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追了部大陸新劇《我是余歡水》,描寫小人物的艱難境遇與心路歷程,主角余歡水,人到中年,創業失敗、朋友背叛、工作不順利、家庭破裂,活得甚至不如鄰居家養的貴賓犬。
沒業績假裝講電話,被同事拆穿當場羞辱;送兒子上學上班遲到,向主管撒謊;沒能請成假,讓兒子在下雨天等半天,又向老婆撒謊。
母親臨終前給他一筆錢,他轉手借給好哥們創業。當妻子要買車急需用錢時,那位朋友一而再再而三騙他,沒有還錢的意思。錢要不回來,事情最後也瞞不住了。
次日正逢中秋,一家族團圓吃飯,為了顏面他拿公司回饋客戶的便宜紅酒,誆騙岳父母自己帶的是高檔貨,結果被多疑的小舅戳穿。面對余歡水的謊言連篇,妻子攢夠了失望,提出離婚。
余歡水為扳回自尊,卻搞得自己更沒尊嚴,失去所有人信任,都是因為一步步的逃避、撒謊成性所累積出來的結果。
也許有人說他這是自作自受,但誰能保證自己初入社會或邁向下一個人生階段(如婚姻)心態、認知還不足時,能夠清楚知道自己在幹嘛?戲劇只是呈現的方式荒誕幽默,但人生大大小小的抉擇,每個血淋淋的失誤,都和恐懼是否蒙蔽了我們有關,害怕失去一段關係、害怕年少不得志、害怕工作上的壓力.......等。
余歡水站在路口放聲大哭那幕,衝擊我內心許久,要做多少不明智的選擇,才會淪落至此都已不重要,就連自己摯愛兒子的扶養權都歸前妻,當下,他只是一個失去所有的中年男子。
以為余歡水的生活不能再糟糕,醫院卻診斷出他有胰腺癌。院方欲通知家屬交代病情,前妻不相信他的話,直接把手機掛掉。回到家,原本想找根繩子上吊,卻被樓上的裝修噪音打斷。
你我都可能步入的中年危機
到了中年,我們都是活得小心翼翼的“余歡水”,就如我們的父母,年輕時他們也會嫉惡如仇,看不慣社會的不公;對未來憧憬,樂觀且有著夢。但面對社會的磨耗,很多話到嘴邊,已經不敢開口,也覺得沒必要開口。
我曾經覺得,低聲下氣的中年人都是懦弱、沒出息,不成功是因為缺乏鬥志。甚至也一度不能理解父母,只守著那份工作的死薪水,卻不知道世界正在巨變,帶來了更多無限可能。
大概就是因為,年輕真的是本錢,輸了還可以重頭來過。但對父母而言,輸光了是讓家人跟著受苦,包括他們背後年邁的父母,所以只有認命,珍惜每份工作,省吃儉用牢牢抓住手裡的每一分錢。
我們都是普通人,會不會哪天也像余歡水,拼命的奔跑,才能為家人擋住風雨。但看懂父母的不容易,就代表我們也該像他們一樣,和現實妥協,找份穩妥的工作嗎?這答案取決於你要的是什麼。
父母渾然不知的過時法則
世界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那時工業、製造業飛速發展,現今企業組織的架構正在成型。那時候很多老闆跑去招攬農民,告訴他們:「你們農民為了生計要全年無休,但到我這裡工作,除了薪水高(那時候有工廠的幾乎都賺錢)還有週休二日,你可以好好享受人生、帶家人去渡假,最重要的還有退休金!」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身貧窮的人皆可變富裕的模式。原本只有高產階級與低產階級的社會,多出了一個中產階級。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平民有了多餘時間和額外收入。
到後期,企業還找幾個比較能幹的員工,叫他們去受教育、讀大學,然後回來擔任管理階層,並付給他們更高的薪水,政府單位也那麼做。所以那個模式根深蒂固在我們曾曾祖父母、曾祖父母的觀念裡,並傳承下來。
這些是工業時代誕生出來的概念,成功的關鍵在於接受傳統教育,找到一份「好」工作,然後工作四五十年,領退休金好好養老。如果你沒有好的學歷與好的工作,你就不算「成功」。
但這個模式還適用現代大多數人嗎?
