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The End of Love -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由於「性化」乃根植於側重身體關係的認識,身體正是提供有關互動的可靠知識之來源,並成為引發互動的助力。


因此,隨意性愛反映了被學者所定義為「普遍的性化」的現象,這種現象包含以下四種組成部分:其一,性魅力是決定一個人價值的唯一因素;其二,性魅力的定義是狹隘的,專指肉軀的魅力;其三,伴侶之中至少有一方的人格在性方面被物化;其四,性化無所不在,以至可以強加於人。那麼,性化就等於如下的事實:性已滲入並普遍存在於許多或大多數的互動以及社會群體中。美國心理學會專案小組(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Task Force)認為,性化與健康的性是相反的,後者隱含著互相性。但我本人對於性化的觀點是不同的。依我看來,性化影響的主要問題是:一旦它使身體成為互動的首要場域,這就令情感的表達和交流變得既不名正言順又不確定,並且一味強調肉軀,肉軀便成為人際知識的來源。因此,這使社會認可的過程變得矛盾,因為這過程有時位於身體,有時位於自我,而這兩種對自我知識的模式並非總是重疊的。


由於身體被認為是獨立的、自主的,基於身體關係的認識論,便不易與基於互惠的社會性相適應。例如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就告訴我們,期待未來回報與時間性(temporality)共同建構了禮物交換的機制,從而使禮尚往來的社交儀式沉浸在時間流裡。時間性與未來性乃是互惠的固有本質。然後,由於在隨意性愛中,歡快幾乎只是瞬時的(兩個身體同時短暫地享受歡快),這使得社會交流與未來脫節了。因此,隨意性愛與傳統社交大不相同,因為後者是基於相互性、敘事性、期待性以及對未來的預測(回贈禮物總是未來的事)。它也不同於與陌生人的互動,因為在與陌生人互動中,寫在腳本裡的是可預期的、沒有斟酌空間的「非互惠性」(non-mutuality)。隨意性愛是一種不確定的互動形式,因為它接納各式各樣的可能性。對於社會學家與經濟學家來說,不確定感恰好與期望有關,更確切地說,與產生、想像與談判期望的困難有關。


(不確定性)涉及未來,涉及我們的期待是否能夠獲得滿足,此外它還涉及現在,涉及我們產生期待的能力。通常,規範和體制事我們賴以建立期待的東西。即使它們一直多少帶有不確定的成分,它們仍支撐著明確的、不含糊的概念和期望。


隨意性愛產生不確定性,這是因為它內部沒有明確的規範核心,因為其深層的體制結構乃位於彌散的消費市場(其性質是瞬息萬變的、逐漸過時的),並且因為它植基於不同且多樣關係的性別腳本上。在前現代的關係中,性別角色最終被歸入婚姻與道德的定義中,而性在消費市場中的紛亂夾纏則使性別差異和身分認同失去作用。隨意性愛是反向的社交腳本:為「非關係」(non-relationship)所寫的腳本。


這裡扼要地回顧一下:男性的性自主是以自主、超脫和積累的方式實踐的,而女性的性自主則較為矛盾。後者以自主模式和關係模式交替存在,試圖與他人達成一些共同的情感目標。對於女性而言,隨意性愛在側重關係和身體的自主性之間造成了衝突,但是對於男性而言,隨意性愛是積累性資本與地位的機會。女性的社會生命大部分乃是側重關係的,因為女性依舊在社會中提供大量的照料工作,而對男性而言,隨意性愛是他們表現男性氣概(與滿足個人歡快息息相關的權力、超脫、自主與工具性)為主要特徵的方法。從這層意義上講,關係的性化與關係的規則相互衝突,並使男人與女人在性領域和親暱關係的社會結構中處於不同的位置。



