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Dom Fou on Unsplash
哈佛商學院有個很有趣的傳統,在最後一堂課時,教授不會講課,他們會跟學生們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並且把自己用生命經歷的寶貴經驗,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未來離開學校時、偶而迷惘徬徨時、面臨誘惑時,可以想起教授的故事而得到一些方向。
在這堂課,學生們可以感覺到教授不同於以往、更貼近他們的一面,從教授的故事中可以發現,雖然教授們已經站在學術界和商業界的頂端,但他們也都跟一般人一樣,曾面臨無助跟徬徨的時刻,在艱難的時候,會很希望當時有人可以給自己一些指引,所以教授在這邊分享自己的故事,希望可以給台下的年輕學子們一些解答跟安慰。
這本書在2004年就出版了,作者戴西.魏德蔓(Daisy Wademan)當時也是一位即將畢業的哈佛商學院學生,她畢業那年剛好遇到九一一事件,整體社會氛圍壓抑,經濟衰退連帶工作機會減少,讓戴西對未來深感焦慮,那時候聽完教授的演講,總是可以讓她深受感動,而且在腦中迴響好幾天,所以她突發奇想,覺得應該要有人把故事好好寫下來。
經過戴西與教授的訪談,在完全理解教授想跟學生們分享的觀點後,這本書誕生了,總共15篇故事,每篇故事都可以感受到教授不同的個性跟個人魅力,雖然教授是對著即將畢業的學生們演說,但他們的故事跨越了稚嫩到成熟,在人生不同階段都可能會有相同感受,不管是同樣即將離開學校的孩子、或是在職場中面臨重大抉擇、還是想要增進領導能力的讀者,偶爾都需要被鼓勵,在偶爾覺得迷惘,不知道找誰抒發時,拿起這本書看看吧。
開拓視野
- ★翟庫瑪教授-離死亡最近的一刻。翟庫瑪教授從小在印度長大,他一直熱愛爬山,也登過世界各大高峰。在他大學某個夏天,他跟他的朋友在登喜馬拉雅山時,因為錯過了最佳折返時間,所以下山時已經燈光昏暗,終於在踏上一片不穩的雪簷時遇上意外,雪簷崩落,他跟朋友分別本能地往不同邊跳開,他落地後一路往山下溜,速度越來越快,就這樣下滑二點五公里,全身是傷而且補給品都不知道掉落在哪了。他撐著身體憑著意志力走了一天一夜,終於到一戶人家。後來他被那戶人家的一位四十幾歲婦人救起,但他的傷已經沒辦法再走路了,沒想到,婦人竟然說要背他下山走到附近的村子,婦人本身並不強壯,他背著翟庫瑪教授每走150公尺就要停下來休息,連續走了整整三天才終於到附近村子,婦人找了幾個村幹事用驢子把翟庫瑪教授送到更遠的村落中的醫院。跟婦人道別之前,翟庫瑪教授希望可以給予金錢報答,但婦人並不接受,所以教授心理想,他們既然不接受金錢報答,那麼他就想辦法幫他們蓋學校吧,如果當地的小孩可以接受教育,也許可以改寫命運。在那之後,翟庫瑪教授學到生命何其脆弱,我們走到現在都靠著一部分的運氣,他運氣好跳對了邊、一路走對方向、還遇到不求回報的婦人(與他同行的友人後來沒有被尋獲),所以雖然生活很不容易,但是記得凡事放輕鬆,好好享受生活,並記得以感恩的心回報世界給我們的幸運,造福他人的同時自己也能登峰造極。
