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修佛?還是在修魔?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以下文章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最近有一天早晨誦《六祖壇經》時,突然傷心地哭了起來,後來居然哭到停不下來。之後的兩天也是如此,想到就掉淚,好幾天才從悲傷的情緒中緩和過來。如此傷心的原因,是突然看清了自己自私自利的一面,尤其是這一年多來,自己一直執著做自認為對的決定,完全忽視家人的建議、請求和需求……等。
我不是一個好妻子,先生催我回英國已經一年多了,我還是窩在中國父母家。在父母眼裡我也不孝順,不管他們多反對,我還是把房子賣了。對女兒也不算是位好母親,總覺得教她不夠,也無力解決她福報被嚴重浪費的現況。總之,對自己很多作為非常的不滿意,如果生活一成不變,就永遠無法看到自己自私的一面。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要時時矯正行為,才能夠家庭圓滿;做得不好,則家庭圓滿會有困難。」
「真正的智慧就是專心學佛,一步一步地修起。修行就是修正身、口、意、行,且有次第地由小至大,所以家庭要先圓滿,若沒有做到家庭圓滿,就不是真修行。」
我離家庭圓滿還差得很遠、很遠,反省下來,造成如此現狀,是因為自己起心動念都是為自己考慮,沒有為別人多著想。如果我先為家人著想,就會更隨緣的做事,而不會只執著於做我想做的事。當年佛陀出家時,一定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父母、妻兒不捨,但佛陀看到世間眾生的苦,為了幫眾生擺脫生、老、病、死苦,而發大慈大悲心,義無反顧的選擇出家修行。
反觀自己在修行渡眾時,有多少是自私自利的心?覺得這世間太苦,想去淨土清淨一下的心,又有多少是為了幫眾生出離的心?用什麼樣的心,就成什麼樣的道,需要時時觀照內心,做這件事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眾生?如何把私心減少?思考到這世間,實在沒有值得追求的,財、色、名、權力,都是無常且無法帶走的東西,唯有業隨身。
能作如此觀,除了修行渡眾,私心會求的基本沒有了。修行是讓家庭更圓滿,家人強烈反對的,就不要執著去做;家人希望一起做的事情,盡可能花時間配合。如何將自私的心縮小,如何將無私的心放到無限大,還要持續觀自己的內心。
分享二
記得以前我每次放假,就是窩在電腦前製圖、寫分享文、編輯文章,或是一直唸經。我認為自己正在做的事,是利他的渡眾行為,也是在還業障、改善命運。所以孩子要出去玩時,我說:「我沒空。」先生說要去賣場逛,我說:「我沒空,你帶他們去就好。」我把自己想得太偉大,忘記自己是老婆、是媽媽,所以讓先生覺得,我學佛之後都只管自己,只知道唸經,家裡環境亂沒整理,家庭出遊和聚會都被犧牲。
一直到這一、兩年陸續銷了多筆過去世修偏入外道的業障,我的行為才逐漸改變,體認到生活即是修行,家庭、工作都是我們的修行道場。不管是學佛、銷業,還是當志工,都要先顧好自己的家庭,盡好自己的本分。釋迦牟尼佛當時捨棄王位,放下俗事出家、渡眾,仍然盡可能對父親盡孝,那我們身為在家人,更是該對自己在家中扮演的角色盡力而為。
如果總是拿唸經和渡眾作藉口,作為第一優先考量,什麼家務事都不想管或懶得管,或是把家人的話當空氣,從耳邊經過,那不是學佛,那是學魔,佛教經典沒有這麼教我們。釋迦牟尼佛沒有要我們自私自利,六祖惠能大師也提醒我們應該要「努力自見莫悠悠」,以免「後念忽覺一世休」。自己有醒悟是好事,不過也要拿出具體的行動力才算數!
