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之後補了幾個YouTube影片到投影檔,這次的資料整理雖不致於嘔心瀝血,也是著實下了工夫,但願對大家有用。
煙花與火焰的種子:縱論羅大佑(下)
●1985-1989年概述
從現在回頭看,1985年的「出走」,對於羅大佑來說是一個必然的選擇。他唯有將自己重新「歸零」,讓身體機制秉天賦有的敏銳觀察力自然運作,才有可能再度汲取到一位真誠創作者建立新視野所需的生活養料,並且叩尋其他生命樣態湧現的可能。
於是在紐約這樣一個藝術家群集的大都市裡,羅大佑開始領略到一個創作者「應有」的態度;那是一種根植於日常生活,然後不斷接受外來刺激的生活狀態。身處於各方人種匯聚的紐約,使羅大佑獲得一個迥異於台灣制式教育下成長經驗的角度。他看到東方移民在異鄉裡共同的悲哀與相似的命運;每一張黃色臉孔下血脈相連的搏動頻率其實正扣著整個種族在大時代中的歸屬渴求,不論你是來自台灣、大陸、香港或是亞洲任何地方。
而台灣的音樂環境仍然惡劣如前,整個體制無情地在摧殘每一個嘗試撐起時代大纛的創作心靈。1985年〈明天會更好〉便是一個連作詞、作曲者都會被騙的醜陋實例;無數音樂人在「台灣光復四十周年」的號召下共襄盛舉,沒有人曉得年底大選國民黨的訴求標語便是「要一個更好的明天」。這首歌的歌詞雖然由好幾個人集體創作,但所有被「政治利用」的責難卻由羅大佑一個人承擔。這個不愉快的經驗,也成為羅大佑日後捨台灣而遷冊香港建立「音樂工廠」的關鍵。
1986年,在長期沉澱中自然結晶而出的〈海上花〉,明顯表現出羅大佑音樂風格東方曲調的轉向。這種以五聲音階為基礎、以大調起頭(傳統民謠多為小調起頭)的東方曲式,再一次撼動台港兩地的流行樂壇、也影響了其它的創作者(比如李宗盛〈你走你的路〉、〈鬼迷心竅〉等歌曲),成為羅大佑日後作品最根底的主軸。
然而,曲式的轉化更新只是羅大佑宏闊意圖的先聲,所有對於黃種人宿命情結的精確剖析和對於中國人的深切關懷,都需要一個更深、更廣、更完整的架構去承接。於是在長達三年的醞釀之後,《愛人同志》問世了。羅大佑帶著這張全新的專輯回到台灣,正如他當年獨力敲開一扇創作大門那樣;《愛人同志》再次震驚樂壇,打開了流行音樂另外的可能性。
接下來的《衣錦還鄉》電影音樂專輯,羅大佑隨著電影主題聚焦在中國移民的「故鄉情結」裡。不論是齊豫在〈船歌〉中流淌的故鄉山川、暖暖人情,或是羅大佑在〈傳說〉中濃郁厚重的思鄉情懷,都企圖通過音樂來撫慰中國人宿命的傷痕。這段時期羅大佑還與義籍音樂家花比傲合作了許多電視、電影的主題曲,在1991年重新製作、收錄在名為《追夢》的演奏曲輯中。這些替別人製作的作品也承擔了羅大佑對東方曲調的探索,花比傲精致的編曲功力使它們呈現出典雅的外貌。基於羅大佑這段時期作品中對於中國人的濃烈情感,我們可將它視為羅大佑創作歷程中的「黃色時期」。
●愛人同志
《愛人同志》是羅大佑沉寂了四年多之後重回歌壇的作品,也是一九八四年《家》以來的第一張錄音室專輯。這張唱片在一九八八年年底出版,正是台灣社會人心沸騰、社會力全面釋放的頂點。這張在港台兩地完成的唱片,通過強勢宣傳成功塑造出「新羅大佑」的形象,創下了五十三萬張的銷售記錄,成為羅大佑有史以來最暢銷的作品。在羅大佑「出走」的這幾年,台灣解除戒嚴,黨禁報禁開放,到處熱錢滾滾,社會氣氛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唱片工業更是迅速膨脹到前所未見的規模,凡此種種,都使《愛人同志》和《家》之間存在著不祇四年、而是一整個世代的差距。
