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月中旬開始不同的外資紛紛開始對電子類股開炮,包括台積電、日月光、聯發科、宏碁與華碩這些檯面上的領導個股都中槍,讓人不禁開始懷疑台灣的電子股病了嗎?過往價值投資中一直點名的個股,為何在台股站在歷史高點時紛紛被降評呢?
起點應該是6月18日台積電快速填息後,摩根士丹利對台積電提出長達80頁的研究報告,其中提到台積電邁入5奈米製程後資本支出大幅提高,導致未來台積電的毛利率低於50%將是常態。
而報告的最後調降了台積電評等,也將目標價設定在580元,比6月18日的收盤價低了將近23元。如果單純只看報告,你認為手中的台積電應該要買還是要加碼呢?
而從台積電開始,我們又看到匯豐證券在6月21日調降聯發科評等,理由是5G晶片的成長已經趨緩,電視需求也出現遞減,因此將聯發科的評等調降到「持有」,目標價直接砍到800元。而6月22日聯發科的股價還有903元。
很巧的6月22日媒體再爆PC出貨量,將在2021年第四季放緩,因此美系外資調降華碩的評等到「中立」、宏碁的評等調整到「低於大盤表現」。
最後就連今年持續產能吃緊的半導體封測都有亞系外資點名,第一線封裝廠在2021年第二季可以取得打線封裝設備,並且在第三季可提供充足的產能到市場,所以預估在2021年下半年開始日月光的漲價幅度將受到限制。因此調降日月光目標價到120元,而消息公布後的6月28日當天日月光收盤價在112.5元。
看到如同八點檔般的華麗降評,你是否覺得目前電子股已經不能再投資,現在手上有這些績優股的也應該趕緊賣掉呢?
沒錯!要不要賣股票的關鍵就在你的投資策略到底是長線?還是短線?所謂的長線並不是買了就一輩子不賣,而是在產業環境沒有改變前,不因為短線股價的波動賣出股票。
短線呢?並不是指當沖,而是利用技術分析、訊息分析等方式賺取價差,但合理的價差要花多久才會到達?這沒有人知道!所以短線賺價差的投資人可能也要花一兩年的時間才有辦法達到目的。
根據上述定義,我想大多的朋友都是短線交易者,我也是!所以我們利用訊息分析的方式,看看電子股是不是真的不能繼續持有了。
首先從營收的角度思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後大陸的外銷出口大約在第二季起飛,也因為如此台灣的外銷訂單年增率在2020年6月衝上6.5%,較2020年一月及二月外銷年增率還在負成長比較,簡直是天堂與地獄。
但也因為如此,2021年下半年開始台灣產業的營收基期開始墊高,企業如果要賺贏2020年必須花更大的力量,但這容易嗎?我們必須承認這並不容易,因為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只有中國的製造業可以較為順利的出貨,也因此讓許多東南亞及印度的訂單流回中國,這樣的天時地利要在2021年突破並不容易。
也因此暫在營收的角度思考,電子類股的確非常容易在下半年度出現營收負成長的現象。
再添加今年足以影響銷售成績的事件,我們可以發現下半年其實有不少題材可以發揮,其中蘋果的iPhone13更是普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事件,因此在題材帶動下瓶蓋股其實。
因此就話題而言,其實宏碁的電競筆電、台積電的iPhone13處理器代工,都還是有機會刺激股價波動,但話題炒完了之後還是要面對營收基期過高的問題。
那我們再加入長線趨勢觀察,可以發現未來幾年中電動車、美國基礎建設及5G應用服務將是無法逆轉的趨勢,其中AMD的GPU已經切入特斯拉的娛樂系統中,而AMD的代工廠就是台積電;5G基礎建設的終端都會牽扯到高速運算,而高速運算晶片也幾乎都是台積電代工;美國的基礎建設呢?大家應該沒忘記台積電要到美國設廠吧。
所以就長線的趨勢觀察,台積電雖然面臨營收高基期的影響,但也擁有長線的商機,短線上股價可能會回檔,但或許也是我們撿便宜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