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英國終於啟動首次量化緊縮(QT),出售價值 7.5 億英鎊(8.6 億美元)的英國政府短期公債,成為第一家直接出售債券的主要央行!
在經歷養老金流動性危機風暴後,英國央行推出「類QE」政策穩住市場,再加上特拉斯終究被迫下台,取而代之的新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逆轉特拉斯的減稅政策,因此最終穩住英國的金融市場。
確實目前來看,危機已經解除,但其實引發危機的底層邏輯其實並沒有變,那就是:流動性還是在縮緊!而且英國央行還是採取更為積極的「主動拋售」!
先說明一下,我們也知道美聯儲正在縮表,但他採取的是「被動縮表」,也就是國債到期後會拿到一筆錢,但這筆錢不會再拿去市場購買國債,也就是到期不再購買,達成縮表的目的。
而英國央行採取的方式,是主動把國債賣給市場、回籠貨幣,更積極減少金融市場中的資金量,這種方法就是「主動縮表」!
回想之前的養老基金危機,為什麼會被稱為「流動性危機」,就是因為在短時間內突然需要補充大量保證金,也就是市場突然缺錢!而特拉斯政府的減稅計畫只能說是「導火線」,而非「根源」。
既然根源是缺錢,那麼英國央行的主動縮表,仍舊是把市場推向缺錢的邊緣,因此根源並沒有被解決。
如果市場處在缺錢的狀態,並不表示會立即發生危機,而是害怕隨時出現一個「導火線」,引爆這成堆的炸藥。
所以養老基金的危機解決了沒錯,但怕的是「下一個養老基金」不知道什麼時候、以及在哪裏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