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尼采 】聽馬勒《第三號交響曲》,讀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馬勒(Gustav Mahler ),讀了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他在第三號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安排女低音吟詠查拉圖斯特拉的永恆之歌;而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也讀了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他的交響詩以尼采的著作當做曲名:《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作品30。

為什麼馬勒要讀尼采,為什麼理查.史特勞斯也要讀尼采?尼采到底說什麼?我越來越好奇,而馬勒又是讀出了什麼,我也十分好奇

哲學家丶音樂家為我們留下的作品,對現代的我們還能怎麼樣去重新體驗?

也許大家蠻常聽到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其中幾個重要的概念,包含上帝已死丶超人丶永恆回歸,但通常不會特別去瞭解,因哲學類的書實在不容易閱讀,又何況這本書尼采用了反諷的方式去說,形成一種潛藏式的辯證,讀者需要從兩面去相對應,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超越,找到自己的平衡,找到自己的理解。但近期Youtube 上有不少創作者去詮釋尼采,也引起了大眾重新對尼采的關注,我自己則是透過音樂又再度重新連結,重新翻閱《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raw-image

馬勒第三號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引用尼采的這首永恆之歌,是這樣唱著的

人啊!你要注意聽!(O Mensch! Gib acht!)

深沉的午夜在說甚麼?(Was spricht die tiefe Mitternacht?)

我睡了,我睡了(Ich schlief,ich schlief)

我從深沉的夢中覺醒:(Aus tiefem Traum bin ich erwacht!)


世界是深沉的,(Die Welt ist tief!)

比白晝所想的還要深沉。(Und tiefer als der Tag gedacht.)


深沉是世界的痛苦;(Tief ist ihr Weh!)

但快樂比起心中的悲痛丶憂傷更深更沉;(Lust tiefer noch als Herzeleid.)

痛苦說:消逝吧!(Weh spricht: Vergeh!)

可是,一切快樂都渴望著永恆,(Doch alle Lust will Ewigkeit)

渴望深沉,深沉的永恆。(Will, tiefe, tiefe Ewigkeit!)


人們對人生觀察得越深,對痛苦也就觀察得更深。《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三部.幻影和謎


永恆回歸(ewige Wiederkehr)

這帶出了尼采在書中的一個概念「永恆回歸」(ewige Wiederkehr)

永恆回歸到底是什麼?一般人在日常經驗裡,能理解尼采的永恆回歸嗎?

透過馬勒的歌曲,能否看出馬勒到底從尼采的書中領悟了什麼?從他的人生經驗獲得了怎樣的呼應?而我從聽馬勒第三號交響曲丶從閱讀尼采中,又感受到了什麼?

我將跟這個太陽丶跟這個大地丶跟這隻鷹丶跟這條蛇一起回來—並不是回到一個新的人生或是更美好的人生或是相類似的人生:我將永遠回到這同樣的丶同一個人生,不管是在最大的或是最小的方面,讓我再宣講一切事物之永遠回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三部.康復者


生命沒有要回歸到一個更好、更超越、抑或近似的狀態,就只是回到同一個,現在這個生命。於是,生與死在同一個原點上,死的終點也是開始,死亡即是新生

但要如何接受?

死亡的打擊

痛不欲生

「這就是—人生?」我要對死亡說:「好吧,再來一次!」《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四部.醉歌


謝謝拒絕我們的人

謝謝不能共同合作丶不能攜手同行的人,謝謝註定要分開

沒有這些痛苦,沒有這些深刻體會

哪裡能知道深沉的愛?