在《家》未竟全功的「跳出框框、創造不同格局」的企圖,終於在沉潛醞釀四年多之後,由《愛人同志》完成。和早年禮聘日人編曲的情況不同,羅大佑對MIDI已經有了嫻熟的掌控能力、也對編曲、製作有絕對的主導權。你在這裡會聽到〈戀曲一九九○〉這種KTV式的軟語情歌,也會在〈暗戀〉、〈愛人同志〉聽到暴烈的搖滾曲式。〈妳的樣子〉精心打造的長句,〈黃色臉孔〉、〈京城夜〉大氣磅礡、波瀾壯闊的魄力,則更是幾年前那個黑衣青年不可想像的境界了。光以作曲、編曲、製作論之,《愛人同志》已經造成圈內人極大的震撼,證明了寶刀未老的羅大佑,一出手依然能有移山填海的力量。
而在「歌以載道」的部份,羅大佑也有傲人的野心:據他自己的說法,這張唱片希望在兩岸三地紛紛迎向激變的大時代,以音樂呈現出「黃種人的集體處境」。這樣的意念一直延續到「音樂工廠」時代,成為羅大佑日後所有創作的中心主題。《愛人同志》或許不再擁有早年作品的青春銳氣、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現明顯的匠氣,但是整張唱片精密的結構、細膩的製作、宏偉的企圖,在在使《愛人同志》仍然值得名列經典,也是了解八十年代台灣流行音樂不能遺漏的巨作。
●1990-1994年概述
從台灣到紐約再轉進香港,羅大佑從西方資本主義的大本營回到東方資本主義集結的重地。1988年「音樂工廠」的成立,象徵羅大佑從一個戮力撐開創作空間、單打獨鬥的創作者,轉換成一個運籌帷幄、集結眾人之力的組織者。隨著「音樂工廠」架構的日漸完備,一個健全的「制度」為羅大佑展翅欲飛的音樂鴻圖打下專業的強固根基。因此在這段時期的作品,往往從整體結構而非單曲本身的突出性,更能看出他的苦心與創意。
另一方面,香港其實是擁有最多方向而又能集中角度去觀察中國人的地方。她本身殖民地的過去與回歸祖國的未來,在台灣與大陸之間營造出一個時空開闊的回旋地帶。在這裡,羅大佑得以將早期〈亞細亞的孤兒〉幻想似的描繪從現實中逐一印証,也能將〈黃色臉孔〉裡滿腔血脈共流的情懷具象到生活細部。於是我們聽到一種全新的溝通方式;在《皇后大道東》、《原鄉》和《首都》三張專輯中,一個鋪陳民族命運的史詩企圖,在三張原本各處一隅的專輯之間,巍然聳立起來。
倘若我們再將視線拉到羅大佑創作光譜的主軸之外,就會看到其他零散的鏡面折射出更為繽紛的色彩。早年的羅大佑原本就是為人寫歌而投入唱片事業,到了成立「音樂工廠」後,則以專業作曲者的身分譜出無數動人的曲子。即使從歌詞的意涵去回顧羅大佑的創作歷程,情歌的數量仍然超過「非情歌」的部分。1989年底兩張《情歌羅大佑》專輯的出版,正是由這個觀點出發、意圖挑戰一般人心中「黑色羅大佑」的刻版印象而製作出來的全集。整套專輯的企劃方向希望引領聽眾重新咀嚼每首歌的特別意義,體會在「黑色羅大佑」爆發力之外另一種豐富的色彩層次,同時也意圖冷卻稍早《愛人同志》炸射出來的滾燙能量,為羅大佑日後的創作預留更寬廣的可能性。
稍有察覺力的歌迷一定會發現:八○年代以來,羅大佑為別人寫的歌,和他自己個人專輯中收錄的作品往往有極大的曲風差異。進入九○年代以後,羅大佑以更專業的態度面對自己作為「職業作曲人」的身分及投入替別人量身寫歌的工作。因此,當我們在聆聽陳淑樺和羅大佑合唱的〈滾滾紅塵〉,或是鳳飛飛的〈心肝寶貝〉與娃娃的〈我生〉而感動不已時,其實也說明了羅大佑多元的創作觀,是不願意侷限在任何單一的色彩裡的。
一九九五年的個人專輯《戀曲二○○○》,則是羅大佑攀上巨塔後登高遠望的力作,我們依舊聽到羅大佑對中國人未來前途深沉的期待。這張專輯是之前的總結也是全新的發端,綜觀這段時期多元化的音樂方向和主題,我們不妨把它稱為羅大佑的「彩色時期」。
