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內容扎實,值得細讀!)
1938 年⋯⋯
世界上第一本超人漫畫出版;
《動作漫畫》首期(“Action Comics #1”,Source)
迪士尼的《白雪公主》開始在全美院線上映。
羅斯福總統正帶領美國從經濟大蕭條漸漸復原;納粹入侵奧地利;慕尼黑會議召開;希特勒獲選為《時代》雜誌(Time)的「年度風雲人物」(Man of the Year)。沒有人能預料到,這些事件終將醞釀成一場新的世界大戰。
1938 年,雖然世上已有電視機,但卻仍未普及,那是收音機和廣播的黃金年代。
雖然經濟還未有大幅起色,但收音機在此時卻可說是家家戶戶的必需品。
在全美國 3200 萬戶家庭中,便有近 2700 萬戶擁有收音機,收聽新聞、音樂、廣播劇與政治宣傳內容。
廣播的重要性就如同日後的電視,現在的網路,它是所有人依賴的資訊及娛樂來源。
想像自己身處 1938 年 10 月 30 日,那天是禮拜日,而你是美國紐澤西州某個普通家庭的小孩。
此時此刻,你正在期待明天的萬聖節。家裡大人在裝飾家裡,為小孩購買鬼怪裝扮、南瓜燈籠和糖果;外頭早已掛滿燈飾,隨時都準備好迎接來客的「不給糖就搗蛋」。
突然間,門鈴連聲響起,是住在隔壁的鄰居阿姨。
只見她面色有異,叫你爸媽趕快打開收音機收聽 CBS 電台,
有大事情發生了。
「……各位聽眾朋友好,這裡是新聞評論員 Carl Phillips,目前和普林斯頓大學的 Pierson 教授正位於紐澤西州格羅弗嶺(Grover’s Mill)的農場……」
「就在剛才,有一個巨大、熾熱的物體從天而降掉落在這裡……很抱歉,我不知道該如何描述這個『物體』……」
「……它的直徑約二十七公尺,外層似乎是金屬……是我從來沒看過的材質。整體外觀偏黃白色……這是我出生以來看過最難以形容的事物了……等等!有個人正從它的頂部爬出來!」
「……那個人,或者不該稱它為人,它好像有張臉?它的臉上有兩個發光的碟子,那是眼睛嗎?」
「……天啊,有些東西正在陰影中蠕動,外觀就像是灰色的蛇,或是觸手……這個人的身體跟熊一樣大,皮膚像是抹過油的皮革。它的臉……抱歉,它的臉真的很難以形容,但我會嘗試描述。它有一雙黑色的眼睛的,嘴巴呈現 V 字型。唾液從無緣的嘴角滴下,似乎正在顫抖。」
(一連串的爆炸與尖叫聲。)
「……老天!它們正透過鏡子發出雷射,而且還燒起來了!現在火燒得到處都是……稻田、樹林、人群、汽車,所有東西都起火了!火勢現在正朝我的方向直直燒來,距離還有二十公尺……」
(突然一陣更大的爆炸聲傳來。)
(幾秒後,一片死寂。)
「……各位聽眾朋友們好,這裡是OO電台。很抱歉,由於不可抗力因素,我們目前無法繼續為您轉播格羅弗嶺的現場情形。如果在第一時間收穫最新消息,我們會盡快播報給您……」
……
1938 年 10 月 30 日。
來自 CBS 電台的一連串突發新聞,使佳節氣氛蕩然無存。
幾乎整個美國都在討論同一則新聞:「有未知生物入侵紐澤西了!」
那些「生物」到底是什麼?
有些人斷言那是納粹祕密開發的最新武器,他們這是要向美國宣戰了;有些教徒說是魔鬼,認為這是現象是世界末日的前兆;也有些人說,它們很可能是來自外太空火星的未知生命。
無論它是什麼,至少可以肯定來者絕非善類,一股緊張情緒頓時在人群中傳染開來;紐澤西州的警局電話滿線,家中大人則開始整理「戰備物資」。
當然,誰還有心思過萬聖節呢?
