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師印度取經(1)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前情提要:唐太宗貞觀十九年,玄奘法師從西天(印度)取經歸國,長安城百姓夾道歡迎,不久玄奘至洛陽晉謁唐太宗,太宗也同意建設譯經場所,由玄奘法師主持。而法師當年到西天取經的過程卻不是一帆風順,讓我們細說從頭。
眾生皆有佛性
玄奘十三歲出家,與二哥長捷法師同住淨土寺,開始學習《大般涅槃經》,此經為佛陀入涅槃前所說的教法,強調眾生皆有佛性,只是被許多的煩惱蒙蔽了,我們常有的煩惱如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想要擁有或佔有(貪),事情不如己意就不開心(瞋)等等,透過適當的方法來修正自己的觀念與行為,大家未來都可以成佛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關於「喜歡的東西就想要擁有或佔有」,你可能會問:「這不是人之常情嗎?怎麼會是貪呢?」筆者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疑惑,覺得佛教的一些觀念好像與我們背道而馳,後來在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的著作中找到了答案!聖嚴法師:「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可是每個人需要的標準不一樣,我怎麼去判斷到底是「需要」還是「想要」?法師提供了一個面向讓我們思考,這是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如果是的話,就是需要而不是想要了。例如因為工作的關係,必須添購適當的衣服、電腦、交通工具或辦公設備等,生活中必要的飲食以及日用品等等,超過生活、工作基本所需的,可能是自己想要了,例如背包要好多個,每天想要拿不一樣的包;鞋子要好多雙;衣櫃的衣服總是少哪麼一件;好吃的東西都想吃等等,這些都表示我們「想要的太多」。
到後來你會發現,常用的包就哪幾個、常穿的鞋子就哪幾雙、常穿的衣服就哪幾件,物質上的慾望總是難以滿足與控制,達到了之前想要的,又有下一個更好的物質目標,如此不斷地追求,似乎是永無止盡,而在獨處的時候,好像覺得心靈上有哪麼一種說不出來的空虛,不禁反問自己:「我人生到底要什麼?」才恍然大悟,原來快樂不是向外求取,而是讓自己的心安定,「心安,才有平安。然而這並非一蹴可幾,如同我們人生的各項里程碑,都是隨著時間與努力逐步的去達成,怎麼讓自己心安是一輩子的課題,可在獨處時多思考。(更多內容可參考https://www.ddm.org.tw/event/spirit/page02_02_01.html
十九歲前,玄奘法師在洛陽各寺院間修習佛法,由於「備通經典,而愛古尚賢,非雅正之籍不觀,非聖哲之風不習;.…少知色養,溫清淳謹。」名聲漸漸在佛教圈傳開,整個洛陽城都知道有一個由鄭善果破格剃度的法師,確實是一個天才。西元618年(玄奘十九歲),正值隋末兵荒馬亂,玄奘因洛陽動亂而與二哥長捷法師一起前往長安避難,當時的長安被唐王李淵佔領。由於時局實在太亂,「京師未有講席」,連京城長安都沒有辦法舉辦講經說法的活動,所以他們沒有在長安停留太久。當時大部分的出家人為了躲避戰火,紛紛來到相對穩定的四川,四川也成爲隋末佛教的中心,許多高僧大德都在此弘法,玄奘法師也與二哥經子午谷而入四川。當時有一位非常知名的道基法師,稱讚玄奘,「未見少年神悟若斯人」,法師此時已在四川及江南等地享負盛名。
唐高祖武德三年,奘師二十一歲,於成都受具足戒,這是成為比丘、比丘尼所持守的戒律。後來法師發現四川已經找不到可以讓他學習的地方,於是奘師與兄商議回長安的可能,但被二哥拒絕,這使得奘師十分苦惱。後來便決定與商人結伴離開成都。武德八年,奘師二十六歲,重回長安。
西行印度申請書被駁回