(分享完畢)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法與世間法本無分別,但世間人卻有揀擇,自己生起分別心,將佛法與世間法對立起來。上述兩則案例分享,因修行而與家人產生隔閡、思想觀念上的差異,導致與家人的距離越來越遠,都是許多人修行時會犯的毛病,有些人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許多人一方面將佛法廣為流傳,積極為世人法佈施,讓世人同霑法益、同生法喜,但另一方面,卻又把佛法當成枷鎖、緊箍咒,用佛法將親近的家人牢牢地約束起來。比如:當家人吃飯時,會批評家人吃葷食是造殺業;當家人看電視、聽音樂時,會批判家人享受是在虛度光陰、消耗福報;當家人因為沒有修行,聽不進勸告時,會起瞋恨心,認為家人就是業障深重,沒有佛緣,所以聽不進自己的「正知正見」。如此行為,是把自己當成佛法裡的警察或法官,拿著雞毛當令箭,時時拿著放大鏡,處處抓他人的毛病、開人罰單。
學佛修行是好事,但千萬不要因為走入佛門、走上修行路,而與家人、朋友漸行漸遠,看任何人事物都不順眼,讓自己變成了一位讓人「望而生畏」、不敢接近、嚴苛的修行人。
許多人修行茹素後,為了吃飯而跟家人鬧得不愉快;許多人唸經銷業障後,從此對家人「放生」,家中什麼事都不想管;許多人因為自己持戒,看任何事都覺得不如法,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搞得身邊一起生活的人處處受限,每天緊張兮兮,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痛苦難當。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有事情,要跟父母商量,不要悶在心裏。父母是子女的佛菩薩,心裏有事情要跟父母好好理性溝通。」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抵不上家庭的失敗;家要先照顧圓滿,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家齊國治,天下就平。為人子女,就是要孝順父母,父母看重的是子女孝順的心和尊重,故要對父母晨昏定省、噓寒問暖;為人另一半,要照顧好對方;為人父母,就是要好好教養小孩。要珍惜父母恩,珍惜夫妻及與子女的緣份;為了家庭的和諧,不管對錯,就是求一個圓滿,過去的就過去了,好好努力經營現在。」
「修行,就是要家庭圓滿。若有業力干擾,可以請示佛菩薩。但無論過去世有何因果,本世為人子女,還是要盡孝道;不管如何,父母終究對我們有養育之恩,受人點滴都要湧泉以報了,更何況是父母養育我們的辛勞。若與長輩的觀念不同,或者長輩有不正確的知見,不要直接反駁頂撞,笑笑帶過就好。之後再找適當機會,與父母溝通,引導父母。」
「經書所教的是道理,是倫理道德,是圓滿為人處事。若不孝父母,不守戒律,不依經而行,心性不淨,運途也會不順利。因心性若不改,上天和佛菩薩都知道,會繼續藉由各種情境來磨你,直到改變心性為止。所以,心要轉,運才會轉,只有自己能救自己。」
佛陀講的法,是讓人明理的法,世人明白道理後,在日常生活、工作、與人相處應對中去實踐佛法,這才是佛家說的「明理即事」。我們每天一睜開眼,都會遇見許多人、碰到許多事,因為我們懂得佛法,明白佛陀講的道理,會運用學到的智慧,圓滿地解決、處理事情,因此對於任何考驗,都能安之若素,不被境界所轉,這就是明理即事。
千萬不要因為家人不順你的意、不聽你的話而發脾氣。發脾氣、起瞋恨心,是修行人的大忌。「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火燒功德林不是妄言,如果不改掉自身的壞脾氣與瞋恨心,自性無法提升,不管再如何精進唸經、唸佛、持咒,都是竹籃子打水,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學佛、茹素、修行,都是自己的因緣與選擇。世人各有因緣,世事皆有因果,「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修行是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應當歡喜、自在地看待生命中的因緣變化。修行是要讓生活越來越順遂,人生越來越美滿,心中若裝著對與錯、是與非的分別知見,便無法與佛菩薩的慈悲心相應。
