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費高漲全球瘋造船 但會是錯誤決策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1年前五個月中全球造船造櫃的規模衝上163億美元,根據Alphaliner截至6月14日的統計資料顯示,地中海航運、長榮航運、達飛海運、萬海航運等造船造櫃驚人,其中地中海航運的總運力將有機會擠下馬士基成為全球第一,長榮則有機會擠入前五名行列。

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遠洋貨運的運費出現快速的成長,也使得全球船公司在2020年的獲利是過去10年的總和,2021年首季中更有多家船公司獲利超過2020年全年。
也因為如此,全球航運業者全面啟動新一輪的造船造櫃競賽,根據VesselsValue的資料,2021年前五個月中全球新造貨櫃船的訂單超過208艘,總價超過163億美元。相當於2019年、2020年的兩倍之多。
另外也有大型航運業者跨足至空運業務版圖,其中最會賺錢的馬士基就在歐美地區透過併購、投資的方式,切入空運、物流等服務業務,而達飛集團則在2021年成立空運部門,目前已經有4架貨機投入運輸。
有鑑於此,我們要回頭思考一下,這波航運業的軍備競賽將會創造更高的營運利潤?還是會讓企業在未來出現沉重的包袱?

運費到底為何上漲?

2020年初由中國開始爆發新冠肺炎封城事件,並蔓延到全球各地,導致全球重要城鎮從2月開始陸陸續續實施封城禁令,也因為染疫與封城同時發生,導致2020年6月為止全球運輸能量出現斷崖式崩跌,不過隨著疫情陸陸續續解封,2020年8月航運能量逐步回溫,但港頭工人卻沒有全員回到工作岡位,導致美國出現塞港、中國出現缺櫃的現象,也讓全球航運費用開始攀升。
2020年起航運業重大紀事
由此可以發現運費上揚的最初原因在於新冠肺炎導致人力不足,那現在的狀況呢?我們可以透過上海航運交易所公告的到港服務準班率及收發貨服務準班率觀察。
亞洲|歐洲線中2021年1月到港服務準班率19.25%及收發貨服務準班率23.98%;2021年5月到港服務準班率13.73%及收發貨服務準班率20.84%,顯示歐洲目前的港運服務動能尚未恢復。
亞洲|美西線中2021年1月到港服務準班率9.23%及收發貨服務準班率12.98%;2021年5月到港服務準班率21.24%及收發貨服務準班率24.46%,顯示美西目前的港運服務動能已逐步回穩。
所以我們可以推斷美國隨著疫苗普遍施打防疫禁令逐步解封下,美西的港口運作能量已經逐步回溫,這也代表塞港缺櫃的問題應該已經慢慢開始化解,而運費是否可再上漲已成為後續值得注意的焦點。

造船是因為看到商機還是不得不做?

誠如2020年航運重大紀事所記錄,2020年的航運業在國際海事組織的強制規定下,船舶燃油的最大含硫量必須從3.5%下降到0.5%,藉此降低船舶排放的硫氧化物造成的環境汙染,未遵守規定的業者將被扣押船隻或船東將遭罰款。
這項規定勢必造成航運業者的成本增加,也因此如此船運業者紛紛在舊船上安裝脫硫器,但也有許多船東選擇將貨櫃船拆解,根據法國海運研究所Alphaliner評估,因限硫令的實施,在2020年貨櫃船拆解的數量較2019年增加五成。
因此今年航運業者在今年大量造船,除了因為獲利大增以外,其實也有不得不為的因素。

