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師印度取經(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前情提要:奘師一路風塵僕僕,朝著當時印度佛教聖地那爛陀寺前進,途中於恆河搭船時,遇到強盜,一度要將奘師殺了祭天,奘師請強盜給個方便,讓自己入定化滅,此時一心誦念彌勒菩薩,並發願往生彌勒淨土,親承供養彌勒菩薩與學習《瑜伽師地論》,學成之後再下生人間,來度化這群強盜。一時「黑風四起,折樹飛沙,河流湧浪,船舫漂覆」,強盜知奘師乃大德高僧,恭敬禮拜懺悔,並受三皈五戒。

脫險之後,奘師繼續前行,終於到達那爛陀寺所在的國家摩揭陀國,地理位置於恆河中下游地區,大概是今印度東部大部分地區,摩揭陀國是古代印度的強國之一,從西元前七世紀開始就非常強大,首都是王舍城,比玄奘早一兩百年的法顯大師到達的時候,恰好是這個地方的黃金時代,《法顯傳》記載的摩揭陀國是「凡諸中國,唯此國城邑為大,人民富盛,競行仁義。」玄奘法師記載「伽藍五十餘所,僧萬餘人,多大乘學」。伽藍是寺廟。

那爛陀寺規模宏大,曾有多達九百萬卷的藏書,歷代學者輩出,最盛時有上萬僧人學者聚集於此。

奘師前來求法的消息,隨著沿途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讓那爛陀寺也得到了這位唐朝高僧已經到達附近的消息,馬上派四位那爛陀寺的有德高僧去迎接玄奘。四位高僧與奘師到一個村莊用餐,飯都沒有吃完,從那爛陀寺又來了兩百多位僧人,隨行的還有一千多位那爛陀寺的功德主,帶著傘蓋、鮮花前來迎接玄奘,大家圍繞著玄奘法師歡喜讚歎,不停地用梵文吟誦各種美好的詩句來讚頌奘師,這是當時印度的習慣,他們把奘師視為高僧,讚嘆他的功德,歡迎他的到來。在《西遊記》裡,唐僧在雷音寺取得眞經,見到如來佛本人以及阿難、迦葉等重要的弟子,雷音寺是吳承恩根據那爛陀寺所發想出來的。只是那爛陀寺的住持是戒賢法師,而在雷音寺,住持是釋迦牟尼佛。

貞觀五年末,奘師三十二歲,抵達那爛陀寺。整個那爛陀寺的出家眾全部集合在一起,給奘師最高規格的禮遇,又精心安排跟奘師年齡相當、學問相當,又有威儀的二十人,陪同奘師去拜見那爛陀寺寺主戒賢法師。戒賢法師在唐代道宣法師的《續高僧傳》有這麼一段描述:「引至正法藏所,即戒賢論師也,年百六歲,眾所重故,號正法藏。博聞強識,內外大小一切經書無不通達。」學問淵博且德高望重,大家非常尊敬他,所以不直稱他的法號,稱他「正法藏」,即正法的寶藏。玄奘法師之後跟隨他學《瑜伽師地論》,戒賢法師這一部經講了十五個月,這也是當時奘師被強盜壓上祭壇,心中念念不忘的那部經。戒賢法師那爛陀寺出身,跟從護法學習。護法是六世紀中葉印度大乘瑜伽學派重要論師,護法出身南印度,天資聰穎、見解超群,曾出任那爛陀寺住持,但英年早逝,僅三十二歲。玄奘法師見到戒賢論師,執以弟子之禮,依當時的禮俗,以膝跪地而行,用手肘支地前進,在論師足下頂禮。恭敬禮拜讚歎之後,論師命人佈置床座,請玄奘及其他僧眾坐下。

菩薩託夢

等大眾坐定後,就問玄奘從何處來?答︰「我是從中國來的,希望能跟大師學習瑜伽論。」戒賢論師一聽就掩面而泣,請他弟子覺賢法師上前,他博通經論,善於言談。戒賢告訴覺賢:「你可以跟大眾說出我在三年前生病苦惱的那段往事。」覺賢聽命後,也悲傷拭淚,哽咽的說出當年的情況:「戒賢論師一直有風濕的宿疾,每次發病時,手腳就會劇烈疼痛,好像被火燒、被刀刺那樣的痛苦。病情時好時壞,拖了二十多年,三年前,症狀更加嚴重使他痛苦到厭世,打算不吃不喝,以求往生。一天,戒賢論師晚上夢到了三位天人,一位身呈金色、第二位是琉璃色、而第三位是白銀色。他們的形貌十分莊嚴端正,而服飾高雅飄逸

