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偏好某種類型的耳環,但又不想太敗,尤其是同款但價錢差很多,就會有被坑的感覺。通常店員是影響我回購的因素。再實惠的價格,態度差的我通常不會再去,即便你批發價,樣式是別人數倍,我寧願下次多付50元給別人賺。或是你的東西好看,但我照鏡子看起來就是很阿花或突兀,那就是不適合,不管你的熱賣有多夯,最終都與我無關。
最近和朋友聊到太挑的話題,還真大有學問。
真的是當事人太挑嗎?我腦海忍不住好多問號,畢竟連身外之物都這麼多因素影響回購,更何況人精緻的情感,在當事人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好感和厭惡間,怎麼可能很快就能情寄於哪朵花或草?但在這些神經元,內分泌,和激素跑來跑去的過程,當下沒被看上,或自以為就是不會來電的哥們或姐們,就是爛才沒被選中嗎?其實並不是,只是人就是需要空間去思考和整理,而不是誰好誰差。
我覺得有立即辨識度的黑名單,就是你確定對方絕對已踩你的線,例如照三餐虐貓的傾向,或普遍女生徹底不能接受的煙癮。
十年前聽牧者分享過,知道自己是誰,喜歡怎樣的人是種過程,長大後越來越能懂這啥意思。這取決於你花多少心思在反省人我互動時的各種發現。我自己是覺得,越早正視這議題,越能幫助自己成長。
總之最寶貴的功課是,能越來越知道自己是誰,跟以前比,能更快速知覺到每種觸發好惡的深層原因,那你就離幸福又更進一步了。因為能好好跟自己相處,才是所有關係中的核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