謝謝曾經付出的愛

謝謝我們能有能力去愛

也才有能力承擔痛苦,然後可以放下,可以繼續去愛

愛是永恆而持久的,愛永遠,尋求永遠,所以有了永恆回歸的概念

深沉是世界的痛苦(Tief ist ihr Weh! );快樂比起悲痛更深更沉(Lust tiefer noch als Herzeleid.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你們可曾對一種快樂肯定地說「行」嗎?哦,我的朋友們,那麼,你們就對所有的痛苦也肯定地說「行」吧。一切事物都是用鏈子速結起來,用綠穿在一起,相親相愛。你們可曾對一次的事物要求它來個第二次,你們可曾說過:「你使我喜歡,幸福啊!一剎那啊!一瞬間啊!」那麼,你們就想要一切都會回歸!
一切都重新再來,一切都永遠存在,一切都用鏈子連結起來,用線穿在一起,相親相愛,哦,這樣,你們才喜愛世界。你們這些永恆的人,讓永遠而且時時刻刻都喜愛這個世界:而且你們也要對痛苦說:消逝吧,但要回來!因為一切快樂都要求一永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四部.醉歌


你想要快樂回歸,你想要快樂再回來,你想要再經歷一次過去的快樂丶美好⋯⋯

那事物是一切相連的,開心與難過相連,悲傷與喜悅相連

你愛痛苦,也愛快樂,那才是真正的熱愛生命,喜愛這個世界

所以,你也對痛苦說:我想痛苦回歸,我願意痛苦再回來⋯⋯


你,願意讓快樂連同痛苦,都再經歷一次嗎?

如果再痛苦一次,你也願意這個人生經驗重來嗎?

(永恆⋯⋯回歸⋯⋯)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

那我想可以更理解查拉圖斯為何反覆哼唱的這首永恆之歌,以及馬勒為什麼要將放入他的第三號交響曲作品中。現在,在我腦中不斷迴盪著的是:女低音吟詠的聲音

人啊!你要注意聽!(O Mensch! Gib acht!)

深沉的午夜在說甚麼?(Was spricht die tiefe Mitternacht?)

