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灣來說,中國的鎖國,是台灣發展的契機。回顧台灣的歷史,最早建立外來政權的荷蘭人,一開始是希望直接與中國進行貿易往來,但因中國禁止的關係,只能先落腳於澎湖,尋找機會。沒想到明朝的官員連澎湖都不願意讓荷蘭人逗留,強硬要求荷蘭人撤到當時的「無主之地」台灣,才導致荷蘭人來到台灣。而荷蘭人在佔領台灣的期間,仍然不斷在尋求與中國建立通商管道的方式,無奈一直都不順利。稍後明朝滅亡,鄭成功選擇撤到台灣,並擊敗了荷蘭人,在台灣建立了新的政權,與清朝展開長期的軍事對峙。由於清朝嚴格的禁海令,雙方除了私下的走私與掠劫外,幾乎沒有任何的往來。
鄭成功開啟了台灣的明鄭時期,但他一直希望能反攻大陸,回到中國去。因此可以這麼說,最早經營台灣的荷蘭人與鄭成功,都是因為無法踏上中國,而被迫選擇在當時荒蕪的台灣落腳開墾。如果當時中國允許荷蘭人進入中國通商貿易,鄭成功沒有在軍事上失敗,被迫撤離中國,他們都不會到台灣來。對他們來說,選擇當時危險的海外孤島台灣,是萬不得已,若當時他們可以前往中國,他們一定會離開,不會留在台灣發展。而這種情況,很快就在接下來得到了印證。因為清朝在施琅的協助下,擊敗明鄭政權,重新佔領台灣,讓台灣進入發展的停滯期。
在清領時代,台灣只不過是福建轄下的一個海島,長期不受重視,畢竟從中國的觀點來看,經營這個在海外的小島,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利益。很多的政策反而是以防範的角度為出發點,因為擔心台灣島上的反抗勢力死灰復然,所以利用很多手段來控制台灣的發展。再加上清朝中、後期吏治腐敗,行政效率不彰,官吏們也視渡海來台為畏途,更讓台灣的發展大幅落後。一直要到清朝經歷一連串的外辱,逐漸發現海權的重要性,並警覺到外國勢力有心奪取台灣,來當成前進基地,才開始重視台灣,並在台灣建省,準備積極建設。無奈還沒有見到成效,中國就在甲午戰爭中一敗塗地,將台灣割讓給了日本。
清朝末期,終於瞭解到台灣的重要性,開始進行鐵路建設,所購置的騰雲號火車頭。
台灣進入日治時期後,與大陸分屬兩個國家,雖然仍有正常的通商往來,但沒有了互相隸屬的關係,雙方因無形的國界,而有了隔閡。後期的日本政府在台灣積極推動皇民化運動,讓雙方在文化、語言上,進一步拉開了距離。在這段期間,日本視台灣為重要的南進踏板,位置偏南的台灣也是天然糧倉,可以彌補日本國內糧食生產不足的問題,所以積極推動農業發展與基礎建設。日本也是一個殖民統治者,為的是日本母國的利益,只是在日本佔領台灣時,建設台灣正符合日本向東南亞擴張的野心,他們將台灣視為是重要的戰略據點,而不是孤懸在海外的無用海島。
這一個時期在二戰結束後落幕,美國委託國民黨政府暫時接收台灣,但中國旋及爆發國共內戰。在當時國民黨政府眼中,台灣又回到海外離島的地位,一切的資源應該用來支援中國的戰事,大批的糧食與台灣兵被徵調到中國戰場,再加上吏治腐敗,造成台灣社會的不滿,埋下了反抗的種子。國民黨政府在二二八事件中血腥鎮壓台灣,卻在國共內戰中一敗塗地,最後師法鄭成功,也撤退到台灣來。在風雨飄遙之際,韓戰爆發,美國為了圍堵共產勢力,改變放棄國民黨政權的態度,派兵協防台灣,穩定了台海的情勢,也展開了另一次的兩岸對峙期。
在美蘇冷戰下,中國與台灣分屬兩個不同陣營,再加上蔣介石政權奉行堅壁清野,不與共產黨接觸的政策,以避免遭到統戰滲透。兩岸進入了史無前例的嚴格分治中,甚至比明、清時期的禁海令還要嚴格許多。但這一段時間卻也成為了台灣高速發展的時期,因為美國為了強化圍堵共產勢力的陣線,大舉提供各種美援,更協助台灣發展經濟,以納入全球產業鏈。對美國而言,台灣是對抗共產勢力的最前線,若能穩定繁榮又能自給自足,對美國最有利。而對蔣家政權來說,反攻大陸已經無望,好好經營這個最後的根據地,是唯繫中華民國政權的唯一方式了。
中國與台灣的這次分隔,歷時最久,影響也最大。因為台灣在這次的分隔中,完成了民住化的轉型。即使後來冷戰結束,中國走向改革開放,兩岸經貿交流如此頻繁,在制度上卻是南轅北轍的不同。在共產黨堅持一黨專制下,雙方幾乎沒有任何的對話基礎。但中國市場的開放,吸引了全世界的資金前往中國投資,台灣也不例外,於是形成了政治方面緊張,經濟方面卻緊緊連結的矛盾現象。中國政府也聰明的利用這種情勢,大量對台灣招商引資,一方面利用台商來發展經濟,另一方面,則利用「以商圍政」的方式,透過商業利量與台灣的言論自由,來達成統戰與施壓的目標。
中國的這種方式,在之前是非常成功的,因為中國龐大市場的磁吸效應,不止讓台資大量出走,也讓原本會考慮在台灣投資的外資,紛紛轉移到中國。雖然台灣因此推出過「戒急用忍」、「南向政策」、「強本西進」、「新南向政策」等方案,來阻止台灣的經濟逐步被掏空。但在兩岸獨特的競爭性下,只要中國不實施鎖國政策,各國可以自由進入中國,安全的經商賺錢,那台灣的重要性就會大幅降低。而且當中國的對外關係相對和緩,西太平洋沒有陷入緊張的軍事對峙,第一島鏈就無用武之地,台灣在戰略地位上的重要性也隨之消失。所以中國對台灣最強大的武器,就是放棄鎖國政策,不要積極對外擴張,引發區域的緊張情勢。
不知道應該說幸好,還是可惜,中國的專制政權,第一優先考量的都是自己的政權穩定性。明、清兩朝不顧沿海地區百姓的生計,厲行海禁政策,採取鎖國的方式來對抗外敵。今日的習近平政府,也正一步步走向完全相同的道路。讓過去中國共產黨因緣際會下,成功推動的改革開放毀於一旦。美、中的衝突與香港的問題,讓大批的台商返台,許多外資更積極投資台灣。這無疑是習近平送給台灣的最大禮物。特別是之前中國無情鎮壓香港,已為中國與台灣設下一道再也無法輕易跨越的鴻溝。因為香港的前例,徹底證明一國兩制完全不可行。無形的政治與文化隔閡,正讓台灣與中國越走越遠,再也不可能回到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