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Blossoming of Dreams -- 跨域歷程記錄]
一個由肌肉酸疼中醒來的早晨,有種想抱怨卻甘願接受的矛盾心態。面對事情以什麼方式思考、感受與反應,我們說態度,英文說「Attitude」。
每回練完芭蕾後,像隻會飛翔的鳥,自信跳著斑馬線,看趨近的車減速乖乖讓路。然而隔天,身體卻因筋骨疲憊變得僵硬,忍著肩膀背部的疼,舉起手臂在後腦盤起頭髮,移動起來真是像歐巴桑。由衷佩服專業舞蹈者,忍受疼痛與征服每個辛苦掙扎的早晨,展現在舞台上的竟是輕盈曼妙,傳達給我們對「美」的感動。
前陣子翻出小時候收集剪貼的芭蕾劇照,想起自己喜歡芭蕾這麼久,卻從未買票欣賞一齣芭蕾舞劇。或許是對喜愛的東西容易有憧憬,害怕拉幕後,看不出什麼,若在舞台下打瞌睡還是回家看劇照好。近日看了幾部芭蕾舞影片欣賞,其實還不壞,除了來回快轉重複播放,沒打瞌睡,也能融入音樂去欣賞舞者的努力。
通常,一位對芭蕾有興趣的舞者,等十歲後骨骼強健,開始接受一系列的訓練計畫,歷經六七年不間斷苦練,才能成為一位在舞台上盛氣凌人的芭蕾伶娜。在這段期間,醜小鴨不見得會變天鵝,需要足夠的意志力支持才能撐過一長段辛苦的日子。
小時候剛接觸芭蕾舞時,愛在大鏡子前模仿老師的手姿。喜歡看芭蕾的手姿,那可以像絲線一般的柔畫過每道音符,也可以像枝箭靶朝舞者身體鞏起的弓型外預備,或隨輕快音樂成了雙翅膀,帶領舞著自由飛翔。若再仔細觀察兩雙手上關節之間,隨音樂氣氛變換角度的姿態,在空間裡畫出一道道優美曲線,似環繞舞者的光圈,圈出一個靜謐中的美。
再次回到芭蕾教室,喜歡看的是老師的腳。初學舞者通常得經過二三年基本練習,借由身體各部肌肉協調運作為足尖支撐的身體省力,再換穿上硬鞋(足尖鞋)練習。那時,舞者的腳掌上有個微妙的弧形,弧度是舞者自己身體與地心引力相互運作後所產生的,支撐出平衡的完美。腳面上的關節,一般我們光是行走不常使用它,舞者以趾指尖練舞多時,才能看到美麗的足弓。
再仔細看腳指關節其實跟手指相同,平常我們活動不會在各部分使力,最多是擦腳指甲油或剪指甲時,腳掌與指頭銜接的部分朝身體方向彎,但是芭蕾舞者在接受練習後朝反方向伸展的角度增加了,腳面因為指頭使力,關節切割出另一塊平面,隨舞動光影變化,多了一塊欣賞焦點。
這個完美像雕像的芭蕾著名姿勢稱作「Attitude」
一邊忘我閱讀網路上相關的芭蕾文章一邊整理自己的心得,酸疼感受似乎已減少許多。其實有這樣的酸疼是好的,表示肌肉朝平常局限的行為外多了運作,復原之後會更強健,一回回接近標準動作的完美。當然我還是樂在其中的一員,離完美差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