●皇后大道東、原鄉、首都
《皇后大道東》是一九九○年「音樂工廠」正式註冊後於隔年年初推出的第一張專輯。這張以粵語創作、集結了梅艷芳、黃霑等多位巨星共同演唱的專輯,成功引發港人討論香港前途的熱潮,在推出後三個星期內即登上香港三大流行榜冠軍,創下香港歌壇鮮有的「非偶像派」歌曲盤踞榜首的記錄。
香港是殖民地色彩濃厚的音樂重鎮,很少有人用音樂去表達人的感情或批判一般人的生活態度,切身的「九七」問題更是娛樂事業裡不願正面談論的話題。羅大佑成功地找到一種輕鬆搞笑的表現方式,既能引發香港人的共鳴,又能將主題導入一個較嚴肅的討論場域。另一方面,香港的文化緊密聯結於衣食住行的現實生活,其實是一種很堅固的「在地文化」,因此當〈東方之珠〉以莊嚴的曲式懇切描繪出香港獨特的時空位置、以及斯地斯人的感情、壓力、希望和未來時,的確深化了香港人對這個島嶼的認同。
綜觀整張專輯,寫詞風格深受早期羅大佑影響的林夕,與羅大佑搭配出既能夠統合粵語本身的音樂性格,又能融入曲式發展的綿長歌詞,再加上羅大佑、花比傲專業功力十足的作曲,整張專輯水平整齊、風格明確,打開了香港流行樂壇的新可能性。
至於一九九一年的台灣樂壇,則在港星籠罩下突顯出音樂更加「感官化」的大方向。那陣子,正當報紙的影劇版上接連傳來《笑傲江湖》與《皇后大道東》在香港熱賣的訊息,突然間所有關心台灣流行樂壇發展的朋友們之間開始流傳:「羅大佑要出台語專輯了」。
其實早在一九八九年年底發片的《新樂園》合輯裡,羅大佑就曾經貢獻過一首台語歌〈故鄉〉。這首歌作於一九八七年年底。羅大佑自美國移居香港,在「近鄉情怯」的心境中自然而然地用了台語來配合旋律的走勢,而這首直接抒發鄉愁的作品也成為他自己最喜歡的歌曲之一。之後羅大佑基於專業上的考慮,認為自己對台語的掌握還不夠嫻熟,所以他後來的台語歌詞都和李坤城或王武雄合作,〈故鄉〉也成為他迄今唯一一首完全由自己作詞作曲的台語歌。
《原鄉》企宣造勢的規模比《愛人同志》還大,也的確造成了話題。對台灣的聽眾來說,除了羅大佑唱「台語搖滾」帶來的新鮮感,這也是頭一次聽到他讓別人在專輯中詮釋自己的作品:林強、周華健、趙傳、李宗盛、鳳飛飛,娃娃都是知名度甚高的歌者;台語歌詞和李坤城等人的合作,加上花比傲的編曲占了極大的比重,都沖淡不少羅大佑的個人色彩,使《原鄉》比較像是一張由羅大佑主導的合輯、而非個人專輯。
明眼人當能看出這樣的手法和《皇后大道東》如出一轍,甚至連兩張專輯的許多旋律都是共通的。這些作法造成當時許多人質疑羅大佑缺乏誠意、才氣枯竭,才會出此下策來個「一魚兩吃」;樂評人翁嘉銘則批評《原鄉》的內容「模糊搖擺不統不獨」,驅使羅大佑在次年初寫了一篇長文鉅細靡遺地闡述當時他的創作理念,也對這樣的指摘提出毫不留情的反擊。這篇後來只在一小群人中間流傳的文字,提供了相當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對了解羅大佑眼中的《原鄉》,以及之前之後的《皇后大道東》與《首都》兩張唱片都有很大的幫助。
根據羅大佑自己的說法,「一曲多用」不僅不是投機取巧、反而是朝向新的音樂可能性開發的嘗試。他的野心是用同一個曲調,便能毫無滯疑地配上粵語、國語、台語,並且能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各自扣合當地特有的文化與時代內涵,唱出在地人的心聲。這樣的野心有點像是早歲用「勸世歌」、「思想枝」之類的固定調式,卻能承載千千萬萬種不同內容的唱詞。所以對他來說「一魚兩吃」還不夠,最好「五吃、十吃甚至一百吃」。姑且不論這個企圖成功與否,若僅以「投機取巧」去批判他,的確是把問題看得太簡單了。
