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作為藝術展示平台的困境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藝術家馬修‧伯羅斯(Matthew Burrows)在社群平台Instagram上發起的社群活動,包括帳號「@artistsupportpledge 」與標籤「#artistsupportpledge」,主因為了緩解新冠肺炎帶給世界經濟市場深深一記重拳,也因多檔藝術博覽會停辦,而讓藝術市場重新思索如何在勢必長期對抗病毒的態勢中生存下去。以台灣藝術家王建揚為首,也在台灣發起了「#artistsupportpledgetw#藝起加油art」的相關活動,之後更轉向Facebook社團「藝起加油ART作品展覽平台」中進行一系列宣傳與操作活動後,之後是否會對藝術市場有什麼影響?
#artistsupportpledge 官方網站
#artistsupportpledge Insragram 帳號
  我們能詳細探討社群平台運作方式,並比較現今藝術市場機制上之間的差異。社群平台的展示展示模式很大一部分牽涉到話語權的主體為誰,像是Instagram作為年輕人最為活躍的社交媒體,很大一部分歸功於相對平等的曝光與流量。只要在Instargarm上創建#(hashtag)標籤,能讓用戶簡單的搜尋並分類,主要顯示在兩大欄目中「人氣」與「最近」,前者依據系統運算的推薦帳號,後者依據發文時間排序,只要善用標籤功能,都能獲得曝光。
  Facebook社團則是依據管理員、版主的方式來運行,能擁有社團的管理權限。當作品文量增幅加大以後,就會產生諸多問題,如同Instagram在標籤被大量引用後也容易質變成廣告牆一樣。「藝起加油ART作品展覽平台」當然以幫助藝術市場活絡起來的角度來說立意良善,但以藝術機構來說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疫情導致無法出門,可能對開公立博物館、美術館衝擊較小,但已經讓藝廊產業面臨危機。加上藝術家與藏家的直接媒合無疑是雪上加霜,能直接跳過中介者,進行藝術品交易。當然或許另一方面來說這是無法進入機構創作者的施展機會,才能在短期間累積這麼多交易筆數,而從社團中多次修改的版規能知道「藝起加油ART作品展覽平台」也試圖扮演起中介者的角色,進行部分的篩選。但這是否是另一種機構的展現,又跳入藝術家與藝術中介者的迴圈之中呢?
  Instargram以圖片說話其最大優勢,能透過各種美化方式講照片網美化。這種模式底下我們往往會因為人物、商品包裝、拍攝手法等,而忽略本身真正的論述,有些甚至是沒有任何論述。在觀察許多發文作品後,發現多數作品都缺乏創作脈絡,這對創作者與收藏者都是危險的,如同「照騙」一樣,往往會隨時間幻滅。然而在藝術具強烈主觀性的保護傘之下,其實我們也很難界定某些藝術作品是否為藝術品,這非常仰賴有策展與評論能力的單位,也是目前藝術中介者的強項,經過推敲的作品才有辦法持續引領整個產業前進。
  「藝起加油ART作品展覽平台」目前可能面臨的困境,就是要在完全開放規則在自由市場底下運作,還是像中介者們提供具有完善制度的策展架構。在平台上被刪除的作品恰好反映資本主義中的弔詭狀態,以市場而言應該是提供最大利益,但在層層體制的淘洗之後,反而拋棄了利益去選擇了符合當政者的選項。現今我們要更加小心,不能在再創造出另一隻壟斷話語的巨獸。
19會員
13內容數
目前全職經營「三人日常」YouTube頻道,與「屁啦!無尾熊」Podcast節目。曾任職社交APP與電商新創公司、藝廊、展演機構、出版社與文化基金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邊我想更進一步用「毀滅/重生」來討論他們在此次展覽中的作品。在聖誕節前後書寫關於毀滅與重生真的是再適合不過,因為西方基督宗教信仰基本就是建構在此之上,從諾亞方舟、巴比倫之囚、耶穌復生等等眾多聖經故事,都是闡述著毀滅的力量,然後透過神蹟的方式重生。
  ​觀者時常對於抽象藝術望而生畏,然而為何是如此呢?難道抽象藝術只是屬於一種形而上的西?超出了人類經驗可感知的範圍?我們能從藝術史中,明顯的知道答案並非如此。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在各國肆虐,導致整個藝術圈動盪,大型藝術展演取消,部分藝廊也必須因應疫情而轉往線上發展。如果硬要將此次版畫展覽,蹭上疾病相關的熱點,將兩者扯在一起討論,能不能激起點東西?
藝術市場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被高度討論的藝術作品,從裝屎的罐頭、黏在牆壁上的香蕉、刺青的豬、自毀的藝術品,或者被隕石砸到的教宗。這些作品引起軒然大波,並讓大眾陷入五里霧中,不知該如何解讀。藝術家林俊彬在因疫情崛起的社群平台「藝起加油ART」上發佈了一套作品,名為〈一千賣八百〉,以奇葩的姿態現世。
這邊我想更進一步用「毀滅/重生」來討論他們在此次展覽中的作品。在聖誕節前後書寫關於毀滅與重生真的是再適合不過,因為西方基督宗教信仰基本就是建構在此之上,從諾亞方舟、巴比倫之囚、耶穌復生等等眾多聖經故事,都是闡述著毀滅的力量,然後透過神蹟的方式重生。
  ​觀者時常對於抽象藝術望而生畏,然而為何是如此呢?難道抽象藝術只是屬於一種形而上的西?超出了人類經驗可感知的範圍?我們能從藝術史中,明顯的知道答案並非如此。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在各國肆虐,導致整個藝術圈動盪,大型藝術展演取消,部分藝廊也必須因應疫情而轉往線上發展。如果硬要將此次版畫展覽,蹭上疾病相關的熱點,將兩者扯在一起討論,能不能激起點東西?
