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姬野薰子 / 譯者:李漢庭 / 2019出版
這本書在說什麼?
本書採用信箋體,主角以讀者身份投稿至「文容堂」提問「原生家庭曾發生一些讓人困惑的日常瑣事」的過程中,透過主角不斷地拋出問題,而專欄負責人則藉由信件當中的情境,假設各種緣由,試著去消除主角內心多年來的「謎團」,彼此書信往返,讀者可藉由這樣的過程了解到不相愛的父母、湊合的家庭關係,會給孩子精神上帶來多少「毒素」。
書名之所以採用「謎樣的」這個字眼,是因為父母的迷惑行為都是找不到原因,就這樣唐突的、莫名其妙地發生了,有類似經歷的人應該非常能夠體會。整本文體不能當作一本小說去閱讀,它是片段片段的描述主角對於童年的諸多「謎團」,故事之間的連結性也比較低,更沒有一個明確的結局。相較於性質相似的《媽媽其實是皇后的毒蘋果?》內容有提到一些主角自我療癒的過程,《謎樣的毒親》整體較為暗黑沈重一些。
多段式電影
父親那天生氣,並不是為了失去重要的東西,而是氣一個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沒有自己的命令就擅自行動。
簡述一下本書看完映像最深刻的兩個章節。第一個是多段式電影,可以感受到相當窒息的家庭氛圍,父親辰造在家中權力架空、恣意妄為,母女都只能看著他的臉色小心翼翼的過生活,一不小心就會被辱罵,被責罵的理由更是千奇百怪,家人之間不存在平等的交流,隨意的聊天這種輕鬆的互動形式更是天方夜譚。
此事件只是主角偶然經過客廳,父親正在看著電影,便隨口說出:「這是多段式電影。」沒想到竟然引起父親勃然大怒,大聲斥責她說的話,甚至要求她要下跪道歉,母親則是完全順著父親,在這個家中她完全孤立無援的,最後竟然因為「多段式電影」這樣的字句被逼著向父親磕頭道歉,父親才氣消,實在荒謬。
順便科普多段式電影(anthology film、omnibus film、portmanteau film)又稱選集電影,是一種由數部短片組成的長片。常常以單一主題、目的或簡短的一連串事件(常常是一個轉捩點)而互有牽連,也有可能各短片間互不關聯。有時會由不同的導演執導每段短片。
掠過肌膚的風
她笑得有點猶豫,又有點怯懦,如果有人邊笑邊隱瞞自己心裡的厭惡,就會發出這種詭異的笑聲,母親經常發出這樣的笑聲。
比起父親辰造陰晴不定的性格,有如不定時炸彈,母親敷子的行為更讓我覺得頭皮發麻、毛骨悚然。若說父親是「恐怖」的話,母親則是「詭異」,比如將蛞蝓放入豆腐盒,灑鹽巴使之脫水收藏,或是在女兒睡覺時鑽入被窩撫摸女兒乳房,在路上遇到女兒和女兒同學,同學禮貌向像母親打招呼,母親喊出同學名字客氣回應後,下一句竟然是:「請問隔壁這位是?」等等,都可以反映出敷子的性格的怪誕之處。
她身為職業婦女,可能感受得出她是真心對「持家」這件事一點興趣都沒有,總是心不在焉、陰鬱煩躁,因為社會壓力的驅使下結了婚,卻完全無法投入其中,體會「家庭」的幸福感,對整個家庭的成員來說這個組合簡直是災難,是一種互相折磨。
父母的共同心願
父母關係是女孩這輩子第一次異性關係,男性若碰到如此罕見的父母關係下長大的女性,他的想像力就失效了。
辰造跟敷子縱使有多不合,生活幾乎也是各過各的,在某部分卻相當有默契,對自己女兒有共同的期望就是「像個男孩子一樣」、「千萬不要結婚」(到底是對自己的婚姻有多絕望),而主角被原生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導致之後人生親密關係的建立屢屢受阻,無法自然發展出健康又長久的情感關係。
結語
樣品屋。
一走進去就濕了眼眶。只是走進樣品屋,彷彿就見到我朝思暮想,夢寐以求的家庭,裡面有愛笑的母親,還有不會大吼大叫的父親。 或者有個稍微糊塗的父親,配上精明俐落又愛照顧父親的母親,只要在樣品屋裡,我會以為自己是幸福家庭的小孩,不必煩惱呼吸了毒氣。
曾經有一段時間,看到電視裡一家和樂的幸福畫面,像是「爸爸去哪兒?」這類型的親子節目,會頻頻流下淚水,並不是因為情節有多煽情、多感人,就只是再普通不過的親子互動而已,但就這樣微小的「普通」,對某些人而言是求而不得的東西。
或許會有人不能理解作者,倘若書中情節都是真實發生過,為什麼要把這樣的「家醜」寫出來呢?好似在說雙親的不是,是不孝的行為。但我想作者的初衷並不是想向世界高呼自己的父母有多邪惡,只是想弄清楚自己到底發生了什麼,唯有把那些多年積累混沌的思緒弄清,才有再迎向幸福的可能性,才能釐清該在何時設下邊界,不讓原生家庭的毒素不斷的侵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