在主題上,從《皇后大道東》到《原鄉》乃至《首都》,羅大佑一直想探討「移民」這個課題。從紐約的華埠到殖民地香港,羅大佑看到的華人絕大多數都是移民者的後裔,甚至連台灣島上絕大多數的住民,無論本省籍、外省籍都還是移民者的後代;只不過渡海來台的順序不同罷了。身居香港、卻以台灣為原鄉的羅大佑,不禁對這兩個地方新舊移民一再發生衝突的歷史產生莫大的感慨。這一系列的作品,其實是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在觀照這兩個布滿了移民後裔的華人世界,以及羅大佑認為我們最終不能回避的、血脈相連的故土——中國。在旋律和編曲上,羅大佑花了極大的工夫讓音樂能貼切地傳達他腦海中移民後裔對「動亂」和「流亡」與生俱來的敏銳觸覺,希望能用多樣化的曲式來描繪新舊移民的歷史、未來與情感。
由此可見,這張專輯的野心的確是羅大佑從事音樂創作以來最龐大的一次,若和《皇后大道東》與《首都》合觀,其「經由香港台灣的連線關係,走到中、港、台的三角立體關係」的宏大企圖便隱隱可見了。從相似的製作方向與內容看來,《首都》或可視為《皇后大道東》的續篇。但是在港督彭定康提出政改方案、中英關係陷入僵局的當時,這張專輯花了更多的篇幅寫中港之間的關係,期待能和大環境有進一步的互動;在音樂上,《首都》選擇和許多中國大陸的古典音樂人才以及樂團共同錄製部分配樂,為此羅大佑不僅親自到大陸走了一趟、對各地民謠及地方音樂做認識,自己的家中更堆滿了近代史的參考書,思索整個大歷史的課題該如何化為自己的語言,用音樂表達出來。
這三張專輯有人稱之為「羅大佑的中國三部曲」。它們在市場及輿論造成的反應不一,或許是羅大佑的野心過大、沒有能統整出更清晰的脈絡,以至於模糊了他最想傳達的中心意念;也有可能是九○年代整個時代氣氛已經陷入混亂失序、意義不明的渾沌中,這樣的東西對大多數聽眾而言是無法消受的。羅大佑自己認為這三張專輯是一次大規模的實驗,至於成果是否能讓大家都高興,其實不是他最在意的。依他的看法,這種工作若不持續累積個五年十年,根本不可能沉澱出真正的意義。
●戀曲二○○○
《戀曲二○○○》是羅大佑睽違六年的第一張國語專輯。這是他在《皇后大道東》、《原鄉》、《首都》的「中國三部曲」之後,暫別「群星合作」模式,首度獨力完成所有詞曲演唱的專輯。
然而,這張專輯竟尷尬地失去了群眾,市場反應相當冷淡︰年輕人覺得它太老氣、老聽眾又覺得它太沈重。既然沒有「戀曲一九九○」那種大眾K歌,羅大佑漸入中年的滄桑無奈與家國情懷,在日益陷入瑣碎、疲憊、幻滅情緒的台灣社會,確實不大容易找到知音。
細聽《戀曲二○○○》,所謂政治意識未必是重點,卻充斥著羅大佑在《家》(1984)之後最濃烈的私密情感。「就這麼樣吧」、「藍」、「倒影」、「台北紅玫瑰」都是意在言外的「類情歌」,充滿了無奈和愁緒。四十歲的羅大佑,已和「愛情這東西我明白」的那個黑衣青年判若兩人──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渴望溫情、缺乏安全感的中年男子。豪情不再、強顏歡笑,徒添幾分淒涼。
標題曲「戀曲二○○○」更把心緒拉得極高極遠:「遠攀入雲層裡的喜瑪拉雅 / 回首投身浪影浮沈的海峽」,這絕非「戀曲一九八○ / 九○」的續篇,反倒和十幾年前的「將進酒」遙遙唱和,纏繞著千絲萬縷的家國情結。遠眺未來,海天茫茫,一片蒼涼荒莽,嗅不出絲毫情愛氣味。
