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傑夫.約翰.羅伯茲(Jeff John Roberts)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行路
《加密貨幣之王:從矽谷到華爾街,虛擬貨幣如何顛覆金融秩序》
這本書講述加密貨幣交易所 Coinbase 的創業故事,佐以比特幣浪潮。
先讀,好讀
覺得以《
加密貨幣之王》(以下簡稱《加》)做為一探比特幣潮起潮落的引路人,再也適合不過。並上網拉出幣價線圖參照,稍後詳談。
本作不難令人聯想到《
以太奇襲》(以下簡稱《乙》),作者背景同為記者,書寫同採小說筆法。若要點評,我會說
《加》應該被先讀,也比較好讀,理由有三:
- 畢竟比特幣是一切的開始。
- 在《乙》中,陸續登場的人物、地點跳躍分散於世界各地,導致「名字盲」是家常便飯;而《加》的角色不論怎樣示現,好似被綁著一條繩,不久後就輻合回到阿姆斯壯(Coinbase 創辦人)身邊,讀起來輕鬆許多。
- 每每遇到技術詞彙,例如兩書都談到「礦工如何挖到礦」橋段,認為《加》的解說比較容易理解,而《乙》仍有些地方講不透,此乃主觀感受。
Coinbase 大事紀(第一部)
接下來,試著梳理內容,編成「Coinbase 大事紀」年鑑,搭配比特幣的歷史走勢一起看,特別有感覺。
順帶一提,圖表先切到 2016 年年底(剛好涵蓋書中第一部),因為若直接拉到 2022 年,前期價格會攤平為一條線,Y 軸上限被撐到很高的關係。
- 2008 年:比特幣問世
中本聰發表白皮書。
- 2010 年 5 月 22 日:Bitcoin Pizza Day
可追溯的第一筆比特幣交易。
- 2012 年 11 月:Coinbase 上線
阿姆斯壯抓住了「大家想要輕鬆使用比特幣」這個公開的秘密,提供一種服務,讓你不需要掌控私鑰就能擁有比特幣,Coinbase 會幫你打理好私鑰的事情,是一種「集中化」託管。
但比特幣的基本教義派痛斥這根本是異端邪說,背叛了中本聰「去中心化」的理念,請容我先以「舊恨」註記之。
- 2013 年 5 月:完成 A 輪融資(500 萬美元)
吃盡苦頭才募得。
- 2013 年年中:Coinbase 遭駭客攻擊
損失 25 萬美元,幸好消息沒外洩,保住信譽。
- 2013 年年末:完成 B 輪融資(2500 萬美元)
比特幣價格飆漲,帶動客戶數激增。現在,反倒是矽谷的頂尖創投業者搶著要投資 Coinbase。
- 2014 年 2 月:Mt. Gox 破產
幸好 Coinbase 早有嗅到警訊,及時抽身。但 Mt. Gox 的崩解使比特幣重挫,而且持續很久。
- 2015 年年初:完成 C 輪融資(7500 萬美元)
大舉拓展海外業務,但比特幣的價格依然在谷底殘喘。
市場低迷時期,放大 Coinbase 的管理問題。
對內,像是工作狂熱、漠視員工士氣低落等「過於殘酷」現象;董事會的憂心重重,逼迫阿姆斯壯做企業轉型;對外,連續幾次公開失言,搞砸與矽谷銀行(SVB)的關係而被抽銀根⋯⋯為了維持營運,幾乎準備要裁員。
天降奇蹟,比特幣在年底回血,業績(手續費收入)治百病,緩解這些問題。
- 2016 年年初:大小區塊之爭
隨著用戶激增,比特幣交易網路壅塞,有人討論起該不該修改程式碼,把記帳用的區塊從 1 MB 擴充成 2 MB?
阿姆斯壯支持「大區塊」派系,但「小區塊」派系反對這麼做,認為此舉威脅中本聰「個人用戶比法人用戶更重要」的願景,因為大區塊開採成本高,財力雄厚的法人可以取得更多(運算力)優勢。
於是比特幣基本教義派有了攻擊阿姆斯壯的新理由,此乃「新仇」。
隨著幣值繼續上漲,這「幣圈內戰」也開始緩和下來,當大家的注意力轉向「掏金熱」長期持有而致富,就沒有必要為交易時間爭吵了。
成也比特幣,敗也比特幣
行文至此,想先下一個頓點,不禁有股「成也比特幣,敗也比特幣」之感慨。
從創業點子、融資、營收(手續費收入)這些「成事」,到駭客入侵、備受基本教義派抨擊這些「敗事」,始終與比特幣命懸一線,這也凸顯 Coinbase 業務過於保守的癥結,至少直至 2018 年均是如此,當時依舊只能交易四種加密貨幣。踟躕不前的代價,是被提供客戶琳瑯滿目商品的後起之秀幣安(Binance)交易所給超車,又添一筆「敗事」。
*
至於信仰之爭,但覺有點兒「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意味在,集體共識和個體行動之間永遠存在著張力。有的人學自排車(交由 Coinbase 託管),也有人學手排車(自己管理),只要他們對開車(比特幣)的興致不減,卻也是美事一樁。
待續。
🌱 成為我的讚賞公民👇
https://liker.land/leo7283/civic 免費獲邀進圍爐
🌱 追蹤【中書神經系統】 👇
廣播資訊不漏接 好書金句/書市快訊/心智圖(Mind Map)/漂流書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Facbook|Mastodon|Medium|Matters|Pota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