科技發展和全球化等因素,商業、消費模式正在改變,導致許多國家都無法解決通膨問題。而某些國家的央行也淪為政黨鬥爭的工具,為刺激景氣而持續加印貨幣,讓經濟問題更加惡化。接著,又因全球化的關係,一個國家的經濟對更多國家產生連鎖效應,影響全世界。
面對一個物價「必然」上漲的時代,許多公司成本提高,一樣還是要原物料等開銷,所以就從產品價格、人事、薪資著手,而生產者同時又是消費者,不但薪水沒有明顯成長,還得面對上揚的物價。
大部分的國家政府也沒多少干預能力,對勞資雙方立場曖昧不明,政策永遠都是治標不治本,沒有真正的打破這個循環。這時候,還在遵循舊模式的人,生活質量肯定大打折扣,沒有能夠增加其他收入,剩下的精力只能拿來怪政府、怪環境。
現在不是努力工作,就能賺到錢的時代。長輩那代原本的規律,正被社會的新現象摧毀:
三分之一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畢業即失業。
買房動輒千萬,若要2成的自備款,相當於200萬左右,對月薪3萬甚至不到的年輕人來說,30歲前要籌足自備款,幾乎是不可能。
裁員風波,35歲後被勸離職,已經是不少大公司公開的秘密。
年輕時省吃儉用,飲食不均衡,年紀一到,健康亮紅燈,職業傷害、慢性疾病通通找上門,甚至診斷出癌症,全家積蓄瞬間清空,還身負貸款。
一夜暴富並不實際,但一夜爆窮非常簡單,父母輩以為的穩定,其實是在穩定窮著,許多家庭其實承受不起經濟的變故。
這時代只獎賞願意改變的人
時機歹歹是真的,但能打破這個困境的也只有自己。比起還在抱怨,迅速做出改變的人們更有機會,對吧?
也許你同意我的看法,但礙於沒本錢、沒天賦、沒人脈,可能你認為安於現狀比較好,畢竟創業或其他高風險高報酬的事情,一旦失敗會是比現在更糟糕的境地,不是嗎?
是,但我要表達的不是放棄現在謀生的工作。還是一樣要上著我們的班(笑),唯一不同的改變,就是你要找到自己的「副業」。
副業不是兼職,兩者概念完全不同,兼職(如外送、工讀)只能短暫增加收入。實際上,一旦你老了累了、沒有體力,這個額外收入就無法繼續,而且你所犧牲的時間,並沒有為你創造更多價值。
副業說白點,就是經營自己的一門生意,不論初期是大是小。任何時代、背景,士農工商唯一能翻身的就只有「商」,而許多事業的開端,都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如賈伯斯、華特迪士尼的故事)
過往認知,覺得經商就要創業。但是以「副業」的方式開始,輕裝上陣,甚至零成本就能開始。
「副業」比「創業」更適合上班族
主要原因有三:
一、辭職創業,財務壓力超大
二、原本的薪水可幫助副業孵化
三、創業與副業一樣,很少第一次就成功,但副業風險小,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找到「副業」,既不承擔創業的焦慮、風險,又多一個增加收入的渠道。可以將之視為未來目標,在試水溫後,經營成功從副業轉為創業,實現經濟自由;或看成為生活準備的B計畫,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至少還有一筆收入可以週轉。
如果一開始選擇創業,而且短時間成功,當然獲利會比較大。然而,副業最獨特的魅力在於,成功還能有很大的機率收穫理想。
有些創業成功的老闆,可能初期抓住了時下的風口。但為了持續獲利,要做的事情未必是自己喜歡的,還慢慢成為有錢,卻沒有時間的大忙人。我身邊一個經營服飾業的親戚就是如此,擁有三家店,每個月卻花大半時間在國外批貨,收入雖然很好,但她總是感慨沒有時間陪自己的小孩長大。
而有的人副業是從自己興趣開始,並慢慢找到獲利模式和經營方向,雖然可能結果也不算有錢有閒,但至少自己正在賺錢的事,也是自己喜歡的事。
那難道沒有既可當副業,有錢有閒又能完成理想,並且不容易被淘汰的選擇嗎(笑)?當然有,只是不多,這種商機存在兩個共通點:
一、是必需品
只要是人、要生活,對你的產品與服務需求就不會消失。也不會因科技日新月異,就被市場淘汰(如3C產品)
二、收入能累積,還能保值
你的東西持續被需要,不是一次性購買的產品與服務,而且品質、口碑皆經得起考驗,所以老顧客不斷回流,並可能再幫你介紹新的客戶,這代表你不用永遠都在找下一個客戶或商機。
我很幸運,正在從事自己的「終極副職」,而且在這波疫情下,各行各業都受波及的情況,我的收入不但沒影響,反而增加(笑)這讓我更加肯定,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最後,願大家都能找到讓自己更好的軌跡。如果你正在做的是為自己增值的事情,那麼發生改變,只是早晚的問題。我們一定要明白:「上班」是為別人做事,真正的「工作」是為了自己。
因篇幅關係,想了解或學習我的「終極副職」請加我IG,並私訊小盒子,同時IG上也有在幫大家做免費的戀愛諮詢(可參考我過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