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孩子不會感恩爸爸、讚歎媽媽?其實,不是他不孝,也不一定是你不好,我們來試試這一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每次問孩子:「爸爸、媽媽對你們多好,你們知道嗎?」他們總是絞盡腦汁之後才勉強說出:「爸媽賺錢養我們,很辛苦。」然後就不知道該說什麼了。為什麼孩子會如此不知感恩呢?恐怕是你站在成人的角度,想當然認為他們必定會感念親恩,因而產生的誤解。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呢?不如換個角度……
  • 適合對象:中年級、高年級
  • 付費訂閱可看:學生範文
raw-image

距離開學只剩兩個多禮拜,許多玩過頭的孩子近來開始趕工寫暑假作業。從上個禮拜到昨天,就有兩、三位家長不約而同問我,怎樣帶小朋友寫〈給爸爸的一封信〉、〈想跟爸爸說的話〉或〈我的爸爸〉這類文章?

據他們的描述,孩子只寫得出爸爸的外觀、行為,陳述也相當粗淺、表面,寫不出什麼感性的文字。如果進一步問他:「爸爸哪裡對你好?」「有什麼事需要感謝爸爸。」他們頂多回答:「爸爸賺錢養我們,很辛苦。」然後就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了,再逼他們回想,他們便露出痛苦不堪的表情--我看這樣下去,不但小朋友會更痛恨寫作,還會從此害怕父親節、母親節的到來……

孩子不是不知感恩,而是「現在」還不知感恩

說真的,對於我們已經出社會賺錢並且成家育有子女的成人來說,早就意識到討生活、養兒育女不像以前所想的那麼簡單,自然會回過頭來感念父母當初對我們的照顧與犧牲。從這個角度來看孩子,一定為之氣結,「我為兒女付出這麼多,他們竟然寫不出一句感謝的話!真是白養他們了。」

不過呢,引導孩子寫作最忌諱的就是站在成人角度對他們指指點點,你必須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理解他們的障礙,才能帶他們走出瓶頸。

raw-image

你想想,他們打從出生便在你的呵護下成長,你的付出就像陽光空氣水的存在般,他們要怎麼知道得感謝你什麼?再說,沒有變數的話,小朋友在童年階段,只會被你們一對父母養育,不會被其他父母養,更無從比較好壞,看見你們的好囉。因此,子女沒辦法發自內心說出「世上只有媽媽/爸爸好」,你也千萬別灰心,這是正常現象,尤其高年級以上的孩子,要求他們寫出對爸媽的愛,那簡直是要他們的命!

但話又說回來,作文馬上要交了,總不能等孩子長大,終於體會親恩之後再寫下來補交給老師吧?要注意,可別將自己的好強制灌輸給他們,逼他們寫;或是找一些讚頌父母的文章,逼他們讀--這樣子等於是鼓勵小朋友捏造情感,告訴他們「作文就是作假」,他們又怎麼會愛上寫作呢?

即使孩子現在還不了解父母的好,不代表他們現在完全不能體會親情的可貴。我曾經教各位運用逆向思考,刺激孩子回想起父母好的一面,有興趣可參考:

現在,再教你另一招,不僅可以鍛鍊小朋友的人物摹寫功力,還有可能喚醒他內心深處對爸媽的依戀之情唷。

讓孩子站在其他孩子的角度觀察,而不是逼他站在大人的角度思考

既然親情對孩子來說還是相當抽象的,再怎麼勉強他們體會也沒用,我們就把抽象化為具體,帶他們親眼看看,其他久別的父母及子女,重逢時是多麼的雀躍。

網路上,有人將許多在國外服役的美國軍人無預警回國,並出現在子女面前時的影片剪輯起來。我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看:

