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以前很愛看電影,年輕時看過的電影,如今想來,竟有著另一層的體悟,比如「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以前很自豪自己的不敏感體質,聽到敏感體質的師兄姐說著被干擾到快死時,總是半信半疑想:「甘有影?有這麼嚴重嗎?」但隨著修行時日越久,我的體質也漸漸產生變化,只要有干擾,我的肩頸立刻感覺緊繃酸痛,排除干擾後,肩頸緊繃的狀況,會感覺非常明顯的放鬆。
我曾經問阿伯:「為什麼修正法的人會被干擾到要死,而修非正法的人則是輕鬆自在,那我們不是很遜嗎?」阿伯說:「體質敏感是上天給修行人的保護,而那些修非正法的人會感覺輕鬆自在,不是因為沒被干擾,而是已被干擾到沒感覺。」古人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認真想想,果真是如此,與什麼樣的人相處,就會不知不覺影響到自己,一個已浸入黑嚕嚕墨水中的人,怎會感覺自己被干擾呢?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描述的是少年pi與一隻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流227天的過程。少年pi為了不讓自己成為老虎嘴上美味的食物,而在小船上跳來跳去、輪番移動著。過程中有段孟加拉虎因為飢餓,跳入海中抓魚差點溺死,少年pi因不忍心,而丟下木板讓老虎上船,自己卻待在橡皮筏上。電影的最後,當少年pi與老虎都獲救時,少年pi很慎重地跟孟加拉虎說:「結束了,我們活下來了。你能相信嗎?如果沒有你,我根本活不下來。我要跟你說,謝謝你,謝謝你救了我一命。」
這部電影最近讓我的體悟是,孟加拉虎如同無時無刻讓我們痛苦的干擾。當世尊成佛時,祂第一個感謝的,不是生養祂的父母;不是祂的老師燃燈古佛,而是生生世世跟著祂輪迴投胎,想盡方法、無所不用其極地障礙祂、找祂麻煩的提婆達多。
阿伯說:「魔是來成就修行人的。」如果沒有魔的步步緊逼,只怕我們還睡到自然醒,不願認真修行;如果沒有魔的督促,只怕我們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日有福今日享;如果沒有魔的干擾,只怕我們還不知天高地厚,以為人定勝天,以為自己是萬能的。
正因為有這許許多多的干擾,所以讓我們學習善護身口意,收攝起向外攀緣的心;正因為這些如影隨形的誘惑,所以我們如履薄冰,深怕跌入萬丈深淵;正因為這些嚴厲的督促,所以我們能時時返觀自照,回歸本心。所以阿伯說:「佛要有魔來考,才能成就;佛要有魔來磨,才能成佛。成佛,離不開魔考,有人來磨你,是你的大福報;沒有人磨你,難以成就。」
身處在五濁惡世,每個人的遭遇其實都一樣。我們無法阻止落葉飄落,但能學習安住本心,不因境而生心,不因境而染心,做到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自然稱心如意,解脫自在。感恩魔來考,感恩魔來磨,成佛不遠矣!
(分享完畢)
經典中有個有名的故事:
「一日,釋迦牟尼佛在祇園精舍附近的林間經行,弟子舍利弗徐步跟隨在後。這時,天空有一隻老鷹正追逐著一隻鴿子,這隻鴿子由於驚嚇過度,急忙地飛到佛陀的身邊避難。當佛陀經行的身影覆在鴿子身上時,鴿子馬上安詳地佇立,寂靜無聲,毫無一點怖畏的樣子。然而當舍利弗的影子覆在鴿子身上時,鴿子便不安地戰慄作響,現出一付驚恐害怕的樣子。
舍利弗這時心中起了很大的疑惑,便向佛陀請問:『佛陀與我都已經去除了貪瞋癡三毒,為什麼佛陀的影子覆在鴿子身上,鴿子便安靜不作聲,毫無恐懼;可是一等到我的影子覆在牠身上時,鴿子便驚慌害怕不已?』
佛陀回答說:『這是因為你身上三毒的習氣未盡,因此,你的影子覆在鴿子身上時,仍會令牠心生恐怖。』」—故事取自網路,原文摘譯自《大智度論》卷11(引用完畢)
精舍修行是以消業障、提升心性為主。隨著眾生業障漸消,佛菩薩隨著各人因緣,逐漸開示出皈依外道業力、效忠效勞外道業力、外道印記、外道契約、魔性等經文。會有這些的業力開示,追根究柢,皆是眾生「身上三毒的習氣未盡」!
因為過去的愚癡、無明,我們在身、語、意業田中,隨意的播下貪婪、怨恨、傲慢、偏執、不明事理的種子,這些業因種子隨著我們的意志作用而不斷增長,「有因必有果」,如今眾緣和合,當初投入的作用力有多強,如今反彈的反作用力就會有多強,一切都是自己,怨不了別人!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
—明,蓮池祩宏。
學佛修行者,每個人都是初發心菩薩,就像新月,黑暗的部分多於光亮,猶如心中的惡法仍多於善法,因此必須謹記佛菩薩的教誨,謹遵佛菩薩的開示,持續不斷地努力精進,才能使善法的心光慢慢顯發,終致成就光明圓滿的智慧。
修行人,應當對業果有正確的了知:不是因為您唸經修行而引來干擾,不是您退轉後不修行唸經,干擾就會從此遠離。而是,一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皆源於此生或過去世所造作的「業」,是自己心念與行為造作的結果。如今因緣成熟,您不勇敢承擔,要誰來承擔呢?過程中,只要清楚明白,這些依業力所招感來的苦報與干擾,並非就此停住不會改變,這些終將會過去,何必因目前的干擾而擾亂自己的心?何必讓自己的心隨著干擾,生起漣漪,層層向外擴散?如此,就能放下恐懼,坦然面對。
不論前方的路程如何坎坷,不論身上的干擾如何強大,如果我們能時時提起初發的勇猛道心,不斷的調伏煩惱,淨化身、口、意三業,在身、語、意業田中,謹慎的播下每一顆種子,並慈悲、善待一切眾生,相信,我們定能如古德所云:「不忘初心,成佛有餘。」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