生活在世間,面對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事物,明理即事。學佛當以慈悲、寬厚、包容心接引一切眾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自性自渡而後渡人,自己先改變,家人才會慢慢跟著改變。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三個月的飯店實習很快就結束了,我又回到學校,先前開示出上輩子修偏墮入外道的業力,需要唸誦《金剛經》860部,發願效忠效勞外道則要唸誦《金剛經》780部。我知道這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但我只是在心中默默祈求佛菩薩,只要給我一個能誦經地方,我就心滿意足了。三個月過去了,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我每天都會看精舍的文章,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走到人生的轉彎處,遇見更好的自己〉提到:「上述有緣人也提到,不要玩手機或網路遊戲,因為裡頭藏有許多外靈。《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節錄》:「許多網路、手機遊戲內,經常有外靈與魔靈,會吸引人沉迷,使他們上癮、迷惑在裏頭;所以人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空餘的時間會約一位師姐一起去派發《因果濟世集》,讓更多眾生有機會接觸佛法與善知識。在派發的過程當中,雖然有遇到一些困難,但這也是我們學習解決問題的好機會,每遇到一次挫折就成長一次,處理事情也越來越圓融,心裡真是法喜充滿。   在發書時,有些人會歡喜接受,有些人會擺手拒
    以下為三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牟尼精舍推廣的「因果債,功德還」,真的很有效!每個人所造作的累世業力不同,和解的經文數量也不一樣,但只要真誠地懺悔、精進地誦經,就能用「和平」且「冥陽兩利」的方式與業主菩薩化解因果怨仇,不必冤冤相報,不用世世糾纏,能遇到這樣誦經迴向的方便法,真的要好好珍惜。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從五月開始,因為疫情關係,小孩在居家學習,第一個禮拜還有讓小孩去學校,可是後來知道他們去學校像被關在監獄一樣,連出教室、到走廊走動,或去操場跑跳都不行,只能呆呆坐在教室自學,老師也不會教他們任何知識,要忙著錄影片或是做其他行政事務,一整天下來都不知道在做什麼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有兩個兒子,正值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年紀,做父母的,總是希望孩子們能有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童年,不要承受不屬於這個年紀的苦難。但,因果至公至正,該來的總是會來,誰都無法逃脫,只能帶著他們共同面對,勇敢地承擔一切。   先生還在世時,我曾與他商量,是否要告知孩子們先生因病即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三個月的飯店實習很快就結束了,我又回到學校,先前開示出上輩子修偏墮入外道的業力,需要唸誦《金剛經》860部,發願效忠效勞外道則要唸誦《金剛經》780部。我知道這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但我只是在心中默默祈求佛菩薩,只要給我一個能誦經地方,我就心滿意足了。三個月過去了,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我每天都會看精舍的文章,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走到人生的轉彎處,遇見更好的自己〉提到:「上述有緣人也提到,不要玩手機或網路遊戲,因為裡頭藏有許多外靈。《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節錄》:「許多網路、手機遊戲內,經常有外靈與魔靈,會吸引人沉迷,使他們上癮、迷惑在裏頭;所以人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空餘的時間會約一位師姐一起去派發《因果濟世集》,讓更多眾生有機會接觸佛法與善知識。在派發的過程當中,雖然有遇到一些困難,但這也是我們學習解決問題的好機會,每遇到一次挫折就成長一次,處理事情也越來越圓融,心裡真是法喜充滿。   在發書時,有些人會歡喜接受,有些人會擺手拒
    以下為三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牟尼精舍推廣的「因果債,功德還」,真的很有效!每個人所造作的累世業力不同,和解的經文數量也不一樣,但只要真誠地懺悔、精進地誦經,就能用「和平」且「冥陽兩利」的方式與業主菩薩化解因果怨仇,不必冤冤相報,不用世世糾纏,能遇到這樣誦經迴向的方便法,真的要好好珍惜。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從五月開始,因為疫情關係,小孩在居家學習,第一個禮拜還有讓小孩去學校,可是後來知道他們去學校像被關在監獄一樣,連出教室、到走廊走動,或去操場跑跳都不行,只能呆呆坐在教室自學,老師也不會教他們任何知識,要忙著錄影片或是做其他行政事務,一整天下來都不知道在做什麼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有兩個兒子,正值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年紀,做父母的,總是希望孩子們能有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童年,不要承受不屬於這個年紀的苦難。