可想而知,父母親在國外服役,幾年沒回家,也有可能戰死沙場。當子女在出乎意料的情況之下,見到父母「亂入」,思慕與憂心之情一定瞬間爆表,立刻投入他們的懷抱中。

有些學生在觀賞影片之後,覺得這些小朋友的表現太過浮誇,那是因為他們不曾跟爸媽分別這麼久,也不理解面對爸媽生死未卜的心情。不過,透過背景解說,學生還是能夠站在影片中小朋友的角度,感受到他們乍見爸媽的感動。

另外,影片中小朋友的情緒直線飆升的一剎那,表情及肢體動作都出現顯著的變化,在螢幕前觀看這一幕的學生,可以體驗到他們心情的波動,這正好是訓練人物摹寫的最佳時機。我特別提醒學生留意這些孩子見到爸媽的當下,他們的動作、表情、反應……等的細微變化,也可以揣想他們此時內心的想法,或是雙方的對話。這個階段的訓練,是在為他們建立同理心,引起共鳴,或許會激發學生的記憶,想起曾經遇到的類似情境。

當我們的孩子站在這些孩子的角度,近距離感受到這種對親情的渴望,才有可能感同身受,意識到父母的好;相反的,一味要求他站在大人角度思考,我保證你說破嘴、他想破腦袋,絕對還是搞不懂你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由他人到自己,回顧曾經遇過的類似情景

看完這些催淚的重逢影片後,我請學生回想看看,是否遇過類似的情景,包括:

  1. 爸媽突然現身,給你驚喜。
  2. 和離開很久的爸媽重逢。
  3. 期待加班的爸媽下班回家。

課程進行到這裡,絕大多數學生都有想到親身的體驗,那種對父母的依戀情感隨即湧上心頭。趁他們沉浸在這種情感的同時,引導他們寫〈給爸爸的一封信〉、〈想跟爸爸說的話〉,還能不寫出發自肺腑的動人文章來嗎?

班上有一個孩子,受到影片的啟發,也想學影片中的爸媽給子女驚喜。於是,他打算在爸爸某一個晚歸的凌晨,熬夜等待他回家,讓他不用再親吻熟睡中的兒子,而是面對面跟兒子聊天。他把這個點子寫成一篇文章投稿,刊登在《人間福報》上。