然而,這則所謂的新聞,實際上是源自 CBS 電台的廣播劇《世界大戰》(The War of the Worlds)的情節。
世界大戰!
《世界大戰》原著為知名科幻小說家 H.G. Wells 於 1898 年發布的同名小說,廣播劇版本由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負責改編、製作和演出。這位 Orson Welles 可不是無名小輩。他是當時百老匯最具知名度、著名不循規蹈矩的年輕演員,也是 20 世紀公認最具才華的表演藝術者之一。
沒有人能預料到,這部描述「火星人入侵地球」的科幻離奇故事,竟可能被誤以為真,且越滾越大,使許多人心惶惶。儘管在節目播送過程中,製作方一共置入 4 次「劇情純屬虛構」的免責聲明,然而最終這場鬧劇仍造成以下後果:
- 根據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的 Cantril 教授在 1940 年發表的研究統計:
當時共有 600 萬人收聽《世界大戰》
有 170 萬人誤將廣播劇以為是真實新聞內容
有 120 萬人因收聽廣播劇內容而陷入恐慌(*)。
- 10 月 30 日晚,紐澤西州當地警察局電話滿線癱瘓,總計上百通來電。
- Orson Welles 與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2)隨後接獲 2000 封來信。
Hadley Cantril,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Source)
(*)雖然 Cantril 的研究極具價值,然而後續有學者(包括 Pooley 和 Socolow 等人)皆發現 Cantril 的統計方法有誤,因此上述數字確有過高之疑慮。
(*2)類似台灣的 NCC,管理電信頻譜的政府部門。
這起被後世稱為〈火星人入侵記〉的「假事件」,仍對社會造成許多實質影響。
一方面,始作俑者 Orson Welles 雖然不得不在隔天召開澄清記者會向公眾道歉,卻也因此事聲名大噪,成為媒體焦點人物,也順勢為其進軍影壇鋪路。
1938 年 10 月 31 日,Orson Welles 召開記者會。(Source)
後來,成功進軍影壇的 Orson Welles 身兼編導演,並打造出史上最偉大電影之一〈大國民〉(Citizen Kane),該片被許多後世電影大師視為教科書級別之作;
可以說,如果沒有〈火星人入侵記〉,當代電影史可能也會截然不同了吧。
另一方面,〈火星人入侵記〉事件也證明媒體確實具有影響人群的力量——即便播放虛構的內容。這讓傳播學祖師爺-拉斯維爾(Lasswell)大感欣慰。
拉斯維爾剛在 1920 年代寫下「魔彈論」(magic bullet theory),作為傳播理論之始。所謂魔彈論,就是指大眾媒體能產生的效果無比巨大,像是子彈,可以打穿閱聽人(受眾),並且讓後者乖乖就範。
舉例來說:只要播商品廣告,消費者就會買單;只要播喜劇,觀眾就會笑。無論媒體播放什麼樣的內容,觀眾都必然會接受並反應。
雖然這些論點如今看來是有點過於理想,但在媒體科技剛起步的開荒年代,「魔彈論」卻能用來解釋許多當時未知的現象。也因此,它在早期的傳播學界如同《聖經》,大多數學者對此皆深信不疑。
不管媒體開多少槍,觀眾照單全收,這就是魔彈。(Source)
看看〈火星人入侵記〉,這根本就是魔彈論的最佳證據:那些聽眾都陷入恐慌了!
〈火星人入侵記〉因而成為解釋魔彈論的經典案例,也吸引包括 Cantril 在內的許多學者進行研究;有趣的是,也正是基於 Cantril 的研究,時人才發現大眾媒體的力量並不如「魔彈論」形容的那麼巨大,進而推翻它。
即便時至今日,分析〈火星人入侵記〉也仍有一定價值。它可以用來說明「假新聞」(fake news)對人類社會可能造成的風險。
為什麼虛構的〈火星人入侵記〉能對現實產生巨大影響?