摘錄自《The End of Love》(為什麼不愛了
Eva illouz著,翁尚均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enyenTseng
10會員
30內容數
有時占星,有時塔羅,有時讀書,有時吃肉喝酒,日海12ママ的秘密基地,有緣人歡迎來坐坐。
yenyenTseng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我們恐懼去愛,是因為恐懼隱匿於愛身後的闇影,恐懼闇影深處的脆弱--那個不曾相識的自己。 我們若能如實覺察、接納內在所有斷裂的碎片,或恨或愛,或惡或善,遇見關係的衝突亂流,仍能由兀自濺射的烈焰火光中,看見彼此的完整身影,看見愛的可能,自由的可能。
Thumbnail
2025/04/27
我們恐懼去愛,是因為恐懼隱匿於愛身後的闇影,恐懼闇影深處的脆弱--那個不曾相識的自己。 我們若能如實覺察、接納內在所有斷裂的碎片,或恨或愛,或惡或善,遇見關係的衝突亂流,仍能由兀自濺射的烈焰火光中,看見彼此的完整身影,看見愛的可能,自由的可能。
Thumbnail
2025/02/20
德國社會學者齊美爾(Georg Simmel)在八十年前寫到,秘密"對事實的隱藏",是人類的一個主要成就,因為它"讓世界可以無盡地擴大",使得創造一個"與現實世界並列的第二世界"有了可能性。這個是界可以一直作為秘密居民們的私人島嶼,當作完全屬於它們自己的夢幻島。 當進入任何一種新的關係,
Thumbnail
2025/02/20
德國社會學者齊美爾(Georg Simmel)在八十年前寫到,秘密"對事實的隱藏",是人類的一個主要成就,因為它"讓世界可以無盡地擴大",使得創造一個"與現實世界並列的第二世界"有了可能性。這個是界可以一直作為秘密居民們的私人島嶼,當作完全屬於它們自己的夢幻島。 當進入任何一種新的關係,
Thumbnail
2025/01/02
婆娑無邊的太平洋,是我們自由的土地。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照耀著高山和田園。 我們這裡有勇敢的人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我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水牛,稻米,香蕉,玉蘭花。───〈美麗島〉
Thumbnail
2025/01/02
婆娑無邊的太平洋,是我們自由的土地。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照耀著高山和田園。 我們這裡有勇敢的人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我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水牛,稻米,香蕉,玉蘭花。───〈美麗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更多自由卻更少承諾,社會學家的消極關係報告(第五、六章)
Thumbnail
更多自由卻更少承諾,社會學家的消極關係報告(第五、六章)
Thumbnail
更多自由卻更少承諾,社會學家的消極關係報告(第三、四章)
Thumbnail
更多自由卻更少承諾,社會學家的消極關係報告(第三、四章)
Thumbnail
更多自由卻更少承諾,社會學家的消極關係報告(第一、二章)
Thumbnail
更多自由卻更少承諾,社會學家的消極關係報告(第一、二章)
Thumbnail
兩性之間,沒有「絕對」這兩個字,它有著變化萬千的「可能」,值得我們多方面去探討。 可是兩性之間却越來越不知道如何相處,似乎不太明白: •其實,失戀幫助我們成長,那並不是壞事。 •性不等於愛,性只是愛不可或缺的一小部分,而非全部。 •婚前性行為不是愛情保證,相反的,它只會帶來愛的恐懼、不安與痛苦。
Thumbnail
兩性之間,沒有「絕對」這兩個字,它有著變化萬千的「可能」,值得我們多方面去探討。 可是兩性之間却越來越不知道如何相處,似乎不太明白: •其實,失戀幫助我們成長,那並不是壞事。 •性不等於愛,性只是愛不可或缺的一小部分,而非全部。 •婚前性行為不是愛情保證,相反的,它只會帶來愛的恐懼、不安與痛苦。
Thumbnail
在前現代的關係中,性別角色最終被歸入婚姻與道德的定義中,而性在消費市場中的紛亂夾纏則使性別差異和身分認同失去作用。隨意性愛是反向的社交腳本:為「非關係」(non-relationship)所寫的腳本。
Thumbnail
在前現代的關係中,性別角色最終被歸入婚姻與道德的定義中,而性在消費市場中的紛亂夾纏則使性別差異和身分認同失去作用。隨意性愛是反向的社交腳本:為「非關係」(non-relationship)所寫的腳本。
Thumbnail
事業繁忙、交友圈小,透過交友軟體探索另一半,已是尋常之事;透過人物頭像和簡單介紹,快速地將潛在伴侶推播,在簡單而粗暴的圈與叉之間選擇,偉大的愛情竟然變得如此又廉價又速食。
Thumbnail
事業繁忙、交友圈小,透過交友軟體探索另一半,已是尋常之事;透過人物頭像和簡單介紹,快速地將潛在伴侶推播,在簡單而粗暴的圈與叉之間選擇,偉大的愛情竟然變得如此又廉價又速食。
Thumbnail
我沒辦法也不打算用相對學術的口氣,分享Eva Illouz這本新書《為什麼不愛了》。整個閱讀過程,我是一面檢視著過往戀愛經驗,一面思考,如今被戲稱習慣於「速食愛情」的年輕人們,到底是對這現象免疫了,還是仍重複在傷害與癒合中,把自己調整成適合這種如棉洗筷式關係的情感經營模式?
Thumbnail
我沒辦法也不打算用相對學術的口氣,分享Eva Illouz這本新書《為什麼不愛了》。整個閱讀過程,我是一面檢視著過往戀愛經驗,一面思考,如今被戲稱習慣於「速食愛情」的年輕人們,到底是對這現象免疫了,還是仍重複在傷害與癒合中,把自己調整成適合這種如棉洗筷式關係的情感經營模式?
Thumbnail
突然人間蒸發 日前我在Dcard感情版看到一篇〈在一起後……突然人間蒸發〉[1]的文章,內容大概是這樣:原PO(女性)在交友軟體上認識一位男生,聊了兩個月相談甚歡。他們都有共識不是來約炮,而是來找交往對象的。到了第三個月,他們終於見面了,約會的過程很浪漫,也展開了親密的愛撫。有一次他們吃完甜點時,女
Thumbnail
突然人間蒸發 日前我在Dcard感情版看到一篇〈在一起後……突然人間蒸發〉[1]的文章,內容大概是這樣:原PO(女性)在交友軟體上認識一位男生,聊了兩個月相談甚歡。他們都有共識不是來約炮,而是來找交往對象的。到了第三個月,他們終於見面了,約會的過程很浪漫,也展開了親密的愛撫。有一次他們吃完甜點時,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