奘師遍謁諸師,發現每位法師對佛法的見解不一,其中雖然各有所專,仍不免與聖典有所出入;到底誰是誰非,實在難以取捨。佛陀說法四十幾年,所演經論何止百千,但由梵文譯成華語的畢竟不多;況且華梵翻譯之間,錯誤在所難免;加上中印交通不便,往返不易,中途散失或殘缺不全,以致產生經文不連接的亦所多有,想要化解群疑、辨別真偽,使中國的佛法更加完善,奘師認為只有精通梵文,親赴印度取經不可。當年由中國到印度,不論是水路或陸路都是艱險萬分,為了到印度求法而死在中途的僧人,不知道有多少。然而奘師想到過去法顯大師都能不避艱難,不顧生死,為利群生而西行求法,為何自己不能?不久,結合道侶數人,陳表上奏太宗,要求去印度留學,數度申請都未被朝廷批准
偷渡出境
貞觀初,長安一帶遭受天災,災民無以維生,朝廷只好下詔准許百姓自由前往他地謀生。奘師於是趁這個機會躲在難民群中,離開長安,踏上旅途。因唐室初建,邊防仍有外族突厥等的干擾,不許百姓隨便出境。那時涼州都督李大亮奉命守關,他得知奘師準備離境,怕有差錯吃罪不起,便追問奘師出關緣由。奘師坦言要西行取經,但未能獲李都督首肯,還被迫返回長安。幸好當地的慧威法師,他很佩服奘師西行求法的大願,便暗中派了兩名心腹弟子,暗中護送奘師偷渡出關。他們不敢公然行走,只能晝伏夜行,走了十幾天,終於到達瓜州(甘肅安西)。
瓜州刺史獨孤達,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一聽說奘師來到,非常歡喜,供養優渥。奘師向其諮問前往西域的路線情形,他詳細的解釋說:「由這裡向北走約五十餘里,就到瓠(ㄏㄨˋ)盧河,上窄下寬,水流湍急,深不可測。河岸設有玉門關,是必經之路,也是通往西域的咽喉,可是奘師你沒有通關的過所(通行證),只怕出不了關。即使僥倖混出關了,沿途還有五座烽火臺,各相距一百里,監視著往來行人;其間盡是沙漠,要通過也不容易。等過了這五座烽火台,再穿過八百里流沙的莫賀延磧,才會到達伊吾(新疆哈密)國境。」獨孤達說完以後,還勸奘師先不必著急,可先在瓜州停留,等待機會。奘師打聽出玉門關的情形以後,甚感憂慮,心想此去前途艱難,不知如何是好。結果這一等就是一個多月,連從長安一路上陪奘師的驢子,也在這段時間病死了。
正在無計可施的時候,涼州的通緝令又來了,說明捉拿意圖前往印度的僧人,令沿途各州縣嚴密查訪,務必解送京師。幸好州史李昌,也是一位崇信三寶(佛、法、僧)的居士,他接到這件公文,馬上懷疑這個人就是奘師,立刻秘密帶著公文前去拜訪奘師。李昌聽完奘師西行求法的宏願以後,感到非常欽佩和同情,就當著奘師的面將公文撕毀,並一再叮嚀他及早離開,以免節外生枝。李昌走後,奘師苦於無人引路,只好日日在彌勒菩薩像前祈求,希望能得一人引渡。
有天晚上,寺裡一名叫達摩的胡僧,夢見奘師坐在蓮花上,向西而去。隔天一早,達摩連忙前來向奘師報告夢中所見之事。雖然此事被奘師斥為虛妄,然而奘師心中卻暗自歡喜,認為這是即將成行的好預兆,於是進入道場,更加誠心禮佛。這時,忽然有一位名叫石槃陀的人前來禮佛,並繞行奘師三匝,請求奘師授戒。奘師就為他授了五戒,石槃陀歡喜而去,不久送來許多餅果,供養奘師。奘師見其壯健,貌又恭敬,就將要西行求法的,與他相商,石槃陀允諾送師渡過五座烽火臺。奘師大喜,即為他買馬,並約在次日天暗時分,於域外草叢相見。
隔天石槃陀果然依約前來,並帶著一位長著,牽著一匹又瘦又老的紅馬同來。奘師心裡正納悶的時候,石槃陀介紹:「這位老人家對西行的路線很熟,來往伊吾(新疆哈密)三十多次,所以特別請他來指點此行的疑難問題。」長者接著說:「西行的路非常險惡,沙河阻隔,鬼魅熱風難以阻擋;過去曾有人帶了許多同伴,尚且迷失,何況您只有單獨一人,如何可行?還請您再加考慮,不要輕易以身試險!」聽完老翁的解說,奘師心裡的負擔更加沈重了,但依然回答說:「為求大法,不到婆羅門國,誓不東回,縱然客死他鄉,也在所不惜。」老翁見奘師意志堅決,只好說:「如您一定要去,可換乘這匹馬,不要看牠既老又瘦,牠可是識途老馬,並且穩健有力。」這時奘師想起了從前在長安出發時,曾有一位占卜的術士何弘達,為他預言將來騎一匹老紅馬西行而去的事,因此便毫不猶豫和老翁換馬,踏上了旅途。
