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焦點─Farewell,Kodak!
2012年 執全球照相器材業牛耳長達132年的美國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 Co., EK),在數位競爭浪潮下滅頂宣布破產,負債高達41億美元,股東蒙受重大損失,一毛錢也拿不回來,全球數萬名員工一夜之間丟飯碗,眼睜睜的看著耀眼的金字招牌,消失在歷史洪流中,結束承載一代代美好記憶的時代。
攝影術在1850年代發明,照相機比微波爐還大,非常笨重,而且使用濕版玻璃底片,每張在拍照前要先配好化學原料,再塗在玻璃上,沒有快門,必須長時間曝光,拍好後還要當場顯影和定影,拍1張照片需要8個人幫忙,工程浩大,而且還得花錢學習如何操作複雜的拍照過程,沒有熱情,很難堅持到底。
柯達創辦人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1854~1932)是攝影術邁向革命性進程的靈魂人物,1881年率先製造推出攜帶方便的手持式照相機,又研發出乾片照相技術,後再發明軟片,攝影術邁進全新的年代。
伊士曼於1888年推出第1個消費性的照相機,並以高明的行銷手法,推出價格低廉人人都買得起,每台1美元的布朗尼(Brownie)照相機,以及可以裝100張軟片的柯達正片,甚至開創「買膠捲送相機」以及「只要按下快門,其餘交給柯達」的動人口號,柯達膠捲和暱稱的「傻瓜相機」迅速風靡席捲全球,徹底改寫攝影生態,從只有少部分人享受的特權,成為人人都能享受的歡樂時光。
伊士曼並與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合作,將40毫米的庫存膠捲修剪為35毫米,將膠片每4幀穿孔,發明電影放映機,催生出電影工業,使人類文明生活更為豐富,也使柯達旗下最有名的膠捲Kodachrome,風行全球長達74年,每年使用120億呎膠捲,相當於來回地球和月球9次,柯達膠捲神話更加屹立不搖。
數位相機,毫無疑問是使黃色巨人柯達最終被逼到絕境宣告破產的劊子手。諷刺的是,全世界第1台數位相機就是由柯達在1975年發明,還擁有無數的數位相機專利,但長年豐厚的收益,帶來習以為常的優渥生活,卻使舉棋不定的柯達,決定採取保守的觀望策略,更糟糕的是,在每一個轉型的關鍵轉捩點全都押錯寶,使得虎視眈眈的主要競爭對手日本廠商得以蜂擁而上迎頭痛擊,鯨吞蠶食將柯達送上斷頭台。
柯達決定投入戰場時已是時不我予,2008年開始出現赤字且江河日下,股價只有不到1美元的78美分,債券評等被調降到垃圾級,相對於風光時刻,人人吃香喝辣到甚至有罪惡感,連吃午飯都可以看電影,早已是不可同日而語。
美國紐約市曼哈頓破產法院2013年8月21日批准柯達脫離重整計畫,柯達轉型為僅從事企業對企業(B2B)的商業印刷公司,不再銷售任何產品給消費者,全盛時期有14萬名員工,股票市值達280億美元的美好時光,就此一去不回,消失在歷史長河。(延伸閱讀: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數位時代掙札求生的媒體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