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看,上述四個職業之中,哪一個是不存在的?
答案是「心理醫師」,不知道你有沒有答對。「心理醫師」這個名詞在臺灣其實是沒有的哦!但比較接近這個職業的人應該叫做「精神科醫師」。臺灣主要心理專業人員類別,就大致是這幾個項目: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與輔導老師,其他如社工、心靈工作者等,因為我不太熟悉,擔心資訊有誤,因此也不在這裡分享。
讓我們來一起認識守護臺灣心理健康的人們吧!
- 精神科醫師:本身就是醫師,工作場域多在醫院及診所,可以開藥給病患吃。可以進行心理治療的工作。
- 臨床心理師:需要碩士畢業才能考取國家考試證照,工作場域遍佈醫院、診所、校園或社區,但我主要看到的臨心師多在醫療體系工作。不能開藥給病人吃。常會有衡鑑、評估的工作(如早療評估、智力衡鑑等),也同時有在進行心理治療的工作。
- 諮商心理師:需要碩士畢業才能考取國家考試證照,主要看到的諮商師多在校園、社區或診所工作,少部分諮商師也會待在醫療體系。不能開藥給病人吃。常會進行諮商會談、個案管理等工作。
- 輔導老師:需要教師證並修過輔導學分之學士。依《學生輔導法》在國小、國中、高中皆有聘輔導老師(在學校會稱專輔老師,專任輔導老師),因此主要工作場域為校園。工作內容除行政業務外,個別談話、團體輔導、班級輔導,也可能會需要辦教師或家長輔導知能相關的研習講座。
從上面歸類,你可以發現只有精神科醫師可以開藥,但是除工作場域的不同,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能做的事情差不多。但其實臨床與諮商他的訓練方式與背景是非常不同的。以下就我的理解與經驗進行分享,這並代表你就得這樣分類心理師。
我大學是念臨床心理學系,我的經驗與理解是,由於到醫院就診的個案普遍都會比較嚴重,因此需要配合醫院的作業流程,我們會學習很多衡鑑的測驗,透過測驗去瞭解個案到底發生麼事,在這個過程我們可以很快速的對症下藥,配合醫師一起幫助病人。
而我研究所念的是諮商心理學系碩士班,我的經驗與理解是,諮商體系的老師會蠻希望我們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去瞭解個案到底發生什麼事了,因此我們學習很多諮商會談的技巧、同理的技術等等。
我相信從事助人行業的心理師,不管是學哪個派別,初心都是想要幫助人的。而不同的人、不同的專業,就會有不同的角度切入個案的問題,切的點雖然不同,但療癒的方向會是一致的。
希望透過這樣的分享,你可以更瞭解一些助人行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