碳中和議題將造成航運成本再次增加

國際海事組織預計在2023年1月1日起強化二氧化碳減排政策,目前大多的船舶為符合減排的目標,大多必須減速兩成應對,而這項措施勢必將會影響貨櫃船在海上運行的時間與成本,如果要避免減速所造成的相關成本,航運業者也可以透過建造新船增加節能裝置。
目前新船的建造從下訂到完工大約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這兩年又因航運業者大量下訂並且新冠疫情導致人力不足,因此為了趕上2023年限令前可拿到新船,我們又找到一個航運業建置新船的原因。
不過也因為如此我們發現因為國際海事組織的規定,航運業的成本不斷增加!在美國、歐洲的塞港塞櫃問題陸陸續續解決後,因為碳中和新增的航運成本是否可以轉嫁給托運業主呢?
這個關鍵將在「貨物的運輸是否只有海運」?
我們都知道貨品的運輸可區分為陸運(鐵路、公路)、海運及空運,其中海運及空運可以跨洲運輸,因此不用擔心海洋的阻隔,而過往因為海運的費用較低但運輸時間較長,因此比較不趕的時間的貨品大多選擇海運。
但現在海運因為塞港的問題,導致貨品就算工廠已經出貨卻也不知道何時可領到貨,例如Luluemon在需求強勁的情況下,部分商品已經使用空運交貨。之前儒鴻也表示部分的廠商願意自行吸收空運成本,只為了更快拿到商品。
所以可以發現航運的替代方式已經出現,後續在港口工人回籠、貨櫃數量無虞後,航運業的運費高點或許已經看到看到,也因為如此航運類股的追高風險也越來越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172內容數
沒有艱深的專有名詞!只有新聞與數據的交叉比對,讓你用不同的角度思考產業可能發生的變化與趨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報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傳統車廠及新創公司陸續搶進下,特斯拉的電動車霸主地位備受威脅,目前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特斯拉在全球電動車銷量中佔16%,較2020年第一季的19%佔比下滑3%,雖然特斯拉的銷售數量是超越2020年第一季,但數據已經突顯市場中已經有其他競爭者具有實力可以吞食特斯拉的市占優勢。
美國聯準會(FED)於6月2日宣布,開始逐步賣出去年因新冠肺炎疫情而買進的公司債及ETF,2020年5月中旬美國聯準會破天荒的買進公司債,其目的在避免企業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無法取得資金,現在美國聯準會決定要賣出當初購買的公司債及相關的ETF,代表什麼訊息?
2021年美國最大的飆股就是美國連鎖電影院AMC,但公司卻趁著股價狂飆之際賣出2.3億美元股票給對沖基金Mudrick Capital,近期消息傳出Mudrick Capital已經以更高家轉手賣出股票,成為另一個贏家!
喜歡記得追蹤,高興記得打賞 OPEC+部長級會議在2021年6月1日(舉辦,本次會議中大家的焦點都在OPEC+的增產計畫是否會產生變化,會後油價創下了兩年半來的新高,到底什麼信心讓油價一路上漲?難道通膨真的要來臨了嗎?
喜歡記得追蹤,高興記得打賞 韓國央行在5月27日提升對經濟前景和通膨的預估,表示終將傾向緊鎖政策,也等同宣布新冠疫情時期的低利率時代將告結束,而與韓國產業結構相似的台灣,將會產生什麼衝擊?
蘋果在今天公告了2020年200大供應商名單,其中台灣廠商有46家;大陸廠商有41家;美國及日本各有38家;歐洲廠商有18家;韓國廠商有11家;其他地區的廠商有8家,根據過往的經驗200大供應商佔了蘋果相關產品採購金額的90%以上,因此可以擠進200大供應商等於是在去年拿到了一個大訂單
在傳統車廠及新創公司陸續搶進下,特斯拉的電動車霸主地位備受威脅,目前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特斯拉在全球電動車銷量中佔16%,較2020年第一季的19%佔比下滑3%,雖然特斯拉的銷售數量是超越2020年第一季,但數據已經突顯市場中已經有其他競爭者具有實力可以吞食特斯拉的市占優勢。
