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小屋》當海奧華預言遇上被討厭的勇氣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感謝 @矛盾妞 啟動馬特市第一輪 文字漂流瓶計畫,因爲允許同一時期有「多場」活動同時進行,故以「α小隊」作為標籤。其它市民若有意願發起新場次,自然就是「β小隊」了,以此類推。

送舊:像坐雲霄飛車(就。很。Long。)

我選擇漂出去的書是《消失的匿名小說家》,理由挺單純,因為它是我最新的一本書,特別跑去誠品購買;當時聽到 @NeKo嗚喵 的好評推薦,覺得這懸疑(小說)題材是安全牌,不管是誰拿到都能輕鬆上手。

實際讀完,想給下一棒讀者的一句話引言(也是心理建設)是「像坐雲霄飛車」般的感受,寫在小卡上 ⇩。

raw-image

花很多時間在爬坡(就。很。Long。),積累龐大能量;突然急轉直下,來個 90 度大陡降,絲毫不給人有喘息的機會,一鼓作氣直奔結局。

◍ 書名|消失的匿名小說家
◍ 作者|亞莉珊卓.安德魯斯(Alexandra Andrews)
◍ 譯者|張茂芸
◍ 出版社|寂寞

迎新:當海奧華預言遇上被討厭的勇氣

漂到我手上的書是《小屋》,直接生啃,剛開始的筆法讓我以為是紀實,大約看到三分之一處,先跳去谷歌查詢,它不是真人真事,卻是個真實的(寓言)故事

引用 蘇絢慧 老師的一段賞析:


多數人都有自己的悲痛、失落、破碎的夢、受傷的心(書中稱之為「巨慟」),有著自己的「小屋」,而且非常恐懼回到「小屋」,「小屋」裡深藏的是黑暗的過往、邪惡的事件、或是殘忍的畫面與戕害的經過。「小屋」可能是實際的某處,也可能位於你的內心深處。

我們跟隨主角——麥肯——回到當年令他觸景傷情的小屋,展開一段療癒之旅。

前進的儀式頗像《海奧華預言》,麥肯涉入更高維度的空間,與三位一體的上帝共處;鋪陳的手法則似《被討厭的勇氣》,每章都是一場新的對話,循序漸進,由麥肯為讀者們發聲,和作者扮演的神思想答辯,最後掙脫枷鎖,與這個世界(自己、父親、殺手)和解,並把這份開悟帶回原本的世界,觸碰另一顆(女兒的)心,心的改變。

隱約感覺本書若有似無地,不時要「戳一下」呆板的神學院訓練、迂腐的教會活動、假借耶穌之名的愛國主義⋯⋯。作者有他獨樹一格的詮釋,不盲從,求反思,有批判,給指引

必須實說,這本小說是有點進入門檻的,它的受眾是有信仰、對教義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人。因為我是個小白,對話中有些直接搬出來的背景資訊(例如耶穌被在釘十字架上、神創論⋯⋯)討論,可謂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也要為作者政治不正確的「勇敢」拍拍手。在他的筆下,上帝的形象成了黑人、中東人、亞洲人,兩女一男,沒有白人;更言明男女之間不可能有完全面對面平等的關係(第 195~197 頁);我幫很多句子都畫上了線,有些質疑,有些認同,有些困惑,有些澄清。

最後是私心喜歡,書裡為「原諒」所下的若干註解,把它摘出來,分享給各位:

原諒首先是為了讓你這個原諒他人的人。

原諒不是遺忘,麥肯。原諒是不要再掐住另一人的脖子不放。

我已經告訴你原諒不會產生關係。

麥肯,原諒不會為任何事情脫罪。
raw-image
◍ 書名|小屋
◍ 作者|威廉・保羅・楊(Wm. Paul Young)
◍ 譯者|陳敬旻
◍ 出版社|寂寞


謝謝各位看到這邊,隨文附上我的〔讚賞公民 2.0〕〔圍爐〕〔其它平台〕鏈結,歡迎來拍拍 ❤️。

🌱 成為我的讚賞公民👇
https://liker.land/leo7283/civic 免費獲邀進圍爐

🌱 追蹤中書神經系統
廣播資訊不漏接 好書金句/書市快訊/心智圖(Mind Map)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FacbookMastodonMediumMattersPotato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創作者經濟 IMO
34.7K會員
796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創作者經濟 IMO的其他內容
2024/11/16
皇冠文化真是瘋了,竟然要代理這麼瘋狂的一本書!而且還得背負著「放棄電子書銷量」的商業風險⋯⋯。
Thumbnail
2024/11/16
皇冠文化真是瘋了,竟然要代理這麼瘋狂的一本書!而且還得背負著「放棄電子書銷量」的商業風險⋯⋯。
Thumbnail
2024/08/25
作者:淺倉秋成 譯者:楊明綺 出版社:采實文化 這是一部「翻轉再翻轉」的懸疑、推理小說。 上一次讀到有這種感覺的作品,是東野圭吾的《惡意》;不過在《六個說謊的大學生》裡,沒沒有屍體、沒有人被殺、沒有人犯罪——嗯!告密應該不算犯罪吧! 故事大綱是,有 6 位應徵 IT 企業的社會新鮮人脫穎而出,
Thumbnail
2024/08/25
作者:淺倉秋成 譯者:楊明綺 出版社:采實文化 這是一部「翻轉再翻轉」的懸疑、推理小說。 上一次讀到有這種感覺的作品,是東野圭吾的《惡意》;不過在《六個說謊的大學生》裡,沒沒有屍體、沒有人被殺、沒有人犯罪——嗯!告密應該不算犯罪吧! 故事大綱是,有 6 位應徵 IT 企業的社會新鮮人脫穎而出,
Thumbnail
2024/07/13
我們和米莉一起走過對這些案例的省思——映照出我們的心裡所想——到後來,類似事件發生在米莉身上時,她會做出怎樣的抉擇就非常合理了⋯⋯
Thumbnail
2024/07/13
我們和米莉一起走過對這些案例的省思——映照出我們的心裡所想——到後來,類似事件發生在米莉身上時,她會做出怎樣的抉擇就非常合理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渾渾噩噩中走過這一個多月,慢慢我開始發現自己更不足的那一面。 我不把責任推給自原生家庭教養的影響,我不把責任推給向來自己闖蕩江湖累積起來的風生水起獨立性格。 這一段多出了許多時間的日子(其實工作還是沒有饒過我),我把曾經用來思念的時間拉回來讀更多的書,把以前讀過的葉慈十一種孤獨拿出來重新讀過,看著自
Thumbnail
渾渾噩噩中走過這一個多月,慢慢我開始發現自己更不足的那一面。 我不把責任推給自原生家庭教養的影響,我不把責任推給向來自己闖蕩江湖累積起來的風生水起獨立性格。 這一段多出了許多時間的日子(其實工作還是沒有饒過我),我把曾經用來思念的時間拉回來讀更多的書,把以前讀過的葉慈十一種孤獨拿出來重新讀過,看著自
Thumbnail
10 月書宅 – 偷來的閱讀時光 十月是忙到要飛天的月份 在忙了一整天 頭點枕頭快要睡去前的幾分鐘 對抗著疲累與應該睡覺了的良心不安所翻閱的幾頁書 那心情就像回到高中時代 躲在棉被裡用手機微光偷看小說的夜晚 感覺每一張翻過書頁都是偷來的 而偷來的時光總是特別的甜蜜 特別的療癒
Thumbnail
10 月書宅 – 偷來的閱讀時光 十月是忙到要飛天的月份 在忙了一整天 頭點枕頭快要睡去前的幾分鐘 對抗著疲累與應該睡覺了的良心不安所翻閱的幾頁書 那心情就像回到高中時代 躲在棉被裡用手機微光偷看小說的夜晚 感覺每一張翻過書頁都是偷來的 而偷來的時光總是特別的甜蜜 特別的療癒
Thumbnail
從他人的閱讀體驗,某種程度上,也是讓書籍能再次被閱讀以及被理解的可能
Thumbnail
從他人的閱讀體驗,某種程度上,也是讓書籍能再次被閱讀以及被理解的可能
Thumbnail
原諒首先是為了讓你這個原諒他人的人:不是遺忘、不會產生關係、不會為任何事情脫罪。
Thumbnail
原諒首先是為了讓你這個原諒他人的人:不是遺忘、不會產生關係、不會為任何事情脫罪。
Thumbnail
相當考驗排版的一篇,有書,有云,有啟發。
Thumbnail
相當考驗排版的一篇,有書,有云,有啟發。
Thumbnail
主題閱讀 一月的閱讀主題是脅持事件,所以看了《白兔》和《不能贏的辯護》。 二月的閱讀主題是怪談,所以看了《筷:怪談競演奇物語》和《山羊獰笑的剎那》。 三月的閱讀主題是圖書館,所以看了《千年圖書館》和《午夜圖書館》。 四月的閱讀主題是反烏托幫,所以看了《薩哈公寓》和《1984》。 五月的閱讀主題是改變
Thumbnail
主題閱讀 一月的閱讀主題是脅持事件,所以看了《白兔》和《不能贏的辯護》。 二月的閱讀主題是怪談,所以看了《筷:怪談競演奇物語》和《山羊獰笑的剎那》。 三月的閱讀主題是圖書館,所以看了《千年圖書館》和《午夜圖書館》。 四月的閱讀主題是反烏托幫,所以看了《薩哈公寓》和《1984》。 五月的閱讀主題是改變
Thumbnail
向來不愛過於溫情的的內容,最好是主角很討人厭又充滿瑕疵的人格,想像空間得充足讓我奔馳,這本書完全滿足了我!作者文筆非常高竿,文字到她手上轉一轉就能篩出鑽石。用字遣詞多半尖銳又帶點刻薄,但通篇讀完只會感到溫柔和憐憫,就像是隻字片語成為故事後,就會變得寬容。
Thumbnail
向來不愛過於溫情的的內容,最好是主角很討人厭又充滿瑕疵的人格,想像空間得充足讓我奔馳,這本書完全滿足了我!作者文筆非常高竿,文字到她手上轉一轉就能篩出鑽石。用字遣詞多半尖銳又帶點刻薄,但通篇讀完只會感到溫柔和憐憫,就像是隻字片語成為故事後,就會變得寬容。
Thumbnail
這是一本好的故事書,在敘事中隨時隨地能夠找到自己可以遮蔽的處所。勇敢意味著什麼?跳出舒適圈?做出一個新的選擇?或漸漸地聆聽自己?旅行或冒險在本質上是否相似?治療少年的醫師、陪伴少年的護理師、還有嚮往熱情的老師,卸下角色的面具,每一個人也都是有故事的人,繼續聚在一起創作故事。想起哈克說自己設計這麼多…
Thumbnail
這是一本好的故事書,在敘事中隨時隨地能夠找到自己可以遮蔽的處所。勇敢意味著什麼?跳出舒適圈?做出一個新的選擇?或漸漸地聆聽自己?旅行或冒險在本質上是否相似?治療少年的醫師、陪伴少年的護理師、還有嚮往熱情的老師,卸下角色的面具,每一個人也都是有故事的人,繼續聚在一起創作故事。想起哈克說自己設計這麼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