但,因果至公至正,該來的總是會來,誰都無法逃脫,只能帶著他們共同面對,勇敢地承擔一切。   先生還在世時,我曾與他商量,是否要告知孩子們先生因病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自從弟弟的情緒爆發強烈不願意去上學之後,花了好多時間跟學校溝通,很多次覺得挫敗,好不容易可以請假在家自己讀書。但後來怎麼看都覺得不對勁,這位同學並沒有多大的自學意願,每天就像在家放風一樣自由自在,變成都是其他人在緊張焦慮。 當你看到一個學生完成少量功課之後(有些還會遺漏)就一直玩耍的每日生活,也不是
    Thumbnail
    有沒有一些時候,某些行動的動機,從本來的單純想幫助人的心, 變成渴望被感謝、或是渴望自己被他人需要的心理? 但是其實兩者之間,沒有對也沒有錯。 幫助人可以是一種自發的責任感,而在一段關係裡互相付出也是應該的。 我們無法去斷定,誰對誰錯。
    教練會透過以下三個問題 讓我們一起思考 存股和套牢的差異   1.跌下去心情? 2.漲起來打算? 3.再加資金還是再也不做? 存股 是這幾年流行策略 簡單的說就是: "選好公司後 一路進場不賣出 期待獲得配股配息和股價增長的報酬" 但是 早在這波跌勢來臨前 教練發現 有許多所謂"存股族" 並沒有
    Thumbnail
    一般人都會「週休二日」,在辛苦地工作五天之後,至少要休息一兩天才能讓我們將失去的能量和活力補回,能為下一週的努力做準備! 但是為何我們即使週休二日在家廢了兩天,卻還是無法獲得真正的休息呢?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因為會讓生活緊繃的「生活習性」一直不斷在累積的關係! 看似日復一日的正常生活,其實是
    Thumbnail
    總統蔡英文溝通國軍議題的貼文被轉錄到LGBT社群中,獲得許多額外的曝光。為什麼以政府首長的高度能夠貼出和性形象擦邊的內容而不招致反感、減損品牌價值?廣告裡著名的3B法則(又稱ABC法則)歸納Baby Beauty Beast / Animal Beauty Child,美女、小孩、動物三種內容是最能
    Thumbnail
    想像的未來可能成真,只是常花很久時間,投資的風險來自於股價走得太快,而真正獲利實現得太慢。投資人抵抗這類投資風險的方法,就是看看現實情況究竟如何?事情是在腦裡面想像拼湊的,或是真實客觀發生的?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自從弟弟的情緒爆發強烈不願意去上學之後,花了好多時間跟學校溝通,很多次覺得挫敗,好不容易可以請假在家自己讀書。但後來怎麼看都覺得不對勁,這位同學並沒有多大的自學意願,每天就像在家放風一樣自由自在,變成都是其他人在緊張焦慮。 當你看到一個學生完成少量功課之後(有些還會遺漏)就一直玩耍的每日生活,也不是
    Thumbnail
    有沒有一些時候,某些行動的動機,從本來的單純想幫助人的心, 變成渴望被感謝、或是渴望自己被他人需要的心理? 但是其實兩者之間,沒有對也沒有錯。 幫助人可以是一種自發的責任感,而在一段關係裡互相付出也是應該的。 我們無法去斷定,誰對誰錯。
    教練會透過以下三個問題 讓我們一起思考 存股和套牢的差異   1.跌下去心情? 2.漲起來打算? 3.再加資金還是再也不做? 存股 是這幾年流行策略 簡單的說就是: "選好公司後 一路進場不賣出 期待獲得配股配息和股價增長的報酬" 但是 早在這波跌勢來臨前 教練發現 有許多所謂"存股族" 並沒有
    Thumbnail
    一般人都會「週休二日」,在辛苦地工作五天之後,至少要休息一兩天才能讓我們將失去的能量和活力補回,能為下一週的努力做準備! 但是為何我們即使週休二日在家廢了兩天,卻還是無法獲得真正的休息呢?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因為會讓生活緊繃的「生活習性」一直不斷在累積的關係! 看似日復一日的正常生活,其實是
    Thumbnail
    總統蔡英文溝通國軍議題的貼文被轉錄到LGBT社群中,獲得許多額外的曝光。為什麼以政府首長的高度能夠貼出和性形象擦邊的內容而不招致反感、減損品牌價值?廣告裡著名的3B法則(又稱ABC法則)歸納Baby Beauty Beast / Animal Beauty Child,美女、小孩、動物三種內容是最能
    Thumbnail
    想像的未來可能成真,只是常花很久時間,投資的風險來自於股價走得太快,而真正獲利實現得太慢。投資人抵抗這類投資風險的方法,就是看看現實情況究竟如何?事情是在腦裡面想像拼湊的,或是真實客觀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