美國聯準會(FED)於6月2日宣布,開始逐步賣出去年因新冠肺炎疫情而買進的公司債及ETF,2020年5月中旬美國聯準會破天荒的買進公司債,其目的在避免企業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無法取得資金,現在美國聯準會決定要賣出當初購買的公司債及相關的ETF,代表什麼訊息?
2021年美國最大的飆股就是美國連鎖電影院AMC,但公司卻趁著股價狂飆之際賣出2.3億美元股票給對沖基金Mudrick Capital,近期消息傳出Mudrick Capital已經以更高家轉手賣出股票,成為另一個贏家!
喜歡記得追蹤,高興記得打賞 OPEC+部長級會議在2021年6月1日(舉辦,本次會議中大家的焦點都在OPEC+的增產計畫是否會產生變化,會後油價創下了兩年半來的新高,到底什麼信心讓油價一路上漲?難道通膨真的要來臨了嗎?
喜歡記得追蹤,高興記得打賞 韓國央行在5月27日提升對經濟前景和通膨的預估,表示終將傾向緊鎖政策,也等同宣布新冠疫情時期的低利率時代將告結束,而與韓國產業結構相似的台灣,將會產生什麼衝擊?
蘋果在今天公告了2020年200大供應商名單,其中台灣廠商有46家;大陸廠商有41家;美國及日本各有38家;歐洲廠商有18家;韓國廠商有11家;其他地區的廠商有8家,根據過往的經驗200大供應商佔了蘋果相關產品採購金額的90%以上,因此可以擠進200大供應商等於是在去年拿到了一個大訂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複習前一篇:20240929中國救市推動原物料運輸熱潮,散裝船需求強勁反彈 外部因素影響散裝航運 散裝航運遇到疫情時貨櫃航運大舉造船造成的產能排擠,導致現在新船不夠,以及環保法規加速淘汰舊船,供給面明顯吃緊,今天中國三大一線城市放寬了購屋限制,直接推動了鐵礦砂價格的大幅上漲。隨著鐵礦砂需求的
Thumbnail
歡迎訂閱週報,可以看到完整文章(含技術面觀察分享)。 如果你對可轉債非常有興趣,想深入研究,可以訂購講義。 訂閱週報或講義的方式如下:   訂閱講義後,請参考閱讀方式:   基本面: 分享個股只做研究使用,不做投資建議,投資人請自行決定買賣,盈虧自負。     台船,
Thumbnail
一、航太產業的發展趨勢 航太產業近年來蓬勃發展,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成長。根據統計,台灣航太產業在2022年的總產值高達1089.12億元,較2021年增加10.64%,創下近三年新高。這波航太熱潮主要源自於全球客運量的持續增長,以及各大航空公司對新機型的強勁需求。 軍用飛機需求強勁:台灣的漢翔公
Thumbnail
貨櫃運價指數SCFI本周再漲6.8 %, 月漲幅來到令人欣喜的22%,反觀貨櫃三雄,長榮月跌了8%(含息則是跌了4%);陽明月漲4%、萬海表現最佳,月漲了11%。貨櫃三雄的走勢與SCFI指數完全的不同調,是為何故?
Thumbnail
一場Covid疫後所釀成的供應鏈危機造就了2021年的大航海時代,投資人仍意猶未盡之際,運價指數近期又悄然急拉,全球貿易似乎正蘊釀著另一場完美風暴,此一回是否又將迎來再一次的航運瘋狂呢!
Thumbnail
一艘獨家改裝的43,000噸散裝貨船在海上完成了為期六個月的試用,使用混合柴油發動機和高科技自動風帆,結合風帆和動力並不是一項新特長,船隻成為當今流行的大傢伙,航運時間表也變得緊湊;風帆從商業交通中逐漸消失,但風力推進從未完全消失。
Thumbnail
營運概況:今年累計前 2 月營收更出現 +31.3% 年增率。 產品組合:公司 63% 船舶來自於指數連結長約,貢獻七成營收。 船舶換約:2024 年船舶換約較少,有 25 艘皆為固定約換新;1 艘固定換指數。 產業需求:中國原物料補貨潮,紅海危機,聯準會降息。 產業供給:目前新船訂單占比上升。
Thumbnail
貨櫃航運面臨的處境就是冰火二重天 多少財經媒體及作者,開始跟著本蛙談『繞道』與『塞港』,諸位了解誰在主導航運議題了吧。 經濟學認為價格是由「供需關係」透過[市場機制」決定,疫情期間的『世紀行情』導因於『塞港』,疫情造成港口本身運作癱瘓,所以引發後續一連串效應。 『繞道』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Thumbnail
