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關於聆聽——Clubhouse減少政治兩極化的可能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幾天一直泡在Clubhouse[1]的chat room裡面,凌晨四時,耳邊仍盤旋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精彩辯論——有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有黑人的種族歧視問題、有各國外交爭議,有中港記者立場與觀念的衝突。及後的我又在幾場與陌生人的對話中,湧起強烈想要寫下這些的衝動,希望讓那些沒有對錯的理解,能延伸於軟件以外的空間。因為在那些聆聽中,我似乎看到了減少政治兩極化的可能。
近年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社交媒體的運用,人們的觀點立場有越趨極端的傾向,所謂政治兩極化(political polarization)亦由此衍生。在大數據(Big Data)、演算法(Algorithm)以及過濾氣泡(Filter Bubble)之下,人們的所得資訊大多均是「自己想要看的」,比方說,與自己立場相近的報導和評論。就以Facebook 為例,據研究顯示平均每個 Facebook用戶與其抱有相近/不同政治理念的朋友比例約為5:1[2],而即使人們在社交媒體仍能看到對立的意見, Facebook的設計卻是將具較能引發情感反應的帖子優先,故我們所看到的,往往是不同陣營中最為直接、毫不掩飾的諷刺,如此一來便進一步導致讀取此等資訊的人們對「敵方」陣營的聲音更為抗拒,至乎厭惡的拒絕聆聽[3]。而當一個人活在重疊的圈子,不斷的接收到與自己看法相近的資訊時,便會更加確切自己的想法,認為自己是「對」的,意見相反的陣營就是「錯」的,從而引起更激烈的對立,這就是現時更為嚴峻的政治兩極化問題——儘管世上太多的事只存在於灰色地帶。
那麼,今天為什麼說Clubhouse或許會是個減少政治兩極化的機會,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那些討論突破了同溫層的見解。雖然在下對於Clubhouse Hallway(主頁面)演算法的實際運行並沒有深入了解,但就過去數天的觀察,似乎有別於Facebook、Instagram等主流社交媒體的設計,是以議題為主軸,吸引對該內容感興趣的用家進去聆聽或討論。而這些討論容許更多來自不同國家種族、身份背景至乎行內外具有相關知識或興趣的人們對談,基本上會中英雙語的話便能像平常聊天那樣說著各樣的事情。縱管跟據各自追蹤的人物和話題,人們所選擇的資訊還是會有所偏差,但在這裡似乎有著更多改善Filter Bubble問題的可能,這是其一。
其二是因為Clubhouse的使用設計某程度上能有助打擊了假消息(Disinformation)、假新聞(Fake News)的傳播。即時對話,即時對質。據聞早前有人就自己在某大公司工作一事吹牛,結果就遇上了該公司職員上前戳破謊言。姑且不論是否如此戲劇化,一個人試圖散播Fake News,或是宣揚不實的知識、理念時,在臥虎藏龍的彈丸之地遇上真正的專家,恐怕機率也不是一般的高。而語音對話的方式,則減少了惡意軟件攻擊和那些躲在屏幕背後中傷別人的懦弱者的出現。當然關於Fake News的一切判斷還是得依靠人們的批判性思考,然而就目前看來,或許會是個打擊假消息、以及打擊因為這些假消息而導致政治兩極化的一大途徑。
這幾天遇到了好多分散各地的中港台朋友,聊了好多關於他們怎樣看中美關係,對北京有什麼想法,又或是媒體的改變與民主的根本。這是我認為最難得的事情。我不曉得一般人會否有像這樣與中國人對談政治的機會,是否聽過他們對於制度上的種種想法。但就自身經歷而言,在香港(特別是這裡很少會隨意搭話聊天)的時候,比較難有這類的對話,反而是外出旅行或是在國外唸書時,常常會和路人、同學以及朋友們聊這樣的事情。記得有段時間在英國曾跟一班中國人關掉電話討論愛國等不等於愛黨,社會信用體系一類大概足夠被請喝咖啡的議題,可能是因為大家都唸政治、國際關係,加上都願意理性溝通,始能有這樣辯論的餘地。無可否認這某程度上也是我的幸運,總遇上一些願意和我聊較為深入或是敏感話題的人們。但是Clubhouse就正好提供了這樣的平台,讓人們去聽取並嘗試理解那些與自己不一樣的見解,因為無論是怎樣的見解,也需要、亦值得被聆聽。
我想這幾天也在Clubhouse流連的朋友可能亦有聽過「記者政治不正確群」、「兩岸青年大亂聊」、「Media and democracy」、「US and China: Friends or Foes」之類的一大堆群組討論,除了美國政府層面與民間如何解讀中美之爭外,當中亦不乏中國人對於掌權者的不滿與無力,台灣人怎樣看獨立或統一,新疆維吾爾族人在大陸的實際情況,還有香港人在傳媒被染紅中掙扎等。在種種政治vs經濟vs身份認同vs價值觀的糾結,即時的回應辯解,讓聽者深人思考那些關於立場、關於政治、關於文化的同與不同。就好比那個「兩岸青年大亂聊——所有人問所有人」的群組,二千多人的房間,充斥著意見的不同,卻有著尊重與理解,輪番發言闡釋自己的想法,去討論那些深層次矛盾。先別論當中有多少人把多少話聽進去,這已是相當具啟發性的事情,也是我想所有人該學習的。或許在對話後你仍相信自己的那套看法,但這並不代表在這之間不必聽聽別人的想法啊。如同去年十一月美國大選在港台兩地的種種拉鋸與混亂,姑且不論立場政見如何,明明是坐在同一條船上的人們卻開始內訌,彼此攻擊而非相互聆聽與體諒,這是在下最無法理解的。國際關係從來都是錯綜複雜的搏奕,更不曾是二元對立的黑白分明。何況其實更多的時候,雙方不一定是衝突的,你是對的,別人也可以是對的啊。不管是信念、還是政治立場,至少也聽聽吧?香港人的民主不該兩極化,帶著尊重去agree to disagree,始是民主與言論自由的定義。