raw-image

以下這一篇文章,是另一位中年級的學生在敘述某一段的影片內容之後,所想到的個人經驗。如果你已經和孩子看完影片,不妨再帶他讀這一篇文章,學習如何掌握人物的情緒反應,並且發揮聯想力: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53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鴻雁寫作教材與教法典藏室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鴻雁的沙龍
29.8K會員
646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鴻雁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1
關於今年的兩個會考作文預試考題〈癌末少女的選擇〉及〈這不只是……,更是……〉,我的建議是:和孩子好好談談這兩個題目中的三個核心主旨--「成長」、「時代」與「生死」。藉由成人的視角和經驗,不僅可能觸發孩子的靈感,他們也會看得更深、更廣。雖然同樣的題目,不可能再次出現,但這三個核心主旨,絕對會一再出現!
Thumbnail
2025/04/01
關於今年的兩個會考作文預試考題〈癌末少女的選擇〉及〈這不只是……,更是……〉,我的建議是:和孩子好好談談這兩個題目中的三個核心主旨--「成長」、「時代」與「生死」。藉由成人的視角和經驗,不僅可能觸發孩子的靈感,他們也會看得更深、更廣。雖然同樣的題目,不可能再次出現,但這三個核心主旨,絕對會一再出現!
Thumbnail
2025/03/28
「我最喜歡吃草莓,因為草莓它很好吃,所以我很喜歡這個美味的食物,每次都會吃很多,因為很好吃。」其實,看到這樣的句子先別擔心,反而應該鼓勵孩子,因為他已經掌握敘述的基本邏輯。只要稍微加上一點技巧,原本扁平的敘述馬上變得鮮活立體。
Thumbnail
2025/03/28
「我最喜歡吃草莓,因為草莓它很好吃,所以我很喜歡這個美味的食物,每次都會吃很多,因為很好吃。」其實,看到這樣的句子先別擔心,反而應該鼓勵孩子,因為他已經掌握敘述的基本邏輯。只要稍微加上一點技巧,原本扁平的敘述馬上變得鮮活立體。
Thumbnail
2025/03/27
強烈建議剛剛接觸作文的初學者,先熟悉「PREP法」,了解敘述的基本邏輯後,若有需要,再學起承轉合。因為,「PREP法」是光看字面也可以理解的概念,且符合溝通的邏輯,只要想像自己在跟某一個對象閒聊,文章架構便成形了!
Thumbnail
2025/03/27
強烈建議剛剛接觸作文的初學者,先熟悉「PREP法」,了解敘述的基本邏輯後,若有需要,再學起承轉合。因為,「PREP法」是光看字面也可以理解的概念,且符合溝通的邏輯,只要想像自己在跟某一個對象閒聊,文章架構便成形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大人的眼裡,小孩總是被認為無憂無慮,不需要為沈重的家計煩惱,也無需為生活瑣事煩憂,所以當我們在新聞事件中看見孩子因為不快樂而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時,很容易不自覺產生責怪的心情,時常會聽到這些可憐的孩子被批評:「真是不懂得惜福,做這些事情真的非常不孝。」 我總認為小孩是最弱勢的一群,因為無法獨立而必須
Thumbnail
在大人的眼裡,小孩總是被認為無憂無慮,不需要為沈重的家計煩惱,也無需為生活瑣事煩憂,所以當我們在新聞事件中看見孩子因為不快樂而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時,很容易不自覺產生責怪的心情,時常會聽到這些可憐的孩子被批評:「真是不懂得惜福,做這些事情真的非常不孝。」 我總認為小孩是最弱勢的一群,因為無法獨立而必須
Thumbnail
有些大人總是喜歡逗弄小孩,時常會以開玩笑的語氣問:「你最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呢?」 同理心較強的孩子可能會說兩個都喜歡;比較懂得看人臉色的孩子可能答案會是提問者;而天真坦率的孩子則是直白地說出真實心聲,倘若答案並非提問者,很可能會迎來不介懷的呵呵大笑,亦可能遭來一頓指責而感到傷心難過。 站在孩子的立場,
Thumbnail
有些大人總是喜歡逗弄小孩,時常會以開玩笑的語氣問:「你最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呢?」 同理心較強的孩子可能會說兩個都喜歡;比較懂得看人臉色的孩子可能答案會是提問者;而天真坦率的孩子則是直白地說出真實心聲,倘若答案並非提問者,很可能會迎來不介懷的呵呵大笑,亦可能遭來一頓指責而感到傷心難過。 站在孩子的立場,
Thumbnail
兒子與女兒已經脫離了幼稚園階段,離開了我的專業範疇。對於他們的小學生新身份,無論在身心理的轉變,我都是一位邊學邊做的母親。
Thumbnail
兒子與女兒已經脫離了幼稚園階段,離開了我的專業範疇。對於他們的小學生新身份,無論在身心理的轉變,我都是一位邊學邊做的母親。
Thumbnail
