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Jane想推薦一本好書—《靈魂不歸法律管》,無論你是對法律有興趣的入門者,亦或是讀了多年法律、想找回初心,都值得一觀!
《靈魂不歸法律管》,是由台大法學院名譽教授,黃榮堅老師所著。對於刑法領域有興趣的朋友,相信對黃老師一定不陌生。回想大一讀黃老師的《基礎刑法學》就被老師深厚的學養及犀利的論述所吸引,不過今天所推薦的這本書,卻讓我看見黃老師身為「法律人」的另一面。
本書簡介
首先,本書書名:「靈魂不歸法律管」,就挺有意思的。在作者序,黃老師解釋了這句話的意思。
靈魂不歸法律管,指的是法律只能約束人外在的行為,無法管制人內心的活動。法律無法控制人在內心要當天使還是魔鬼,這是法律存在於社會的現實面。
所以,靈魂可能背叛法律。例如,法律規定在高速公路不能走路肩,否則要罰3000元,但有錢人可能不在乎這點小錢而繼續違規;又或著說,當權者因為自己利益,掌握了權力而制定惡法、扭曲法律。不過,另一方面,靈魂也可能超越法律。例如,沒有法律的強制下,仍有人願意貢獻己力幫助弱勢者。所以,回歸到原點,能維繫這個社會健全發展的,無非就是「善」這個字,而這正是黃老師在本書裡一再強調,我們需要窮其一生追求的目標。
本書總共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老師用三個章節敘述「法律到底是什麼?」。第一章節,老師以多個面向詮釋「法律」這個概念的內涵、特性,以及它的侷限性;第二章,談到法律上的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例如在追求公平正義時,反思「無差別待遇就是公平嗎?」,以及大家都認知法律代表正義,但事實上是如此嗎?第三章,介紹了法律的思維邏輯,黃老師操作了強制性交、死刑等議題,更是體現其深厚的法學工底。
介紹完法律的客觀面向,在第二部分:「思維浪漫看法律」,黃老師娓娓道來自己身為法律人的心路歷程。回到一個「自然人」,法律又是什麼呢?它可以是人們的幸福連結,或著可以像文學...。而最後一章,老師提醒:「法律不是世界的全部」,不要盲目期待法律對公平正義都有一個清楚的輪廓,除了法律,我們還要看重道德,並追求法律外的善良。
讀後心得
在後記,老師有段話特別打動我。他說,我們人生活在細密的法律織網裡,而對於法律人而言,法律能使我們合理詮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此而感到安心,然而如果法律的意義只是人在叢林社會防衛、攻擊的武器,那就淪為自私自利。我們可能以嘴上的道理取代了心靈的真實,用辯論「辯贏」了自己的靈魂。在各種社會議題的爭論中,勝者高呼公平正義的到來、敗者咒罵法律的死亡,這樣謾罵的攻防,帶來的只有對立的擴大。而如此對正義的定位模式,我們將永遠無法找到出路。
在近年來社會上多種議題的討論中,在某些人身上,我看見了黃老師的擔憂。作為法律人,並不比其他人高尚,卻可能比其他人更危險。還記得第一次踏入法學院時,內心對於法律、正義的期待嗎?多年後,我們或許會失望,卻不能忘記初心。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也別把自己看得太微小,因為黃老師說:「你的高度決定法律的高度,你對法律的詮釋也是你對自己的詮釋。」而法律,最終其實也只是一套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帶著善念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