最後,我思考著⋯⋯

回歸,是過程,也是目的。尼采說的是,身歷過程的那種意志

尼采:「我認為人類所具有的偉大性是對命運之愛(Amor fati):一個人無論在未來、過去或永遠,都不應該希望改變任何東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îm Uí-thîng的沙龍
41會員
46內容數
你真的知道什麼是閱讀嗎?人類的閱讀行為怎麼出現、數位閱讀時代對人類之影響、如何成為閱讀精熟者進行深度閱、親子共讀、學前幼兒讀寫萌發、學齡兒童學習閱讀與書寫⋯⋯ 從古到今,從老到少,從認知神經科學到兒童文學,讓我這位熱愛閱讀的語言治療師,帶著對閱讀深深著迷的方格子讀者們,一起加入認識「閱讀」的行列吧!
2023/07/07
最近#MeToo運動的狀況,讓我的腦海中不斷地浮現這個圖像,這是17世紀少數的女性畫家Artemisia Gentileschi(阿特米希亞· 真蒂萊希)在17歲完成的一幅作品
Thumbnail
2023/07/07
最近#MeToo運動的狀況,讓我的腦海中不斷地浮現這個圖像,這是17世紀少數的女性畫家Artemisia Gentileschi(阿特米希亞· 真蒂萊希)在17歲完成的一幅作品
Thumbnail
2022/02/04
在O Fortuna演奏完畢後,我覺得我做了一場夢,伴隨著謝幕、如雷的掌聲,我似乎從這場夢醒來得有點錯愕。有人說人生像一場夢,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如此⋯⋯命運之輪持續轉動,你要怎麼過你的人生呢?布蘭詩歌的劇場體驗,讓我從夢中醒來了
Thumbnail
2022/02/04
在O Fortuna演奏完畢後,我覺得我做了一場夢,伴隨著謝幕、如雷的掌聲,我似乎從這場夢醒來得有點錯愕。有人說人生像一場夢,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如此⋯⋯命運之輪持續轉動,你要怎麼過你的人生呢?布蘭詩歌的劇場體驗,讓我從夢中醒來了
Thumbnail
2022/01/24
某一週冷氣團來襲,每天都想躲在棉被裡,一天早起發現太陽終於露臉,趕快把床單、棉被都拿去曬,此時床沒了棉被,是無用的床,索性坐到書桌前打開《顧爾德琴鍵上的秘密》閱讀,同時一邊聆聽文中提到的曲子:巴哈郭德堡變奏曲第一首—Aria(詠嘆調),好像冬日的陽光,冷冽明快但有著一絲絲的溫暖,讓人心安。
Thumbnail
2022/01/24
某一週冷氣團來襲,每天都想躲在棉被裡,一天早起發現太陽終於露臉,趕快把床單、棉被都拿去曬,此時床沒了棉被,是無用的床,索性坐到書桌前打開《顧爾德琴鍵上的秘密》閱讀,同時一邊聆聽文中提到的曲子:巴哈郭德堡變奏曲第一首—Aria(詠嘆調),好像冬日的陽光,冷冽明快但有著一絲絲的溫暖,讓人心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也許是《未知道》的延續吧,《繼續繼續》無論在編曲還是字裡行間,總是流露著前作的色彩,回看重生的那一天,這段旅途跌倒過多少次也好,這段旅途失落過多少次也好,想過多少次就此作罷也好,我們最終也是沒有放棄。
Thumbnail
也許是《未知道》的延續吧,《繼續繼續》無論在編曲還是字裡行間,總是流露著前作的色彩,回看重生的那一天,這段旅途跌倒過多少次也好,這段旅途失落過多少次也好,想過多少次就此作罷也好,我們最終也是沒有放棄。
Thumbnail
提琴彷彿知道我們的悲傷,連同鋼琴一同順著Ian陳卓賢親自創作的旋律,將心內的一切空洞,用最低沉的聲線慢慢道出。第一段的真樂器,提琴、鋼琴加上結他的撩動,強行壓抑著的心,不想接受失去的事實…
Thumbnail
提琴彷彿知道我們的悲傷,連同鋼琴一同順著Ian陳卓賢親自創作的旋律,將心內的一切空洞,用最低沉的聲線慢慢道出。第一段的真樂器,提琴、鋼琴加上結他的撩動,強行壓抑著的心,不想接受失去的事實…
Thumbnail
寫在前面: 上一篇,啪啦啪啦、囉哩囉嗦打了落落長關於如何初遇禪繞畫啦、家人初遇畫禪繞畫的我、還有聽了一場痛哭流涕、肝腸寸斷、撕心裂肺(?)的音樂會後,腦中出現了奇怪的聲音來和我對話,那個聲音到底是天使還是惡魔呢?也許是海涅的靈魂或者是舒曼,想要來點醒我......「放開過去一切束縛和枷鎖,好好做連自
Thumbnail