「東風」和「天雨」是編曲最澎湃的歌,「天雨」放肆癲狂的唱腔,甚至超越了早年那個蓬髮墨鏡的憤怒青年。義籍編曲家花比傲和羅大佑合力為這張專輯創造出華語樂壇從未聽過的聲音:管弦樂團、合唱團雍容華麗的氣勢,與電子合成樂器、吉他、曼陀鈴的搖滾能量緊密結合,織就一片波濤洶湧的聲音風景。如此洗鍊、圓熟的聲音,是在上海錄製管弦與合唱團,在香港錄製樂團、配唱、混音,在台北進行母帶後期處理,結合兩岸三地頂尖人才的成果。
繁華落盡、前塵茫茫,《戀曲二○○○》是一張孤寂而沈重的專輯。直至今日,它在詞曲、編曲、製作樹立的高度仍然令人驚嘆,這是羅大佑告別二十世紀的最後經典。
(以上改寫自《羅大佑自選輯》附冊文案,1995年,本次摘錄部分為馬世芳、吳清聖合寫)
●1995-2009 概述
九十年代中期之後的羅大佑,「創作歌手」的形象愈來愈模糊,「天王製作人」和「音樂團隊領導人」的身分似乎更受矚目。一九九五年,羅大佑和一群音樂圈的和聲工作者共組「OK男女合唱團」,和詞人武雄合作,演唱台語歌,並展開廟口巡迴。「OK男女合唱團」的兩張專輯市場成績平平,樂迷對這個團體也有種「不知如何反應」的尷尬。倒是第二張專輯《寶島鹹酸甜》的歌「台灣進行曲」前後被李連(1996)和馬蕭(2008)拿去當總統大選的競選歌曲,也算有趣的時代註腳。
一九九八年的父喪和之後的家族失和,對羅大佑造成極大的打擊,與李烈戀愛十二年後結婚,卻在一年八個月後仳離,這段時間是他生命的大低潮。羅大佑一度對自己的音樂和歌聲感到厭煩,失去了創作的動力。然而,從九二一大地震到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羅大佑看到了家鄉與世界經歷的震撼,胸中又有了不吐不快的衝動。在他暫別台灣樂壇的這幾年,羅大佑的舊作卻在中國大陸重新掀起熱潮,二○○○年開始,羅大佑首度赴中國大陸巡迴演唱,極為轟動,二○○二年,羅大佑目睹中國的劇變,決定把「音樂工廠」總部移師北京,參與他眼中這場千載難逢的歷史大戲。
許多台灣樂迷再次在媒體看到羅大佑,是在二○○四年連宋競選的場合。羅大佑公開支持藍營,並在三一九槍擊案之後毫不客氣地表示他對陳水扁的不滿,後來更寫下「綠色恐怖份子」這首激烈批判的歌。早在李登輝時代,羅大佑就對他眼中政客口口聲聲的「愛台灣」不以為然,「阿輝飼了一隻狗」便是再清楚不過的表態。這一年,羅大佑推出睽違十年的個人創作專輯《美麗島》,並巡迴台灣開演唱會。演出票房頗佳,專輯銷售卻相當冷清。為了抗議美國議員提議台灣派兵增援伊拉克,羅大佑在新竹演出時當眾剪碎他的美國護照,也成為喧騰一時的新聞。
二○○六年施明德發起「紅衫軍」倒扁,羅大佑也參與了抗議活動。次年香港立法會補選,他則公開支持泛民主派的陳方安生,與「親中派」打對台。
二○○八年在滾石老闆段鐘潭的撮合下,羅大佑和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嶽合組「縱貫線」樂團,推出單曲「亡命之徒」,並在次年從台北開始巡迴演唱,遠征中國大陸。「縱貫線」演出票房極佳,幾位老將的演出表現也備受讚譽,但質疑他們炒冷飯、吃老本的同行也不在少數。「縱貫線」宣稱他們打算巡迴一年,將在錄製一張全新創作專輯後解散。
所以歷史,仍在進行中......。
參考曲目:
家(1984):
吾鄉印象
家I
家II
超級市民
青春舞曲(1985):
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
我所不能了解的事
草螟弄雞公
將進酒
(合輯)群星:明天會更好(1985):
明天會更好
愛人同志(1988):
暗戀
愛人同志
京城夜
黃色臉孔
你的樣子
戀曲一九九○
(合輯)新樂園(1989):
故鄉
皇后大道東(1991):
東方之珠
皇后大道東