結語
誠然如同所有的電子科技,Clubhouse亦是一把雙利刃,今天的種種利他朝也可是弊。iPhone 與invite-only的系統令某程度上讓用戶只流通於一定的背景、專業,至乎經濟能力。或許是因為這樣,所謂的理性討論才得以延續。而此app在可見的將來於中國被ban,個人認為也不是會否而是時間上的問題。不過這些就留待下篇文章再作討論。以上愚見純粹個人看法,歡迎指正以及更多的討論。因為今天寫這些,就是希望能與大家再想想,那些關於政治、關於對立、關於聆聽的種種,然後但願未來,我們都能讀得些許線索。
歡迎讚好和追蹤Facebook專頁/ 玄楓


[1] 註:近日流行於中港台的一個語音對話App

[2] Bleiberg, J. and West, D. (2015). ‘Political Polarization on Facebook’.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Available at: https://www.brookings.edu/blog/techtank/2015/05/13/political-polarization-on-facebook/ [Accessed 30 Dec. 2020].

[3] Mims, C. (2020). ‘Why social media is so good at polarizing u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vailable at: https://www.wsj.com/articles/why-social-media-is-so-good-at-polarizing-us-11603105204 [Accessed 30 Dec. 2020].

8會員
11內容數
【香港 × 香港人】想要探討的核心有二 — 什麼是香港人、又是什麼構成香港這個詞語。專欄將會訪問不同身份地位與光譜立場的香港人,讓他們訴說各自對香港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中的記憶、感受以及想像,希望能紀錄那些關於香港與香港人的一切。 因為關於香港的所有,都值得被好好書寫。 因為無論香港變成什麼樣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玄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香港人就好像一粒燒賣。這粒燒賣無論在怎樣高級或平民的狀態下,都能變化成最適切那個環境的樣子,就好比那粒出現在中餐廳的精緻點心,與小販車子裡跟魚蛋混在一起的大小串,還是拿去BBQ,抑或是配邊爐的那粒燒賣一樣,總是零違和感、卻又不失自我的完美融入當下的氛圍。Be Water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
穿梭在網絡虛擬與真實世界的對話,模糊了關於現實的界線——這是我目前為止做過最為奇特的一個訪問。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限聚令與家居隔離等措施下,街頭抗爭無可避免的式微,但是香港人的創意並沒有。面對極權的打壓,香港人「Be Water」的抗爭精粹與世界級的創意,在如此情況下衍生出另一種嶄新的抗爭模式。
過往我們在選擇餐廳、店鋪以前,似乎不曾考慮過所謂政治立場。但是今天,我們有十八區黃藍店分佈圖,有「Whatsgap」與「和你Eat」,會分析商鋪的資金背景、其店主、店員至乎董事在這場運動裡的言行舉止,始決定光顧與否。當政治融入生活,再不能被分割,是否經已預示了些什麼。
什麼是香港人——這大概是近日來不斷提出的疑問。如果香港人的身份認同不是建基於絕對的排他性,那麼擁有不同血統、種族背景的人又是否會對香港抱有歸屬感,區分自己為香港人。專欄今期請來Jeffrey Andrews接受訪問,談談他身為少數族裔,卻也認同自己為「香港人」的想法,以及他所認知中的香港與香港人。
當出國旅遊、留學或工作時,我們常會被問到「你來自哪裡」。而對於這項疑問,相信許多人的答案也是「我來自香港」。然而,我們為什麼有這個下意識的反應,又是什麼讓我們會回答的如此理所當然。事實上,什麼是香港人、又是什麼構成香港這個詞語,使我們那樣獨特而驕傲。
諷刺嗎 也諷刺吧 當荒謬成了日常 保持清醒 好像已耗盡畢生力氣 不知道今天寫的字會否有天發芽 如果答案存在 可不可以 讓我活到揭曉的那天
