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半導體產業大概是所有產業之中最愛用晶晶體的,中英夾雜的程度已經是創造第三種語言的等級,新加坡有Singlish,中文是Chinglish,Techlish被用走,那半導體業也要時尚一點:Semiconlish(挺潮的?),以我自己的經驗來看,要在江湖走跳,真的要具備一定程度的英文能力,基於以下幾點內容:
我想這點大概軟體業也是一樣,產業起源是美國,很多知識及術語從英文開始,不懂英文很難學習(到底為什麼美國人這麼會發明這麼有創意?為什麼一堆新科技新產業的起源都在美國?),即便發展至今好幾十年,台灣的半導體/IC設計在很多角度來說都是國際領導地位,但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設計工具三大廠商還是美國公司(雖然有一家已被歐洲公司併走),工具介面打開是英文,指令用英文,在學習領域相關知識的時候,勢必要懂英文。
隨意舉個例,Equivalence Check 等價性檢查,是檢查設計電路的RTL code和經過合成處理後的電路網表(netlist),在功能上是否等價,直接看Synopsys官網的解釋-用數學模型證明以兩種不同形式呈現的設計表現出一樣的行為(食譜上的糖、麵粉、牛奶,和做成成品的蛋糕,材料分開吃和整個蛋糕吃,都會胖兩公斤);雖然很多產業相關單詞或說明是找得到中文解釋,不過與英文原汁原味內容一起看,更可以確保理解正確,學習更有效。
我剛開始進入這個產業的時候,真的感到嘆為觀止,甚至有時想翻白眼,各種技術、專有名詞非常!超級!無敵!愛縮寫!!!科技製造領域中追求的輕薄短小,同樣要體現在術語當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嗎?
還真的是如此哈哈哈
一大堆術語我真的看得雲裡霧裡,聽得滿頭霧水,全部都是縮寫,我永遠猜不到這些術語展開是什麼,展開之後會發現原來就這樣而已,只要知道展開是什麼就懂一半了。
我的筆記本裡面寫滿各種術語:SDC、SDF、SPEF、STA、PVT、LVS、ECO、EC、DRC、ETM、SPICE...,巧合的是很多三個字的縮寫,要了解這些縮寫的意涵,Google的時候請加上IC/IC design,有些縮寫是檔案格式,因為三大設計工具的廠商在不同領域各有最強軟體稱霸,所以有些檔案格式從這些設計工具名字而來,就變成一種通用用法,有些縮寫是指做一項任務;我在想什麼都要縮寫,是因為講求效率的原因不想寫那麼多,所以把一串字第一個字母拿出來,像美國teenagers打字聊天時ASAP/ BTW/ LOL/ BRB/ TTYL/ IDK的概念一樣嗎?(這很多都很無聊,有些我剛剛Google才知道意思哈哈哈哈哈哈)
半導體產業就是這樣假掰?國際化。
因為前述所提的大量英文術語,在日常的各種溝通開會討論協商,就會使用大量晶晶體-
"這個block under APR placement,現在請RD改一下SDC,收到新data後預計再一周可以完成進入CTS,都按schedule在走,backend resource看起來沒問題。"
"timing還沒clean,setup time和hold time都有violation,大概還要三個iteration,再加上PV修DRC和LVS的時間,sign off meeting明天沒法開,下禮拜tape out風險很高。"
如果改成全中文對話-
"目前這一小區塊已經進入自動佈局佈線階段中單元放置的步驟,現在要請設計工程師修改限制條件,收到新的資料後,預計再一周可以完成,就可以進入時鐘樹合成步驟,都照時程走,後端工程師的人力資源看起來沒問題。"
"時序報告中,建立時間和保持時間都有一些違規,大概還需要三次以上迭代,還需要考量設計規則檢查和電路佈局驗證檢查,明天不能開簽收檢查會議,下禮拜下線生產風險很高。"
一來得先在腦海中組織一番才說得出來,二來還可能導致大家理解困難,為了能有效、快速交流,所有溝通就是用晶晶體。
除了對話,日常工作郵件往來習慣都是全英文(報告當然也是,書寫的都是),就算公司在台灣,整間公司都台灣人,整串郵件都台灣人,一件再無聊的小事,還是要寫英文(大概除了訂下午茶寫中文)。
半導體產業就是這樣假掰?國際化。
以我的經驗來說,在半導體產業遇到的同事們,英文讀寫能力是基本,就算有文法錯誤、有一點中不中英不英,普遍來說都還算寫得正確,不會有那種幾個單字拼一拼就覺得是句子的狀況(如果你有看過就知道我在說什麼),而且我遇到的工程師,口語能力可以進行對話的比例超過一半,雖然有不太輪轉的時候,但常常工程師只要能夠抓到術語關鍵字就會知道要做什麼,畢竟目的是相互理解不是口說測驗。
再單純以PM角色來說,如果English聽說能力好一點再好一點再更好一點,加上工作中培養的領域知識,絕對可以在這個角色上更快發光、更快展現出價值,以我個人換過不同的工作經驗來看都印證了這點。
如果你所在的工作場域也有專屬的xxlish,歡迎留言和我分享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