「雅言」。 尤其是突厥、蒙古系的國度,波斯語的影響更是巨大。波斯語地位甚至可以超過統治民族的母語。例如在鄂
Thumbnail
5 Advice from a Caterpillar: 一個哲學問題 / 視角2 毛毛蟲的忠告 十三 文藝復興就是人文主義的再生。兩個歷史現象可以概括這個人文主義再生的肇因。 首先﹐中世紀的教權統治視知識為權力的掌控﹐除了規定拉丁語為官方及學術語言之外﹐甚至不容許基督教的舊新約經書翻譯作地
Thumbnail
5 Advice from a Caterpillar: 一個哲學問題 / 視角2 毛毛蟲的忠告 十三 文藝復興就是人文主義的再生。兩個歷史現象可以概括這個人文主義再生的肇因。 首先﹐中世紀的教權統治視知識為權力的掌控﹐除了規定拉丁語為官方及學術語言之外﹐甚至不容許基督教的舊新約經書翻譯作地
Thumbnail
4/1 嘉義秋書室的講座結束了,感謝前來捧場的諸君!會後,有些心得想分享給大家。稍作檢討,感到自己本次太過專注於充實講座的學究式內容,輕忽掉銜接背景脈絡的工作;因此,這系列文章會不定期更新,試圖以比較輕鬆的方式補充。也歡迎講座邀約,我很樂意一講再講。
Thumbnail
4/1 嘉義秋書室的講座結束了,感謝前來捧場的諸君!會後,有些心得想分享給大家。稍作檢討,感到自己本次太過專注於充實講座的學究式內容,輕忽掉銜接背景脈絡的工作;因此,這系列文章會不定期更新,試圖以比較輕鬆的方式補充。也歡迎講座邀約,我很樂意一講再講。
Thumbnail
在阿拉伯有紀錄以來的三千年歷史裡,凝聚的話語啟動過三波統一浪潮。再次借用伊本.赫勒敦的術語,ʿaṣabīyah「團體主義」總是從al-ʿarabīyah「卓越的高級阿拉伯語」那裡得到它的動力。然而,這幾波浪潮的規模,遠比伊本.赫勒敦談論的部落或王朝大多了。
Thumbnail
在阿拉伯有紀錄以來的三千年歷史裡,凝聚的話語啟動過三波統一浪潮。再次借用伊本.赫勒敦的術語,ʿaṣabīyah「團體主義」總是從al-ʿarabīyah「卓越的高級阿拉伯語」那裡得到它的動力。然而,這幾波浪潮的規模,遠比伊本.赫勒敦談論的部落或王朝大多了。
Thumbnail
貫串一個傑出民族、文明和語言的宏大歷史, 將一千五百年前的沙漠詩歌與今日的國際情勢、戰爭創傷相互串聯── 著名阿拉伯語學者、當代旅行文學名家,旅居阿拉伯世界近40年 提姆•麥金塔―史密斯傾力巨著, 跨越三千年、三大洲,理解中東與阿拉伯世界必讀之作! ◆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退休教授鄭慧慈老師專
Thumbnail
貫串一個傑出民族、文明和語言的宏大歷史, 將一千五百年前的沙漠詩歌與今日的國際情勢、戰爭創傷相互串聯── 著名阿拉伯語學者、當代旅行文學名家,旅居阿拉伯世界近40年 提姆•麥金塔―史密斯傾力巨著, 跨越三千年、三大洲,理解中東與阿拉伯世界必讀之作! ◆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退休教授鄭慧慈老師專
Thumbnail
四大古文明之一的埃及,以前在國高中歷史課,對於埃及的文明古國通常只是簡略帶過,只知道它受尼羅河定期氾濫的恩賜,在這裡孕育出古老的文明。 對於埃及的第一印象就是金字塔、木乃伊、法老王和人面獅像,但是其實我對於埃及並不熟悉。相較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個別民族的連續發展」的文明,我對於埃及的單一發展比較感興趣
Thumbnail
四大古文明之一的埃及,以前在國高中歷史課,對於埃及的文明古國通常只是簡略帶過,只知道它受尼羅河定期氾濫的恩賜,在這裡孕育出古老的文明。 對於埃及的第一印象就是金字塔、木乃伊、法老王和人面獅像,但是其實我對於埃及並不熟悉。相較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個別民族的連續發展」的文明,我對於埃及的單一發展比較感興趣
Thumbnail
文化世界總是像我們敞開著,總是包容著我們對它仔細端詳,不論哪支民族、哪裡的文化傳統都是;不過,除非我們都已經準備好理解它們的「語言」,懂得與它們互動、閱讀它們的世界,沒有這些努力,我們不可能真正搞懂它們在「說」什麼。
Thumbnail
文化世界總是像我們敞開著,總是包容著我們對它仔細端詳,不論哪支民族、哪裡的文化傳統都是;不過,除非我們都已經準備好理解它們的「語言」,懂得與它們互動、閱讀它們的世界,沒有這些努力,我們不可能真正搞懂它們在「說」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