在夢中,天人問戒賢:『你想要捨棄這個身體嗎?佛經上說身體有種種的苦,但並不是教我們厭棄捨離身體。你因為過去世中曾作過國王,卻帶給眾生許多苦惱,所以才招感今日病苦的果報如今你應該反省往昔的罪業,至誠懇切的懺悔,對病苦能安心忍受,並且勤於宣揚佛法經論,這樣你的病苦自然就會痊癒。不然的話,苦難將永遠跟隨著你。』

戒賢論師聽後至誠的禮拜這三位天人。金色的天人指著碧綠色的天人說:『你認識他嗎?這位是觀自在菩薩。』又指著銀色天人說:『這位就是慈氏(彌勒)菩薩。』 戒賢論師立刻禮拜慈氏菩薩,並問道:『弟子戒賢長久以來就發願投生到您的兜率內院,不知道將來是否能如願? 』慈氏菩薩回答:『你一直廣為大眾弘揚正信佛法,日後必然得以往生。』金色天人自己說:『我是曼殊室利菩薩。我們看你只是因為痛苦想要自殺,而不是為了眾生的利益。所以來勸你,多弘揚正法《瑜伽論》等,你身體的病痛自然會減輕,未來會有位來自中國的出家眾來跟你學法,你要好好教他。』戒賢論師聽完後,禮拜說:『我一定遵從菩薩們的指示去做。』說完天人就不見了。從那時候開始,戒賢論師身體的病情就完全好了。」大家聽完都讚嘆不已。

玄奘法師聽完後,悲喜不能自勝說:「玄奘當盡力學習,願法師慈悲教導。」戒賢又問玄奘:「您從中國到這裏,共花了幾年的時間?」答:「我三年前出發至今。」也就是和戒賢論師作夢的時間相同,這種種情況均與夢境相符。而後戒賢論師的教誨也令玄奘十分歡喜。

四聖諦:苦、集、滅、道。

佛法的基本教義是四聖諦,苦、集、滅、道。當年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回到鹿野苑,跟當初一起跟著他修行的五位比丘說法,講的便是四聖諦的道理,講了三次,故稱「三轉法輪」。第一次為示轉,跟他們講這是苦、這是集、這是滅,這是道,苦是我們現在得到的結果,集是苦的原因,要把這些苦停止熄滅(果),熄滅苦的方法是道(因);講完這些後,佛陀便勸大家修行,苦當知,集當斷,滅當證,道當修;最後佛陀跟大家說苦者我已知,集者我已斷,滅者我已證,道者我已修,這是證轉。


raw-image


釋迦牟尼佛跟這五比丘講法,第一位證得阿羅漢果的就是憍陳如尊者。這位弟子曾經跟佛有一個不解的因緣,如果大家讀過《金剛經》,應該就不陌生,「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釋迦牟尼佛還沒有成佛前,有一世修忍辱行,所以稱忍辱仙人。有一次忍辱仙人在一個樹林裡面打坐修行,當時有一個國王叫做歌利王,歌利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暴君,而且很容易發脾氣。有一天帶著隨從、妃嬪來到樹林裡面打獵,妃子看到忍辱仙人在樹下打坐,於是就圍過去向他請教佛法。忍辱仙人就跟她們講法,妃子聽了非常的歡喜。歌利王回來之後,一見到自己的妃子全部圍著一個男人在那裡,立刻就生起無明的怒火,拔出刀,就指著忍辱仙人說:「你為什麼要在這裡調戲我的妃子?」

結果忍辱仙人一點都不生氣:「我沒有調戲你的妃子,是她們來向我請教佛法。」

歌利王拿刀指著他說:「那你在這裡做什麼?」

「我在這裡修忍辱行。」

「忍辱?我現在羞辱你,你能不能夠忍?」

忍辱仙人:「我已經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什麼辱都可以忍。」

這時候歌利王就一刀一刀把忍辱仙人身體支解了。忍辱仙人自始至終都不生一念的瞋恚,沒有生氣、沒有對立、沒有情緒,最後忍辱仙人就這樣往生了。忍辱仙人臨死的時候,不僅沒對歌利王有一念瞋心,而且還起大悲心,我將來成佛的時候,第一個來度你。發了這個願,無量劫之後,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成佛了,歌利王是誰?就是憍陳如尊者,果然是第一個得度,第一個證得阿羅漢,釋迦牟尼佛也實現了他的諾言。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似曾相識?當時玄奘法師被強盜押上祭壇時,也是發願將來要再來度化那些強盜。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佛陀大慈大悲,相信眾生皆有佛性,大家只是一時因為被貪念或嗔心所蒙蔽,而做出了不好的事情,或許有人會問:「怎麼可能連自己的性命都不要?」佛教的慈悲與智慧是一體的兩面,聖嚴法師:「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所謂敵人並非一定是仇恨,而是沒有對立。佛法的智慧,是指無私無我的觀察力、抉擇力、判斷力,不論遇到任何狀況,都只有應當怎麼做就怎麼做,不為自身的利害得失設想。由於凡事不為自己的私利求,所以不會為自己招致煩惱。佛法的智慧,是因洞察世事無常,知道沒有一事一物能夠永恆不變;凡夫因為不解世事無常,所以把暫時的身心世界,當作小我大我,爭人我、爭多少、爭內外、爭對錯,以致惹生許多的煩惱。