以下就幾點可能因素做簡單說明:
- 歷史背景
二戰前夕,美國仍處於大蕭條時期,國際局勢動盪,戰爭似乎一觸即發。
事實上,當時即有許多廣播節目會在中途插播即時新聞。因此,對於突發戰爭或大事件的疑慮,確實在當時的美國社會中相當常見。研究顯示,有些中途轉台的聽眾甚至以為故事中的入侵者是納粹德國。
2. 設定寫實
原著設定的時代背景為 19 世紀的英國,而聽眾是一群 1938 年的美國人。Orson Welles 心想:如果故事照本宣科,最終收聽率一定會死得很慘。因此,他要求編劇 Howard Koch 以「讓美國聽眾感到可信」為目標進行改編。
廣播劇版的故事設定在 1930 年代的美國,並且採用許多真實地名與人名,例如紐澤西州、格羅弗嶺、普林斯頓大學等等,也因此成功讓可信度提升許多;此外,故事中途以「廣播新聞」的形式播報,也讓最終成效格外逼真——使許多人誤以為真。
3. 人際傳播的力量
〈火星人入侵記〉是 CBS 電台週日晚間八點「空中水銀劇場」(The Mercury Theatre on the Air)節目的其中一集,此系列節目以科幻主題虛構廣播劇為主。
同一時段,敵手 NBC 電台正播放著強檔〈The Chase and Sanborn Hour〉。這是當時全美國最熱門的廣播節目,收聽率高達 30% 以上。
事實上,大多數聽眾原本收聽的是 NBC。由於受到鄰居、朋友等人通知,才紛紛轉到 CBS;新進聽眾剛好從故事中段收聽,錯過免責聲明,又聽到如同真實新聞般的內容,也就自然而然上當了。
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 只要有心,媒體確實能夠「無中生有」。我想到近年最著名的類似案例,是 2017 年獲得美食評鑑 TripAdvisor 票選第一名的英國「假餐廳」“The Shed at Dulwich”。
- 事實上,〈火星人入侵記〉跟現代的假新聞大同小異。兩者都是經由蓄意設計,加強「可信度」,以試圖說服受眾;不同之處,前者是為了加強娛樂效果,假新聞卻是有所圖謀(尤其是政治性的假新聞)。
- 我們無法保證〈火星人入侵記〉不會在現代重新上演。即便現代人的媒體識讀能力比當時好上不少,也能透過網際網路即時查證,然而相對應的,假新聞(或謠言)的產量也日益高升,例如一份 2018 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台灣是當年度全球各國「接受境外假資訊」的第一名。我們或許對虛假資訊的辨識能力有所提升,但敵人也不遑多讓。
- Cantril 針對〈火星人入侵記〉的研究結果顯示,具有較高知識程度、個性較為內向、社會地位較高的三類人,受到謠言效果影響的比例也較低。同樣的條件,可能也適用於應對現代的假新聞亂象。
補充:在那之後的《世界大戰》
1. 影視劇改編
《世界大戰》後來在 1953 年首度改編成電影版,也將時代背景改成更貼近觀眾的 1950 年代美國。
本片成功榮獲第 26 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在 2005 年,由史蒂芬史匹柏導演、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現代版《世界大戰》也獲得不少好評。最近的影視改編則是 2019 年的影集版。
2. 漫畫改編:DC 與 Marvel
《世界大戰》原著在歐美原本就有極大影響力,也一度吸引美國漫畫界兩大巨頭出版社的改編:Marvel 以《世界大戰》小說原著為基礎,推出續作:假設火星人再次入侵地球,並且此次成功征服人類的未來世界;在這一系列故事中,你甚至可以看到許多知名英雄的「遺產」。
另一方面,DC 也曾讓自家招牌人物「超人」(Superman)參與《世界大戰》改編作,擔任主角。正如前文所提及,超人初登場與〈火星人入侵記〉的播放時間同為 1938 年,因此本系列漫畫特別採用最初超人的設定、造型及背景。
看到這裡,你總共讀了 4700 多個字,謝謝你願意讀到這裡!
(我也想不到這篇故事能打這麼長⋯⋯)
廣告|行銷|傳播
我是 ANDREHUNG, 歡迎追蹤「安追說」
#thewaroftheworl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