寫在前面: 上一篇,啪啦啪啦、囉哩囉嗦打了落落長關於如何初遇禪繞畫啦、家人初遇畫禪繞畫的我、還有聽了一場痛哭流涕、肝腸寸斷、撕心裂肺(?)的音樂會後,腦中出現了奇怪的聲音來和我對話,那個聲音到底是天使還是惡魔呢?也許是海涅的靈魂或者是舒曼,想要來點醒我......「放開過去一切束縛和枷鎖,好好做連自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第一次聽的曲子總是最美好,哪怕後來的版本,演奏者如何神乎其技,錄音技術如何進步,心中忘不了的還是當初最破爛的那一首? 有人說,你愛的其實不是那一首。你想要的是初戀的感覺。為什麼記憶裡的初戀,總是那樣昏黃美好?說穿了,那是你老了,而你還想要憑藉一切尚可操控之事物,說服自己還年輕。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第一次聽的曲子總是最美好,哪怕後來的版本,演奏者如何神乎其技,錄音技術如何進步,心中忘不了的還是當初最破爛的那一首? 有人說,你愛的其實不是那一首。你想要的是初戀的感覺。為什麼記憶裡的初戀,總是那樣昏黃美好?說穿了,那是你老了,而你還想要憑藉一切尚可操控之事物,說服自己還年輕。
Thumbnail
你聽! 死亡的腳步,慢慢地接近,像秒針那樣,滴滴答答又滴滴答答 死亡的氣息,緩緩地籠罩,像大鍵琴那樣,叮叮咚咚又叮叮咚咚 我聽到莫札特的《安魂曲》如濃霧般,慢慢地在心中擴散又擴散 像靜止不動的大樹,落了一葉的愁;像飄散的雲朵,下了一片的淚 雖然那只是一瞬間 而你,就是那唯一 你在哪?別丟下我
Thumbnail
你聽! 死亡的腳步,慢慢地接近,像秒針那樣,滴滴答答又滴滴答答 死亡的氣息,緩緩地籠罩,像大鍵琴那樣,叮叮咚咚又叮叮咚咚 我聽到莫札特的《安魂曲》如濃霧般,慢慢地在心中擴散又擴散 像靜止不動的大樹,落了一葉的愁;像飄散的雲朵,下了一片的淚 雖然那只是一瞬間 而你,就是那唯一 你在哪?別丟下我
Thumbnail
近期Youtube 上有不少創作者去詮釋尼采,也引起大眾重新對尼采的關注,我自己則是透過音樂又再度重新連結,重新翻閱《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馬勒(Gustav Mahler )在他的第三號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安排女低音吟詠查拉圖斯特拉的永恆之歌⋯⋯為什麼馬勒要將尼釆的文字放入音樂?馬勒讀到了什麼⋯⋯
Thumbnail
近期Youtube 上有不少創作者去詮釋尼采,也引起大眾重新對尼采的關注,我自己則是透過音樂又再度重新連結,重新翻閱《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馬勒(Gustav Mahler )在他的第三號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安排女低音吟詠查拉圖斯特拉的永恆之歌⋯⋯為什麼馬勒要將尼釆的文字放入音樂?馬勒讀到了什麼⋯⋯
Thumbnail
在不間斷的樂音聲中,導演娜塔莉・瓊斯以詩意抒情的鏡頭,適切開展了我們的靈魂之眼與無垠想像:仰望飛機如流星劃破夜空,見證夜晚大教堂裡餘音繞梁;穿梭未知盡頭的樹林小徑,感覺赤腳踩沙踏浪的柔軟與冰涼,抬頭直視刺眼的光亮。沉睡的高樓,無人的街道,花園、擁抱,每一道光與光圈的變化,每一個動態卻寧靜的瞬間。
Thumbnail
在不間斷的樂音聲中,導演娜塔莉・瓊斯以詩意抒情的鏡頭,適切開展了我們的靈魂之眼與無垠想像:仰望飛機如流星劃破夜空,見證夜晚大教堂裡餘音繞梁;穿梭未知盡頭的樹林小徑,感覺赤腳踩沙踏浪的柔軟與冰涼,抬頭直視刺眼的光亮。沉睡的高樓,無人的街道,花園、擁抱,每一道光與光圈的變化,每一個動態卻寧靜的瞬間。
Thumbnail
 相傳天鵝在臨終前,會發出最悽美動人的歌聲…   優雅的天鵝臨終,令人不忍卒睹,如前主播傅達仁老師。   這也是個故事。   然而,古典樂界將天鵝之歌一詞用來形容作曲家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   作曲家的天鵝之歌其實很有可能生前無法完成,如普契尼的《杜蘭朵公主》;也有可能寫完沒多久就離開人世的,例如
Thumbnail
 相傳天鵝在臨終前,會發出最悽美動人的歌聲…   優雅的天鵝臨終,令人不忍卒睹,如前主播傅達仁老師。   這也是個故事。   然而,古典樂界將天鵝之歌一詞用來形容作曲家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   作曲家的天鵝之歌其實很有可能生前無法完成,如普契尼的《杜蘭朵公主》;也有可能寫完沒多久就離開人世的,例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