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共感度:★★★★
(圖片來源:https://madeinyuhara.tumblr.com/tagged/mowb)
環境空間設定精細,導演為主角建造了一個連細節都完整的VR世界,可惜個人覺得以母女輪迴歌頌書寫母性真的有些陳舊過時。
《子宮綺想》是一個關於母女羈絆的故事。母親辛辛苦苦打造一個安全溫暖的空間,而嬰兒仍想離開這個空間外出探索。外面世界有趣也危險,母親靠著一條嬰孩相連的線來控制小朋友,但隨著嬰兒成長,線越來越長,母親無法單靠線控制,改奔跑追隨,但孩子長成少女、女子,腳步越來越快,母親再也無法追隨。年輕女子在花花世界繞了一圈,受了挫折,回頭轉身才發現母親老了,她回頭尋找母親,母親已退化成為一個嬰兒,於是她重覆母親為她做過的一切,對待與自己相連的嬰孩。
創作者油原和記心思縝密,重視細節,為了完整這部作品,裡裡外外費盡思量。
這從本片的片名即明示導演油原想要談的內容。womb中譯是子宮,不同於uterus單指子宮這個臟器,womb專指懷有胎兒、妊娠中的子宮,片名mowb不只womb在字母上重組、倒錯,發音剛好近似於「媽」--這個在許多民族語言中與母親相連結的語音。懷有胎兒的子宮重組成為母親,而母親重組又成為懷有胎兒的子宮。
這部作品中,以是母親與女嬰一條白線相連,這條線自母親小腹的空洞延伸而出,明顯指涉臍帶,當然還有其他暗示,血緣、情感、羈絆、控制、限制......。母親打造的圓頂養育空間,離開這個空間必須採掙扎穿越一個洞,養育空間是子宮,也是家,穿越的掙札是生產的生理掙扎,也是母親對孩子放手的心理掙扎。洞內養育空間以紫紅、橘紅特紅色為基調,洞外則以藍色、青色為背景主色,色彩管理上亦明顯暗示子宮內與外界環境的差別。
母女相連的白線,是保護也是限制。
(圖片來源:https://madeinyuhara.tumblr.com/tagged/mowb)
最讓人感動的是導演油原環境設定的綿密仔細。頭戴式顯示器(以下簡稱頭顯)和一般平面(或IMAX弧式)螢幕,二者觀影經驗最大的不同,後者視野受限於導演選定的視角,而前者則是以觀賞者為中心的球形視野。製作一部VR影片,對紀錄片導演來說,所謂背景,簡單將環境都收錄鏡頭即可,對動畫師來說,卻必須無中生有建構一個立體空間。立體環繞背景這種東西,若要仔細製作,工作量大增,耗費心力,偏偏通常不是焦點,努力未必被看見,然而,只要稍稍疏忽,沒設計到的空白部分,相對其他有背景的部分顯得突兀搶眼,根本是做好無賞做錯重罰的吃力活。
為了減輕工作量及工作難度,大多動畫師採用方式有二,一為單色背景:黑色背景有如在夜裡、白色背景有如在霧中,深紅,深藍像是置身博物館或畫廊,會動的畫面出現在「牆面」開的「景窗」內;一為重覆的背景:只要設計一兩項基本單元,複製再複製,或是依序堆疊,或是凌亂貼上。導演油原卻不採用這兩種省力的方式,而是花大把心思仔細設計了整個環境,尤其是養育空間,布置、裝飾皆精心富變化,展現強韌美學固執與執行力。
導演油原對於故事背景環境的設定細密且執著。
(圖片來源:https://madeinyuhara.tumblr.com/tagged/mowb)
然而,縱使有令人讚嘆的美術執行力,也無法挽回主題、情節、中心思想太老派的失誤。母女輪迴這樣的故事,真的太過老梗,太20世紀。
母職十分辛苦,母性值得讚美,但歌頌的方式必須非常小心。書寫母職偉大的故事主軸多樣,母女輪迴這類情節熱潮不再,最根本的因由在於:當你以「天職」盛讚某一作為,也暗示無法達成此作為的人具有「先天本質上的殘缺」,甚至暗示拒絕此作為的人「逆天」「違反本性」。母與女的輪迴,看似對母性的讚美,同時暗示女性應該也必須也只能在這「美好的輪迴」中,不能或不願成為母親的女性,是失格的。為了避免這類暗示,近20年來,母女輪迴越來越少被當作讚美女性、讚美母性的故事主軸(倒是比較常當作質問社會環境傳統思想對女性發展空間壓迫的故事主軸)。
難不成,我們意外地由導演油原的作品讀到了日本社會絕對不會為了敬宮愛子內親王修憲的集體潛意識嗎?或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