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孤獨的人在尋找不孤獨的方式,旅行是不孤獨的人在尋找孤獨的方式。
詹宏志的《旅行與讀書》與市售的旅遊書不同,沒有詳盡的地圖,也沒有密麻的指南;它也不像一本文學書,總是沒有節制地滔滔不絕,也沒有刻意雕鑿的詞彙文藻。對我還說,它比較像一本作者的旅遊日記,帶著一點散漫與不經意,忠實地將旅行中的感知感悟譜成字句。
人,為何讀書,為何旅行?
我喜歡詹宏志在書中對於「旅行與閱讀」所下的定義 — —
只有一個人生是令人不滿足的,但我們誕生之際時空已定,這個人生也就跟著「註定」,我們還有什麼方式能讓我們擴大實體世界與抽象世界的參與,在我看起來也許只有「旅行」與「讀書」能讓我們擁有超過一個人生。
暑假結束,當我從北京回來後,總是忍不住對於北京相關的文學、電影、音樂特別有感觸。比如看著電影《後來的我們》,我好似能在那些熟悉的北京場景裡,重溫北漂遊子在異地打拼的心境;比如閱讀老舍的《四世同堂》,在老舍筆下細膩卻殘酷的字句裡,我尋尋覓覓,找尋夢回北京的線索;比如聽著汪峰的《北京,北京》,隨口附和那朗朗的旋律,我好像又聞到了北京那湮漫的空氣……
以前總以為,旅行在乎的只是當下,離開後什麼都也記不得。然而暑假這趟北京行的回憶,總在我回來之後、不經意讀到北京相關的作品時,再次浮掠腦海。儘管那些記憶模模糊糊的,但似乎領著我到達另個抽象世界,到達另一個境度。
旅行與書寫者之間,是平行關係、還是存有交集?
書寫者該忠於真實,還是製造真實?詹宏志在本書第一章〈旅行的意義〉中提到:
書中描繪的世界終究要和「真實世界」相遇,書寫者究竟是忠於真實,還是製造了真實?在書與「世界」面對面的時候,閱讀者顯然是會要求「兌現」的。
的確,旅行文學與旅遊書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此 — — 旅遊書被賦予了「資訊及內容正確」的責任義務,因為它的意義終究只在於提供訊息,方便讀者規劃旅遊行程。然而,旅遊文學則包含三個要素:所至、所見與所感,其中「遊感」,即為作者的觀感。作者可以將個人感受及情緒融於文字當中,內容不盡然真實。
也難怪詹宏志會說:
書中描述的世界與真實的世界被拿來兌現的時刻,決定了你將「由書所成」或「為書所毀」,決定了你這趟旅程的幸福與否……
這本書,帶給我些什麼?
《旅行與讀書》的描寫細膩而動人,對於很多細節的描述 — — 尤其是形容餐廳與美食的那些字句,總使我對於書中的世界充滿嚮往。
對我來說,它是一本超越於旅行文學的作品,內含著對人生的思索、對旅行的見解、對生命歷程的淬煉。詹宏志的文字迷人之處,在於他能將旅行中看似微小的細節,透過文字的滋潤甘養,汲取養分盛大綻放,可以說是為旅行文學開啟了另一種可能性。
那些引人深省的書中字句
- 旅行就是一段勇敢前進的人生
- 旅行是孤獨的人在尋找不孤獨的方式,旅行是不孤獨的人在尋找孤獨的方式
- 畢竟還有沒去過的地方呀,畢竟還有那麼多耗盡一生想看也看不完的書;有些地方不一定會再回去,但還有更多想去卻沒去的地方,所以能出發的時候還是記得要出發
- 關於旅行地的閱讀,我們是從旅行結束之後才真正開始的。在旅行之前,我們對旅行地的閱讀是一種「想像」;在旅行之際,我們對旅行的閱讀則是一種「摸象」;只有在旅行完成之後,或者「一再完成」之後,才是我們真正對旅行地了解的開始
- 你不是讀懂文本,而是「經歷」了文本
- 不管是哪一種「閱讀」,總是在旅行完成之後才開始
書籍基本資料
- 書名:旅行與讀書
- 作者:詹宏志
- 分類:文學
-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 出版年份: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