香港人就好像一粒燒賣。這粒燒賣無論在怎樣高級或平民的狀態下,都能變化成最適切那個環境的樣子,就好比那粒出現在中餐廳的精緻點心,與小販車子裡跟魚蛋混在一起的大小串,還是拿去BBQ,抑或是配邊爐的那粒燒賣一樣,總是零違和感、卻又不失自我的完美融入當下的氛圍。Be Water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
穿梭在網絡虛擬與真實世界的對話,模糊了關於現實的界線——這是我目前為止做過最為奇特的一個訪問。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限聚令與家居隔離等措施下,街頭抗爭無可避免的式微,但是香港人的創意並沒有。面對極權的打壓,香港人「Be Water」的抗爭精粹與世界級的創意,在如此情況下衍生出另一種嶄新的抗爭模式。
過往我們在選擇餐廳、店鋪以前,似乎不曾考慮過所謂政治立場。但是今天,我們有十八區黃藍店分佈圖,有「Whatsgap」與「和你Eat」,會分析商鋪的資金背景、其店主、店員至乎董事在這場運動裡的言行舉止,始決定光顧與否。當政治融入生活,再不能被分割,是否經已預示了些什麼。
什麼是香港人——這大概是近日來不斷提出的疑問。如果香港人的身份認同不是建基於絕對的排他性,那麼擁有不同血統、種族背景的人又是否會對香港抱有歸屬感,區分自己為香港人。專欄今期請來Jeffrey Andrews接受訪問,談談他身為少數族裔,卻也認同自己為「香港人」的想法,以及他所認知中的香港與香港人。
當出國旅遊、留學或工作時,我們常會被問到「你來自哪裡」。而對於這項疑問,相信許多人的答案也是「我來自香港」。然而,我們為什麼有這個下意識的反應,又是什麼讓我們會回答的如此理所當然。事實上,什麼是香港人、又是什麼構成香港這個詞語,使我們那樣獨特而驕傲。
諷刺嗎 也諷刺吧 當荒謬成了日常 保持清醒 好像已耗盡畢生力氣 不知道今天寫的字會否有天發芽 如果答案存在 可不可以 讓我活到揭曉的那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感覺頓失動力時(雖然本來也不是動力高張的人),好像常會突然想去聽一些,一直以來知道但不特別感興趣的歌手,他們的歷年作品。歌手通常是那些:作品累積了一定的量、出道至少有十年的;歌曲多很流行、流行到可能感到平淡無味的;歌聲舒服,或聲音特質算對得上自己喜好的。這種時候適合的,反而不是那種當初一聽就驚豔
Thumbnail
從Clubhouse在台灣和日本爆紅以來,就有很多人在討論Clubhouse的核心技術使用的是中國的聲網(Agora),所以擔心「Clubhouse有中資疑慮」。核心技術使用的是中國企業開發的技術,不等於是中資……
Thumbnail
特斯拉創辦人 Elon Musk 2/1 宣布在 Clubhouse 直播後,一間同名的上市健康醫療集團股票 Clubhouse Media Group 應聲大漲將近 58%。從 Clubhouse 之亂我們可以思考的是,有沒有所謂的「Clubhouse 概念股」值得關注?
Thumbnail
【一個外國女生、兩個中原大學女生、兩個男生和一個大叔】 計畫再多也趕不上變化。
Thumbnail
我特別挑了幾點關於遊戲的缺點來做批評,基本上都是機制上的,該設計理念雖然牽涉到劇情,但本篇文章沒有重要劇情的洩漏,請放心閱讀。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感覺頓失動力時(雖然本來也不是動力高張的人),好像常會突然想去聽一些,一直以來知道但不特別感興趣的歌手,他們的歷年作品。歌手通常是那些:作品累積了一定的量、出道至少有十年的;歌曲多很流行、流行到可能感到平淡無味的;歌聲舒服,或聲音特質算對得上自己喜好的。這種時候適合的,反而不是那種當初一聽就驚豔
Thumbnail
從Clubhouse在台灣和日本爆紅以來,就有很多人在討論Clubhouse的核心技術使用的是中國的聲網(Agora),所以擔心「Clubhouse有中資疑慮」。核心技術使用的是中國企業開發的技術,不等於是中資……
Thumbnail
特斯拉創辦人 Elon Musk 2/1 宣布在 Clubhouse 直播後,一間同名的上市健康醫療集團股票 Clubhouse Media Group 應聲大漲將近 58%。從 Clubhouse 之亂我們可以思考的是,有沒有所謂的「Clubhouse 概念股」值得關注?
Thumbnail
【一個外國女生、兩個中原大學女生、兩個男生和一個大叔】 計畫再多也趕不上變化。
Thumbnail
我特別挑了幾點關於遊戲的缺點來做批評,基本上都是機制上的,該設計理念雖然牽涉到劇情,但本篇文章沒有重要劇情的洩漏,請放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