藝術市場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被高度討論的藝術作品,從裝屎的罐頭、黏在牆壁上的香蕉、刺青的豬、自毀的藝術品,或者被隕石砸到的教宗。這些作品引起軒然大波,並讓大眾陷入五里霧中,不知該如何解讀。藝術家林俊彬在因疫情崛起的社群平台「藝起加油ART」上發佈了一套作品,名為〈一千賣八百〉,以奇葩的姿態現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人類「神聖」之價值,在於「無法比較」與「無法衡量」,以一種「無法化約」的個體獨特性,共同組成以開放未知作為核心價值的人類社群。
Thumbnail
重探灰燼下面的餘溫,曾經還存在的一點溫度,我們把手伸進去探究它  《藝術為何有事 》座談實錄         2018.08.18 (六) PM 14:30 ─ 16:30        地點: 台北市立美術館地下圖書室 與談者      主持暨評論:蔣伯欣 (台灣藝術檔案中心主任)     
Thumbnail
「打造內容社群的佛系經營術」#9:你該為社群營運準備哪些資源? 大家好,歡迎收看「打造內容社群的佛系經營術」系列專欄。在上一篇文章之中,我跟讀者朋友們介紹了該如何設定社群經營的KPI?如果你已經為貴社群設立了明確的KPI,那是一個好的開始!接下來,該做什麼呢?我想,那就是根據目標來盤點手邊的資源囉。
Thumbnail
「打造內容社群的佛系經營術」#4:你該如何為社群命名? 大家好,歡迎收看「打造內容社群的佛系經營術」系列專欄。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社群定位的重要性。不知道你是否已經按照我的建議,為即將成立的社群找到了明確的定位? 簡單來說,社群想要永續經營,就必須和用戶產生強而有力的連結。光是產製內容還不夠,
Thumbnail
面對朋友在文創市集的鎩羽,也整理了目前文創市集的窘境與概況,回到閒聊的話題:藝術工作者在面對目前社群媒體型態,形象的展現是否會影響藝術商品? 其實整個藝術市場是一個「象徵交換」,藝術工作者透過創作的作品,將自我的意識、美學、思想等概念透過作品的符碼、符號來呈現,收藏家因自身的主觀認同與喜愛、或主觀的
Thumbnail
李柏鋒比喻,經營自媒體就像讓一架飛機起飛那樣,起飛的時刻是最難、阻力也最大的,必須要全力衝刺才撐得起來。養成創作的習慣、努力「飛起來」或做下去才最重要。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人類「神聖」之價值,在於「無法比較」與「無法衡量」,以一種「無法化約」的個體獨特性,共同組成以開放未知作為核心價值的人類社群。
Thumbnail
重探灰燼下面的餘溫,曾經還存在的一點溫度,我們把手伸進去探究它  《藝術為何有事 》座談實錄         2018.08.18 (六) PM 14:30 ─ 16:30        地點: 台北市立美術館地下圖書室 與談者      主持暨評論:蔣伯欣 (台灣藝術檔案中心主任)     
Thumbnail
「打造內容社群的佛系經營術」#9:你該為社群營運準備哪些資源? 大家好,歡迎收看「打造內容社群的佛系經營術」系列專欄。在上一篇文章之中,我跟讀者朋友們介紹了該如何設定社群經營的KPI?如果你已經為貴社群設立了明確的KPI,那是一個好的開始!接下來,該做什麼呢?我想,那就是根據目標來盤點手邊的資源囉。
Thumbnail
「打造內容社群的佛系經營術」#4:你該如何為社群命名? 大家好,歡迎收看「打造內容社群的佛系經營術」系列專欄。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社群定位的重要性。不知道你是否已經按照我的建議,為即將成立的社群找到了明確的定位? 簡單來說,社群想要永續經營,就必須和用戶產生強而有力的連結。光是產製內容還不夠,
Thumbnail
面對朋友在文創市集的鎩羽,也整理了目前文創市集的窘境與概況,回到閒聊的話題:藝術工作者在面對目前社群媒體型態,形象的展現是否會影響藝術商品? 其實整個藝術市場是一個「象徵交換」,藝術工作者透過創作的作品,將自我的意識、美學、思想等概念透過作品的符碼、符號來呈現,收藏家因自身的主觀認同與喜愛、或主觀的
Thumbnail
李柏鋒比喻,經營自媒體就像讓一架飛機起飛那樣,起飛的時刻是最難、阻力也最大的,必須要全力衝刺才撐得起來。養成創作的習慣、努力「飛起來」或做下去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