raw-image

從因果來看,現在遇到的任何事情都是過去的「因」造成現在的「果」,忍辱仙人被歌利王支解身體(果),表示過去曾經做過類似不好的事情(因),如果接受了因果的觀念(智慧),對於現在遇到的事情就不容易起嗔心(煩惱)。舉一個我們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的事情,例如騎車開車的時候,你有覺得要轉彎或是要走的路老是被擋嗎?如果當下你碎念了,就表示起了煩惱(嗔心);但如果把因果法則用上來,就可以思維:「是不是我過去擋了人家的路?未來避免這樣,我更要注意不要在路上或工作上擋了誰的路?」如此一來,你的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戒賢法師接受了菩薩的指導,懺悔自己過去的罪業,更發心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身體風濕的病痛很奇妙的就好了。玄奘法師的出現,也應驗了菩薩在夢中所賦予的任務,接下來就是玄奘法師向戒賢法師學習《瑜伽師地論》的黃金時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海昇的沙龍
94會員
141內容數
過去在求學的過程中,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總是被極短的篇幅帶過,而介紹不外乎魏晉南北朝是個分裂又黑暗的時代,因此士大夫開始清談,結果導致亡國。直到後來接觸了魏晉南北朝史,才發現原來以前學的是那麼的偏頗。此系列文章的目的之一,便是想讓大家了解魏晉南北朝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一段歷史。
江海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06
1.則天皇帝禮遇高僧 2.禪宗五祖 3.神秀禪師
Thumbnail
2023/01/06
1.則天皇帝禮遇高僧 2.禪宗五祖 3.神秀禪師
Thumbnail
2022/12/23
1.為稱帝鋪路 2.文字改革 3.女身當王國土
Thumbnail
2022/12/23
1.為稱帝鋪路 2.文字改革 3.女身當王國土
Thumbnail
2022/12/09
1.巡幸東都 2.高宗駕崩 3.廢立兒皇
Thumbnail
2022/12/09
1.巡幸東都 2.高宗駕崩 3.廢立兒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人要怎麼做?修該如何修?奉菩薩指示:往後每日一篇憨山大師的事蹟與修行故事,以學習效仿他的精神與作為。請您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也要多多參考本篇故事案例,並希望您多多轉發分享,往後亦將製作相關影片:(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net
Thumbnail
人要怎麼做?修該如何修?奉菩薩指示:往後每日一篇憨山大師的事蹟與修行故事,以學習效仿他的精神與作為。請您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也要多多參考本篇故事案例,並希望您多多轉發分享,往後亦將製作相關影片:(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net
Thumbnail
人要怎麼做?修該如何修?奉菩薩指示:往後每日一篇憨山大師的事蹟與修行故事,以學習效仿他的精神與作為。請您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也要多多參考本篇故事案例,並希望您多多轉發分享,往後亦將製作相關影片:(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n
Thumbnail
人要怎麼做?修該如何修?奉菩薩指示:往後每日一篇憨山大師的事蹟與修行故事,以學習效仿他的精神與作為。請您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也要多多參考本篇故事案例,並希望您多多轉發分享,往後亦將製作相關影片:(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n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編按: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舉辦第三季「雲水系列教育推廣講座」,在館長如常法師盛情禮邀下,佛光山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慈悲,於10月15日14:00-15:00將要為大眾主講〈尋著佛陀的足跡-穿越時空行腳印度〉。定和尚講演向來幽默風趣,大家可在線上隨他暢遊一趟印度之旅,尋找佛陀的足跡。敬請鎖
Thumbnail
【編按: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舉辦第三季「雲水系列教育推廣講座」,在館長如常法師盛情禮邀下,佛光山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慈悲,於10月15日14:00-15:00將要為大眾主講〈尋著佛陀的足跡-穿越時空行腳印度〉。定和尚講演向來幽默風趣,大家可在線上隨他暢遊一趟印度之旅,尋找佛陀的足跡。敬請鎖
Thumbnail
1. 拜謁高宗 2. 譯經事業 3. 法師圓寂
Thumbnail
1. 拜謁高宗 2. 譯經事業 3. 法師圓寂
Thumbnail
1. 遊歷他國、夜夢金人 2. 曲女論辯、學成歸國 3. 四禪八定、戒定慧
Thumbnail
1. 遊歷他國、夜夢金人 2. 曲女論辯、學成歸國 3. 四禪八定、戒定慧
Thumbnail
1. 那爛陀寺 2. 金剛經 3. 慈悲智慧
Thumbnail
1. 那爛陀寺 2. 金剛經 3. 慈悲智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