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蒙古國旅行,在城市裡感受遊牧民族華麗轉身成為現代都會人的樣貌固然有趣,但踏上無邊草原,鑽入蒙古包裡體驗牧民的生活日常,更是必要。
Mongol Nomadic 是烏蘭巴托40分鐘車程外的民俗村,提供遊客牧民生活、牧民餐以及蒙古包住宿體驗。車子抵達民俗村門口,迎接我們的是如洗的碧空,略為枯黃的草原,以及牽著駱駝、馬匹的牧民。
生平第一次跨上駱駝,手抓著駝峰上溫熱蜷曲的長毛,一路巔簸,直達蒙古包前。下了駱駝,跟隨身著藏紅色傳統服飾的牧民進入蒙古包,緊挨著羊毛氈四壁坐滿各國遊客,滿臉期待。牧民逐一解釋各種蒙古傳統食物及口糧,如一串串掛在半空中的羊奶烙餅、擺在桌上層層疊的磚餅、色清如水的羊奶酒等等。
粗壯的蒙古婦女從一深缸中舀起白濁飲料,微笑著遞送過來。導遊翻譯說到:這是馬奶酒,是蒙古人迎客最重要的飲料,請務必品嘗。聽聞此酒已久,豈能錯過!我面不改色舉杯豪飲,只覺淡淡乳腥衝鼻,入口嗆酸,好一個天然發酵的馬奶酒!
酒過一巡,牧民們自牆壁取下樂器,兀自演奏起來。馬頭琴的弦樂時而低泣時而高昂,皮鼓蓬蓬打著節拍,羊膝骨喀拉喀拉穿插其間,數百年來的牧民樂音穿透蒙古包,在草原上遠遠傳了出去。一陣低沉的喉音響起,從樂器聲中拔尖而出,那是蒙人特有的唱法「呼麥」。逼緊了喉嚨的唱腔源自13世紀,古老的塞外民族仿效大自然的疾風暴雨、山鳴谷應、水澗飛瀑的聲響,以或促或緩的喉音抒發情感。
曲終音散,在牧民起身行禮的當兒,我竟溼了眼眶。
眾人邁出蒙古包,牧民示演草原生活的日常:以手持木枝彈打羊毛,然後以馬拖行製成的羊毛氈;十分耗費人力牽拉而成的皮繩和馬鞭。曠野上空寂無聊,閒暇時間難以打發,蒙人以羊膝骨作為射擊遊戲的道具,雖然簡陋,卻是物盡其用,是最單純的童趣。
草原民族身手矯健,馳馬彎弓是基本技藝。那達慕(Nayadum)是蒙古帝國制定的傳統體能競技活動,包含了「男子三藝」:摔跤、射箭、賽馬。年輕騎師跨上個頭嬌小的蒙古馬,吆喝一聲,坐騎騰空立起,後腳著地仰天嘶吼。接著雙腳一夾,馬匹疾速奔馳中騎師竟能彎腰攫取草地上物品,博得掌聲陣陣。
活動尾聲,牧民們邀請遊客們跨上馬匹或駱駝,氂牛拉著拖車尾隨在後,便是牧民們打包所有家當和蒙古包,開始逐水草而居的搬遷隊伍。逶迤數十公尺,遠去的身影逐漸消失在草原的地平線。
我佇立草原中央,身旁是木柵欄裡的羊群歪著嘴咀嚼草料,遙遠處牧民以幾乎靜止的速度緩緩移動。呼呼的風聲中,時時傳來蚱蜢拍翅躍飛草叢的劈啪聲響。心裡想著:700年前的初秋某日,少年鐵木真應該也曾站在這樣的草地上,讓朔風拍打著衣襟,稚氣未脫的雙目望向遠空盤旋蒼鷹,一統草原的夢正茁壯。
我對蒙古草原的情感,就在拜訪Nomadic民俗村的那一天,開始萌芽。
按一下下方的「讚賞星星」,為海馬老爸拍拍手。有了你的鼓勵,是我努力分享按一下下方的的動力! (讚賞星星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