【紅海危機,運價翻倍,收一櫃賺一櫃】。這是新聞標題,收一櫃賺一櫃,這豈有不買航運股的道理? 大航海時代再度重現了嗎!
Thumbnail
有做歐洲線的公司,應該很注意近期紅海的新聞。 葉門的武裝組織,不斷的攻擊路經紅海的貨輪,現在已經有好幾間公司宣布改航道,同時漲價... 雖然價格是從很便宜漲到普通價,但目前看來漲勢沒有停歇的跡象。最怕又來一次2021~2022那段時期大家搶櫃子、搶艙位所造成的運價被拉抬到天價的情況。 目前美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複習前一篇:20240929中國救市推動原物料運輸熱潮,散裝船需求強勁反彈 外部因素影響散裝航運 散裝航運遇到疫情時貨櫃航運大舉造船造成的產能排擠,導致現在新船不夠,以及環保法規加速淘汰舊船,供給面明顯吃緊,今天中國三大一線城市放寬了購屋限制,直接推動了鐵礦砂價格的大幅上漲。隨著鐵礦砂需求的
Thumbnail
歡迎訂閱週報,可以看到完整文章(含技術面觀察分享)。 如果你對可轉債非常有興趣,想深入研究,可以訂購講義。 訂閱週報或講義的方式如下:   訂閱講義後,請参考閱讀方式:   基本面: 分享個股只做研究使用,不做投資建議,投資人請自行決定買賣,盈虧自負。     台船,
Thumbnail
一、航太產業的發展趨勢 航太產業近年來蓬勃發展,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成長。根據統計,台灣航太產業在2022年的總產值高達1089.12億元,較2021年增加10.64%,創下近三年新高。這波航太熱潮主要源自於全球客運量的持續增長,以及各大航空公司對新機型的強勁需求。 軍用飛機需求強勁:台灣的漢翔公
Thumbnail
貨櫃運價指數SCFI本周再漲6.8 %, 月漲幅來到令人欣喜的22%,反觀貨櫃三雄,長榮月跌了8%(含息則是跌了4%);陽明月漲4%、萬海表現最佳,月漲了11%。貨櫃三雄的走勢與SCFI指數完全的不同調,是為何故?
Thumbnail
一場Covid疫後所釀成的供應鏈危機造就了2021年的大航海時代,投資人仍意猶未盡之際,運價指數近期又悄然急拉,全球貿易似乎正蘊釀著另一場完美風暴,此一回是否又將迎來再一次的航運瘋狂呢!
Thumbnail
一艘獨家改裝的43,000噸散裝貨船在海上完成了為期六個月的試用,使用混合柴油發動機和高科技自動風帆,結合風帆和動力並不是一項新特長,船隻成為當今流行的大傢伙,航運時間表也變得緊湊;風帆從商業交通中逐漸消失,但風力推進從未完全消失。
Thumbnail
營運概況:今年累計前 2 月營收更出現 +31.3% 年增率。 產品組合:公司 63% 船舶來自於指數連結長約,貢獻七成營收。 船舶換約:2024 年船舶換約較少,有 25 艘皆為固定約換新;1 艘固定換指數。 產業需求:中國原物料補貨潮,紅海危機,聯準會降息。 產業供給:目前新船訂單占比上升。
Thumbnail
貨櫃航運面臨的處境就是冰火二重天 多少財經媒體及作者,開始跟著本蛙談『繞道』與『塞港』,諸位了解誰在主導航運議題了吧。 經濟學認為價格是由「供需關係」透過[市場機制」決定,疫情期間的『世紀行情』導因於『塞港』,疫情造成港口本身運作癱瘓,所以引發後續一連串效應。 『繞道』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Thumbnail
【紅海危機,運價翻倍,收一櫃賺一櫃】。這是新聞標題,收一櫃賺一櫃,這豈有不買航運股的道理? 大航海時代再度重現了嗎!
Thumbnail
有做歐洲線的公司,應該很注意近期紅海的新聞。 葉門的武裝組織,不斷的攻擊路經紅海的貨輪,現在已經有好幾間公司宣布改航道,同時漲價... 雖然價格是從很便宜漲到普通價,但目前看來漲勢沒有停歇的跡象。最怕又來一次2021~2022那段時期大家搶櫃子、搶艙位所造成的運價被拉抬到天價的情況。 目前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