原鄉(1991):
大家免著驚
火車
原鄉
首都(1992):
飛車
親親表哥(w/軟硬天師)
母親II(黃耀明)
戀曲二○○○(1994):
東風
就這麼樣吧
天雨
戀曲二○○○
羅大佑與OK男女合唱團 / 寶島鹹酸甜(1996):
大家無輸贏
台灣進行曲
美麗島(2004):
舞女
綠色恐怖份子
美麗島
往事2000
時光在慢慢消失
參考補充資料:不完全羅大佑年表(1984-2009部分)
更完整的年表(1954-1995)可參考
《羅大佑自選輯》附錄版本1984
專輯《家》
二度歲末演唱會「最後一個與你相互取暖的夜晚」
1985
專輯《青春舞曲》
3/9 赴美移民
創作「明天會更好」
1986
創作「東方之珠」(香港:關正傑演唱)
創作「海上花」(甄妮演唱,鄭怡亦曾翻唱)
1987
在香港成立製作公司,創作電影音樂。
創作「思念」(張學友演唱)
創作「沉默的表示(無言的表示)」(陳淑樺演唱)
1988
專輯《愛人同志》
散文輯《昨日遺書》
1989
電影專輯《衣錦還鄉》
情歌專輯《閃亮的日子》、《告別的年代》
《愛人同志》香港版收錄「侏儒之歌」
創作「故鄉」(《新樂園》專輯),第一首台語歌詞創作
創作「彈唱詞」(與周華健合唱)
創作「船歌」(齊豫演唱)
創作「傳說」
在香港《東方日報》寫專欄
1990
在港成立「音樂工廠」
製作黃霑《笑傲江湖》專輯
創作「心肝寶貝」(鳳飛飛演唱)
1991
演奏專輯《追夢》,收錄電影歌曲演奏版
專輯《皇后大道東》
專輯《原鄉》
創作「滾滾紅塵」(與陳淑樺合唱)
香港紅磡體育館「音樂初夜」演唱會
1992
成立「音樂工廠」台北分公司
專輯《首都》
製作娃娃《四季》專輯(收錄「我生」、「如今才是唯一」、「曾經滄海」等創作)
創作「似是故人來」(梅豔芳演唱)
1993
台北「音樂初夜」演唱會
香港紅磡「樂緣情未了」演唱會
1994
專輯《戀曲二○○○》
1995
演奏專輯《追夢II》
製作娃娃《隨風》
製作南方二重唱《走出從前》
「羅大佑與OK男女合唱團」專輯《再會吧!素蘭》
巡迴台灣廟口演出13場
專輯《羅大佑自選輯》
1996
創作「大家無輸贏」
「羅大佑與OK男女合唱團」專輯《寶島鹹酸甜》
1998
美國紐約林肯中心"Yellow Jungle"演唱會
父親逝世
與李烈結婚,20個月後離婚
1999
台港「音樂工廠」結束營業
2000
上海、杭州、南昌、昆明「世紀巡迴演唱會」
2001
深圳、西安、南京演唱會
2002
「音樂工廠」移師北京重新開張
大陸出版《昨日遺書》簡體版,內容與1988版頗多相異
出版散文輯《童年》
北京「圍爐」演唱會
2003
回顧專輯《20世紀羅大佑》在中國大陸發行
2004
實況專輯《04' 香港搞搞真意思演唱會 DVD + 北京 Live CD》
台灣總統大選,參與連宋「要真相、拼公道、搶救台灣民主」活動
台北、高雄、台南、新竹、台中巡迴演唱會(在新竹場當眾剪掉美國護照)
專輯《美麗島》
2005
北京「之乎者也」演唱會
專輯《美麗島》在大陸出版
2006
參與紅衫軍倒扁活動
2007
公開支持香港泛民主派候選人陳方安生
與潘越雲、齊豫、周治平在台北舉辦「好聽音樂會」
2008
與潘越雲、齊豫、周治平在馬來西亞舉辦「雲頂好聽音樂會」
與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嶽合組「縱貫線」,發表單曲「亡命之徒」
2009
「縱貫線」台北演唱會
「縱貫線」香港、中國大陸巡迴演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