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藝術觀看指南

2020/07/1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觀者時常對於抽象藝術望而生畏,然而為何是如此呢?難道抽象藝術只是屬於一種形而上的西?超出了人類經驗可感知的範圍?我們能從藝術史中,明顯的知道答案並非如此。

  首先要了解抽象藝術必須從歷史的角度看起,那是一段有趣但非常複雜的過程,多個藝術流派交融並進,最後都成為抽象藝術發展的一環。抽象繪畫能視為現代主義的最高峰,當然要攀登上去需要點勇氣,所以拿出勇氣!我們一起看看抽象背後的前世今生。
  我們回顧歷史從那個讓整個藝術世界發生質變的點——攝影,在路易·達蓋爾(Louis Daguerre)所發明的銀版攝影法以來,隨著攝影術的進步,讓外在的世界得以幾近「真實」(reality)的被複製,鮮活的影像被印在平面的物件上。
達蓋爾銀版攝影:Jean-Baptiste Sabatier-Blot,被攝於銀版的達蓋爾,1844
  文藝復興以來藝術家們試圖在平面上再現的「真實」,一下子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大量技法像是單點透視、空氣遠近法、暈塗法等等的研發,都是為了再現真實而生。但攝影破壞了一切古典技法,因為畫得再寫實也比不過攝影對於景物如此細膩的捕捉,此時開始有許多藝術家開始思索,如果不去再現真實,那繪畫應該以怎麼樣的形式呈現在世人面前?​
  在20世紀初期,野獸派(Fauvism)脫離傳統繪畫的固有色,大膽得使用大量彩度高的顏色,省略掉畫面中大量細節,並將物件變形去處陰影。立體派(Cubism)利用多視角作畫,瓦解西方繪畫的理論,把繪畫的對象解體,並讓空間趨於平面。未來主義(Futurism)歌頌工業革命後的機械動能,表現出物體運動狀態,重複交疊的手法,讓整個畫面處於一種速度感之中。
野獸派:Henri Matisse,紅色的和諧,1908
立體派:Pablo Ruiz Picasso,亞維農的少女,1907
未來主義:Umberto Boccioni,城市的興起,1910
  在新舊世紀相交的時間點,我們能實際發現藝術家在畫面構圖上不具象了,雖然還無法說是完全的抽象。除了抽象化之外,藝術家也開始在畫面中加入屬於藝術家自身的表現方式,藝術家個人情感層面在作品上被體現出來。這種來自於工業化或者科技演進影響了藝術家的思考邏輯與我們觀者觀看的方式。但卻為藝術翻開嶄新的一頁,大量現今普羅大眾耳熟能詳的藝術家都在這時期發光發熱。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有條很重要的抽象藝術發展脈絡開始發展,像是俄羅斯的抽象主義(Abstractionism)、構成主義(Constructivism)與至上主義(Suprematism)。抽象主義康丁斯基的兩本著作《論藝術的精神》與《點、線、面》將抽象繪畫內容濃縮成「色彩」與「形式」兩點,其中以表現手法又大致分為兩類:第一是幾何抽象,從塞尚的理論出發,接續立體主義,帶有較為客觀情感的——「冷抽象」;第二是抒情抽象,受高更影響,接續野獸派,帶有主觀情感的——「熱抽象」。構成主義受到拼貼技法影響,利用不同材質組成雕塑,並影響之後的包浩斯風格(Bauhaus),重要的是與同時期的至上主義相互影響。
抽象主義:Assily Kandinsky,構成第八號,1923
至上主義:Malevich,黑方塊,1915
  至上主義由馬列維奇開創,與構成主義相反的是它反物質與實用性,為藝術而藝術,完全脫離立式架構,利用基本幾何形圖形排列,甚至是單一色塊。與此同時德國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誕生,包含兩個重要的團體「橋社(Die Brücke)」與「藍騎士(Blaue Reiter)」,利用大量顏色與高對比度來表達情感,在造形上刻意扭曲與誇張化。荷蘭則出現由蒙德里安所引領的新造型主義(Neo-Plasticism)利用垂直、水平線條和方形色塊創作,呈現高度理性與邏輯。我們能看到俄羅斯藝術對於亦藝術史所做出的挑戰,而不論是任何流派對於理性或感性的追求,都構成了我們現今所看到抽象藝術的大致結構,然而抽象藝術並沒有在此停下腳步。
藍騎士:Franz Marc,藍色的馬一號,1914
橋社:Ernst Ludwig Kirchner,德勒斯登畫展宣傳畫,1910
新造型主義:Piet Mondrian,紅黃藍的構成II,1930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讓我們快速略過達達主義(Dadaism)、巴黎畫派(Ecole de Paris)、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等等一二戰之間的流派,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第一次在藝術史中取得重要的主導地位就是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的出現,將現代主義繪畫推向最高點。傑森.帕洛克(Jackson Pollock)承襲了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常用的自動性繪畫(Automatism)技巧發展成行動繪畫 (Action Painting),以一種無意識的狀態四處滴落顏料,繪畫不再是表現真實或是想像的某種空間,完全將所有精力聚焦於畫布之上,關注媒材與平面性。而巴內特.紐曼(Barnett Newman)的色域繪畫(Color-Field Painting)創造出純粹的視覺經驗,利用大色塊去模糊主題與背景,也強化自身平面性,深深影響往後的極簡主義(Minimalism)。這種對於繪畫純粹性的追求在此達到高峰,改變整個藝術的樣貌,然而在此之後還剩下什麼?
抽象表現主義:Jackson Pollock,Autumn Rhythm(No.30),1950
色域繪畫:Barnett Newman,Onement 1,1948
  我們能看到現代藝術(Modern art)所追求的形式主義(Formalism),對於繪畫本質的探求成為現代藝術最重要的標誌,意識形態底下強烈的排他性,讓現代藝術變得曲高和寡與精英化。因此普普藝術(Pop art)的出現成為後現代藝術(Postmodernism)中大眾化的產物,主導整個藝術走向的大敘事正一點一滴地消失,脫離現代主義試圖建立的框架,藝術家開始關注各種議題,包括自身生命經驗或是社會現狀。直至今日,我們進入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art)的時代,我們離開美感經驗轉向哲學思考,藝術家開始關注各式各樣的議題,什麼都有可能是藝術的時代來臨,藝術變得更加混濁不明。
  所以當我們覺得藝術晦澀難懂的同時,不如先從抽象藝術開始,因為它可能現今創作中最好懂的藝術表現形式了。
17會員
13內容數
探討當代版畫的走向與趨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