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2日的的金鐘獎頒獎典禮,陳亞蘭以嘉慶君遊台灣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獎,這是第一次由一位生理女性來獲得男主角的先例,這樣的先例能夠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發呢?
在陳亞蘭獲獎過後很多的報章雜誌就大篇幅去報導這個新聞,但是大多數的標題都會以「女扮男」來下註釋,我不確定這樣的註釋會不會帶來甚麼正面或是負面的議題,我相信一定會有人抱持著她明明是生理女性為何會獲得男主角,是不是說未來有其他生理女性或男性在戲劇上扮演另外個性別也可以提名相對應的獎項呢?
其實這不免俗的又會回到性別二分的議題了,這樣的議題或許在其他地方都有很多的討論,這裡就暫時先不做太多贅述等未來有機會再來討論,在跳脫性別框架這件事情就以目前來說有不少團體們都在積極去宣導,讓性別的框架不那麼的沉重,話說回來而我認為男扮女或者女扮男或許“她”或“他”演出了這個劇本腳色的「性別精隨」就以陳亞蘭來說好了他把乾隆皇這個「男性」腳色演了出來,再來我們提到吳康仁在華燈初上飾演的媽媽桑,又或者李李仁在迷失安迪飾演的跨性別者都很好的詮釋了他們在戲裡的這個性別的精隨,我相信這不是第一更不是最後,但是礙於目前電影電視是將「最佳主角」的獎項以生性別區分,那這個時候我們似乎就能思考再這樣模式下我們因該把這個演員以生理性別區分還是以戲劇性別區分呢?或許這次的方式是個不錯的方式。又或者在未來這類的內容越來越多時但礙於大家的既定印象的關係或許在新增一個無性別的最佳演員獎或許也是值得考慮的部分。
再來我們來聊聊目前社會怎麼去看待性別的議題吧。其實呢就以現階段的社會氛圍還是以二分性別為主,畢竟這是長久以來一代一代「灌輸」而來的解果,原諒我使用這個詞彙,但也不可否滅的是一個事實。所以大多數的人還是始終認為每個性別因該有它的樣子,好比說你的印象中的男生因該是甚麼樣子?而女生又是甚麼樣子呢?但我相信在這個時代的人們大多數都能接受不同印象的人們,或是可以這樣說現在我所認識的人們中它們會覺得這些都“無所謂”甚至它們會覺得這樣很好,是一種做自己的表現。
相反的對於老一輩,不對因該是說父母輩的人來說面對這個問題的的看法往往是不好的甚至就我知道的他們會用言語責罵,還有的甚至會用很強烈的行動反對,我不能說它們有錯而是他們身處的環境與那個時代的份為就是如此,但這樣的觀念難道就不能改變嗎?或許是可以的但是人們往往害怕改變,因為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改變對我們的影響究竟是好還是壞,所以寧願就這樣“撐著”吧。
最後我來說說這次主題的想法,對於這次的事件我會比較希望大家能不要把事情著墨在「女伴男」的角度上,而是希望能夠在根本的本質上去發酵,如何因這樣的事件更能完善每個不同信別的各項權利,讓不同信別不同族群的人能夠更勇敢更自由地活著,而不是有著沉重的包袱過著每一天。
關於長輩們的憂慮或是不諒解,我認為我們可以試圖用更完整的溝通來去讓他們理解這樣的改變未必都是壞事,未來我也會在這個部分跟大家一起討論。這次的內容就到這裡最後的最後想問大家對於這是首次以生理女演員獲得男主角獎項的事件有甚麼想法呢?
なこちゃ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