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前兩天跟太太有一個很滋養的對話,一直回繞在我的腦海中。
談話的內容大致在我們們兩人相處十幾年來的回顧,從衝突、紛擾,到分分合合,我們一起經歷了很多的磨合,我們也都感覺是近兩年我們的關係才越來越趨向和諧。
我好奇的問到原因是什麼?
她說:在我們相處的初期,她有好多對關係中的期待、對我的期待、對於家庭樣貌的期待,到最後她願意放下、並且接納我永遠不會變成他期待中的那個人....
而特別的是:我自己好像也同樣有這樣的感覺,從我們相識、熱戀的初期,完全看不到對方的缺點,到進入真正的關係中卻再也找不到對方的優點,原來我也帶著好多對她的期待。
我希望她能成為我心目中期的的樣子,期待的個性、期待的喜好、期待的穿著、種種講得出來跟說不出來的期待,我都希望她能符合。
而原來還有我們都是因為這幾年在信仰、在自我成長學習的路上,漸漸地認識並且接納彼此的差異,有了這樣的認識跟對談,我開始覺得慶幸,也許我們都渴望在關係中保有自己,而且也不會因此衝突。
我慶幸我們都未曾因為想要迎合對方而改變自己,期間雖然有衝突、爭執、誤解,那份彼此對於期待未能滿足後的失落,也因此讓彼此有機會深入自己的內心,看見那個將期待放在對方而互相防衛、衝突、最後感到受傷的內在世界。
透過漸漸放下期待的濾鏡,我們能夠真正的看清彼此,我們都不是彼此預期的完美,也能夠認清我們彼此的有限,但仍願意彼此繼續相伴、學習共行,因為真實的看見,我們才有機會去包容跟接納,而看似接納彼此,卻是真正的面對自己跟接納自己。
除了可以分享彼此的真實感受,我也透過跟太太談話中整理自己,這段時間我自己的工作跟成癮、創傷的議題接觸得較多,我知道還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而最近卻因為有些的瓶頸跟壓力而感到不安。
我也藉此跟太太聊了一些自己在工作的團體跟成癮戒治有關,而這對期間我因為要備課跟同時面對空間營運的焦慮,我感覺自己情緒起伏較大,加上最近閱讀的書籍都跟創傷、成癮有關,我也會擔心自己是否陷入某一個狀態中。
太太知道我對助人工作有熱忱,她除了聆聽,也對我有一些提問:她問我什麼原因會讓我覺得做這件事情很重要?
我回想到:在這些年學習跟家庭有關的議題,覺得很多成癮跟創傷經驗的人,如果沒有經過一些學習,幫助自己療癒那些創傷,那就很容易會造成另一個創傷跟成癮的下一代,而成了另一個循環。
而我也在很多學習的團體中,看到一些用心於家庭經營的同學,因為不斷的學習成長,而讓孩子們有很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可以在早期的生命中自由、安全的發展自己。
而如果是在有創傷經驗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孩子的未來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處理這些創傷議題,我覺得自己一路的成長也遇到很多老師帶領著我,因此我希望能多一些在這些群體的陪伴...
接著太太又問我:所以你覺得這是你的需要?還是他們的需要?
這句問話,讓我稍微停頓了一下,我思考了一下,我回答那是我的需要....
當我知道這是我的需要時,我覺得有點清晰了,我感覺到因為是我的需要,因此我會更戰戰兢兢的面對每一個人,我一直害怕跟擔心自己成為一個拯救者,經過這個提問,我好像沒有那樣擔心了。
太太還提醒我,只要保持覺察,跟知道是自己的需要而做,就不回把自己的「想要」建立在他人身上,我覺得非常同意。
我可以漸漸地清楚有些人用他們的生命在經驗人生,在完成他們此生學習的課題,而我是因為自己的需要有機會跟他們一起學習,經過這個提問,我也覺得自己放鬆了些,我跟太太說,我喜歡這樣的對話,這對我很有幫助,也很滋養。
太太看看時間,帶點得意的說:談了兩個小時,記得要付談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