約三更時分到達瓠盧河,在黯淡的星光下,遠遠看見玉門關。玉門關上游十里的地方河床最窄,寬才一丈多,石槃陀拔刀砍了兩旁的梧桐樹,取樹幹搭橋過河。出了玉門關,奘師很歡喜,但也累了,就解韁卸鞍,停下來休息,兩人相距五十幾步,各自躺下。但不久奘師看到石槃陀拔刀而起,慢慢地朝他走來,約近十步時才又折了回去。奘師疑石槃陀中途變心,忙起身打坐,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直至見石槃陀回去躺下,才敢放心就眠。
隔天吃完早餐,準備出發時,石槃陀忽然對奘師說:「弟子昨夜左思右想,覺得此去前途艱險,途中又全無水草,只有烽火臺下面有水,必需晚上偷水而過,如果被發現就是死路一條,我們還是回去吧!」奘師聽完不禁愕然,但仍堅持不答應往回走。石槃陀見奘師心意堅定,竟拔出刀來威脅,然而奘師依然不肯答應,石槃陀沒辦法,就哀求說:「我家裡還有妻子兒女,而且王法難逃,就請奘師放了我吧。」奘師知道他後悔了,不能勉強,只好叫他回去。但石槃陀仍不放心,他深怕奘師萬一被抓到,會說出他幫助引渡的事。於是奘師安慰他說:「你放心,縱然粉身碎骨,也決不會說出是你幫助我出關的。」石槃陀謝過奘師,這才放心的走了。
至此,法師又剩下自己孓然一身,孤獨的踏上艱苦的沙漠之旅。
《西遊記》簡介
玄奘法師取經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吳承恩博採各方說法,並廣增新意,寫出了面貌嶄新的《西遊記》。全書情節大致可分為三大部分:
1. 從第一回至第七回,敘述孫悟空出生、求仙、得道、闖龍宮、下地府及大鬧天宮;
2. 從第八回至第十二回,交代了唐僧的身世和取經的緣由;
3. 從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為取經故事的正文,描寫唐僧師徒西行,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過程。在十萬八千里的路途上,唐僧先後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為弟子,並降伏白龍馬。師徒四人仰賴神佛的幫助,沿途排除萬難,斬妖除魔,最後化險為夷,取得經書,並且修成正果。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1會員
141內容數
過去在求學的過程中,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總是被極短的篇幅帶過,而介紹不外乎魏晉南北朝是個分裂又黑暗的時代,因此士大夫開始清談,結果導致亡國。直到後來接觸了魏晉南北朝史,才發現原來以前學的是那麼的偏頗。此系列文章的目的之一,便是想讓大家了解魏晉南北朝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一段歷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海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貞觀之治的「治」 2.唐太宗知人善任 3.唐三藏玄奘法師簡介
1. 長孫皇后的德行 2. 武則天的後宮史 3. 淨土宗道綽法師
1.李世民登基 2.貞觀之治 3.武則天的身世
1. 李世民的奪嫡過程 2. 玄武門之變
1. 李世民的軍功 2. 太子之位的爭奪 3. 入道安心要方便門 4. 實相念佛 唯心念佛
1.煬帝的江南夢與江都兵變 2.李淵、李世民統一天下 3.禪宗四祖道信傳法弘忍
1.貞觀之治的「治」 2.唐太宗知人善任 3.唐三藏玄奘法師簡介
1. 長孫皇后的德行 2. 武則天的後宮史 3. 淨土宗道綽法師
1.李世民登基 2.貞觀之治 3.武則天的身世
1. 李世民的奪嫡過程 2. 玄武門之變
1. 李世民的軍功 2. 太子之位的爭奪 3. 入道安心要方便門 4. 實相念佛 唯心念佛
1.煬帝的江南夢與江都兵變 2.李淵、李世民統一天下 3.禪宗四祖道信傳法弘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青龍山步道位在玄光寺和玄奘寺之間,雖然只850公尺,加上慈恩塔 玄光碼頭以及蔣介石等歷史和故事,浮生半日都不夠。