“孩子是否知道你愛他?還是你只是在數落和要求他?"父母親對孩子的期許背後,是因為愛孩子,但孩子是否能明白父母的愛? 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天線不在同一個頻道,最後就成了兩條平行線,各說各話。身為父母的我們,認為自己有更多的人生經驗,希望孩子能少走一些彎路,但孩子卻不這麼想。
Thumbnail
“孩子是否知道你愛他?還是你只是在數落和要求他?"父母親對孩子的期許背後,是因為愛孩子,但孩子是否能明白父母的愛? 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天線不在同一個頻道,最後就成了兩條平行線,各說各話。身為父母的我們,認為自己有更多的人生經驗,希望孩子能少走一些彎路,但孩子卻不這麼想。
Thumbnail
有些父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但其实,孩子也会觉得父母越来越讨厌。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会造成亲子之间紧张的关系,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方式。 父母和孩子说话的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沟通能力,情绪表达和人际关系。
Thumbnail
有些父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但其实,孩子也会觉得父母越来越讨厌。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会造成亲子之间紧张的关系,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方式。 父母和孩子说话的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沟通能力,情绪表达和人际关系。
Thumbnail
看到孩子寫得亂七八糟的作文,你會怎麼辦?相信我,過度的批判並不會讓孩子的寫作能力有所提升,反而容易讓他們產生「反正寫出來也是被罵,那乾脆不要寫」的心態,逐漸喪失寫作熱誠與信心。不如,放鬆心情,把作文題目當成親子之間交流的話題,彼此敞開心房對談。
Thumbnail
看到孩子寫得亂七八糟的作文,你會怎麼辦?相信我,過度的批判並不會讓孩子的寫作能力有所提升,反而容易讓他們產生「反正寫出來也是被罵,那乾脆不要寫」的心態,逐漸喪失寫作熱誠與信心。不如,放鬆心情,把作文題目當成親子之間交流的話題,彼此敞開心房對談。
Thumbnail
我們該如何看待孩子?是甜蜜的負擔、工作的動力或是不得不承擔的責任。給不想在每天吼孩子,希望孩子能自動自發的你。每天花一點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同理孩子或另一半的感受,藉由了解親職的真正使命,從更好的角度看待自己與孩子。
Thumbnail
我們該如何看待孩子?是甜蜜的負擔、工作的動力或是不得不承擔的責任。給不想在每天吼孩子,希望孩子能自動自發的你。每天花一點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同理孩子或另一半的感受,藉由了解親職的真正使命,從更好的角度看待自己與孩子。
Thumbnail
跟一位是德國小學老師的鄰居聊起 他臉上三條黑線 表示無法理解... "因為父母工作保障我們生存很辛苦 所以我們必須要 感恩/回饋/聽話/乖" ...非常東方式 他強調感恩是一個愉快的感覺 不是因為孩子欠父母-> 必須要償還->所以來感恩。 而是孩子體會感恩的歡樂, 進而多模仿。
Thumbnail
跟一位是德國小學老師的鄰居聊起 他臉上三條黑線 表示無法理解... "因為父母工作保障我們生存很辛苦 所以我們必須要 感恩/回饋/聽話/乖" ...非常東方式 他強調感恩是一個愉快的感覺 不是因為孩子欠父母-> 必須要償還->所以來感恩。 而是孩子體會感恩的歡樂, 進而多模仿。
Thumbnail
孩子的存在為家庭帶來歡笑與感動,卻也時刻隱藏著一觸即發的不悅。當孩子持續犯錯,考驗的是家長的耐心與包容,若願意放下姿態理解孩子的心,便開啟了親子之間最深刻的信任關係。
Thumbnail
孩子的存在為家庭帶來歡笑與感動,卻也時刻隱藏著一觸即發的不悅。當孩子持續犯錯,考驗的是家長的耐心與包容,若願意放下姿態理解孩子的心,便開啟了親子之間最深刻的信任關係。
Thumbnail
每次問孩子:「爸爸、媽媽對你們多好,你們知道嗎?」他們總是絞盡腦汁之後才勉強說出:「爸媽賺錢養我們,很辛苦。」然後就不知道該說什麼了。為什麼孩子會如此不知感恩呢?恐怕是你站在成人的角度,想當然認為他們必定會感念親恩,因而產生的誤解。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呢?不如換個角度……
Thumbnail
每次問孩子:「爸爸、媽媽對你們多好,你們知道嗎?」他們總是絞盡腦汁之後才勉強說出:「爸媽賺錢養我們,很辛苦。」然後就不知道該說什麼了。為什麼孩子會如此不知感恩呢?恐怕是你站在成人的角度,想當然認為他們必定會感念親恩,因而產生的誤解。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呢?不如換個角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