Thumbnail
如今彼此的陪伴帶著知情知性的默契,那種被了解,願意互相配合的舒服與自在的相處,如天光雲影般地自然無礙。 最後陪在身邊的,往往是最適合你的那個人;對我來說,的確是如此。 很難想像中年的自己如果出門還得看另一半臉色,那麼之於對方來說,我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是一種附屬品、提供服務者,還是一種生活的
Thumbnail
佛教歷史高僧玄奘大師知名語錄: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向東土一步生,令後生晚輩印象深刻,有「佛教界才女」美譽的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分享他刻骨銘心「我,死也要死在敦煌」的親身感受,強調宗教信仰對人生的重要。
Thumbnail
唐代高僧玄奘大師,寧向西方一步死,不回東土一步生的求法之心,在十七年後帶回的不只是梵本經論,還有影響中國佛教譯經的歷史與貢獻。 走吧‼三月十九日跟著玄奘大師去取經 。
Thumbnail
關於一個白魔法開悟者如何為人類提供服務,是那些假裝有神秘力量的人所無法想像的。以下節選自一個真實的魔法儀式記載。事實上,該儀式發生在很久以前的英國,當時這座島嶼是由德魯伊人的智慧所統治。以下內容由富有天賦的神秘學者和靈視者傑弗里-霍德森(Geoffrey Hodson)所回憶並記錄下來。
ずっと、ずっと、ずっと 恋をしていた 一直 一直 一直 是愛戀著你的 これでさよなら 就這樣和你告別 あなたのことが  何よりも大切でした 你曾經比甚麼都重要 望み通りの終わりじゃなかった 對於不符期待的結局 あなたはどうですか? 你是怎麼想的呢?  友達にすら 戻れないから 甚至無法回到朋友的狀態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青龍山步道位在玄光寺和玄奘寺之間,雖然只850公尺,加上慈恩塔 玄光碼頭以及蔣介石等歷史和故事,浮生半日都不夠。
Thumbnail
如今彼此的陪伴帶著知情知性的默契,那種被了解,願意互相配合的舒服與自在的相處,如天光雲影般地自然無礙。 最後陪在身邊的,往往是最適合你的那個人;對我來說,的確是如此。 很難想像中年的自己如果出門還得看另一半臉色,那麼之於對方來說,我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是一種附屬品、提供服務者,還是一種生活的
Thumbnail
佛教歷史高僧玄奘大師知名語錄: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向東土一步生,令後生晚輩印象深刻,有「佛教界才女」美譽的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分享他刻骨銘心「我,死也要死在敦煌」的親身感受,強調宗教信仰對人生的重要。
Thumbnail
唐代高僧玄奘大師,寧向西方一步死,不回東土一步生的求法之心,在十七年後帶回的不只是梵本經論,還有影響中國佛教譯經的歷史與貢獻。 走吧‼三月十九日跟著玄奘大師去取經 。
Thumbnail
關於一個白魔法開悟者如何為人類提供服務,是那些假裝有神秘力量的人所無法想像的。以下節選自一個真實的魔法儀式記載。事實上,該儀式發生在很久以前的英國,當時這座島嶼是由德魯伊人的智慧所統治。以下內容由富有天賦的神秘學者和靈視者傑弗里-霍德森(Geoffrey Hodson)所回憶並記錄下來。
ずっと、ずっと、ずっと 恋をしていた 一直 一直 一直 是愛戀著你的 これでさよなら 就這樣和你告別 あなたのことが  何よりも大切でした 你曾經比甚麼都重要 望み通りの終わりじゃなかった 對於不符期待的結局 あなたはどうですか? 你是怎麼想的呢?  友達にすら 戻れないから 甚至無法回到朋友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