- 雷波特教授-荒謬的考試。雷波特教授在大學生涯曾經修過一門動物學課程,當時的期末考讓大家都傻了眼,因為他們的助教堆了一輛擺著大鳥標本的手推車,但是,那隻大鳥從頭到腳都被用帆布袋套起來了,只露出兩隻細細的腳跟一小段羽毛,而他們必須靠這麼一點點資訊推斷出鳥類的品種,並寫出他的相關生物資訊。因為實在太焦慮了,所以大家都很坐立不安,其中還有一位學生跟助教起爭執,直接拒絕考試。教授並沒有告訴我們他最後考試拿了幾分,他自己可能也不記得了,因為最後那堂考試帶給他另外更重要的啟示:他深刻的發現,我們生活中難免遇到很未知的狀況,尤其是哈佛商學院的學生未來通常會進入企業當管理人,不管是市場還是生活,都需要你專注並且運用少僅有的資訊做判斷,記得不要被其他人的噪音干擾,要有堅定的信心,不管是面對生活或事業中的困難,都要靠勇氣跟信心去完成。
- 泰德羅教授-不要把自己赤裸裸帶進職場。不論你多愛工作,工作都不會愛你,所以記得分開公私生活,面對家人跟面對同事之間所需的溝通深度不會相同,記得建立適當的溝通方式。努力區別公/私生活是一輩子的事。
- ★麥可羅教授-跳脫非黑即白的框框。麥可羅教授從小生長在公務員家庭,父親在民主黨時期成立的公務部門(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簡稱TVA)工作了二十幾年,在共和黨的艾森豪選上總統時,他們覺得他們工作的部門絕對會被解散,或是裁員、縮編,總之一定會遇上壞事,結果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他們甚至被擴編了。而麥可羅教授從小看著父親在TVA工作,認為TVA是個績效表現勝過民營企業的公部門,所以他一直認為公家企業比民營企業更有效率,民主黨也優於共和黨。一直到他當了商業史學者後,他才有機會回頭分析時局的演變,也才能好好檢視自己一直以來的想法是怎麼形成的,是否已經不合時宜了。教授說:你生長的年代、父母、出生、偏見,可能形塑了你的想法,進而改變你的決策,但那不一定是對的,記得時時回想自己的想法來自哪裡,回看過去,避免掉進非黑即白的陷阱。而且,記得,世界是一直改變的,以前是對的東西現在不見得如此。
管理自我
★寇夫曼-一句話的份量。寇夫曼教授第一次當一間公司的總經理時,發生一個事件讓他很快的了解到當主管的變化。當時他在分析公司的銷售人事表,發現有兩地距離不遠的地區各自開了營業所,他心想,當時會這麼做可能有特殊原因,於是他請秘書去請教副總。兩周後,他還沒從副總那裏得到答案,卻在公司備忘錄看到一則公告:其中一間營業所已經被關閉,同事也被資遣了。在那一刻他才發現,當他只不過換了一個頭銜,他隨便問個問題就會直接被當成命令,而其他人對他的態度也會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當你身分改變時,你的頭銜會變,你的影響力會變,但記得保持同樣不變的你,不要因頭銜而沖昏了頭。當你當上高階主管,你的一句問句可能被當成一個命令,而其他人為了討好你,可能從此不再對你說實話,所以保持謙遜跟好奇,聆聽反對的聲音,並親近所有階層的員工,才能聽見真實的聲音。有人跟他說,當你當上執行長的那一刻,你就再也得不到兩樣東西,粗茶淡飯跟肺腑之言。
★貝爾-別參加校友會。當你畢業五年、十年,你會收到學校寄發的校友會邀請卡,請直接撕掉。參加校友會,同儕間彼此以現階段的成就、薪水、頭銜做比較,而你為了風光的參加校友會,你畢業後所做的所有決定都不再是以自己的生涯目標為優先,而是以短期目標為優先。你的成功不是跟自己的成功標準比較,而是跟其他人比較,教授看過很多很優秀的學生,最後卻選擇很安全的、起薪很高的工作,甚至可能放棄自己的夢想,或是做了錯誤的決定。所以在收到校友會邀請函時,直接撕掉吧。
孔安-重新定義完美。孔安教授的父親跟他一樣也是個學者,不管在教室裏外,他都是個誠實、公平,也很成功的人,但孔安卻一直不是很了解父親,直到他的父親過世後,他才透過父親的書信、照片、所有過去的記憶,更完整的拼湊出父親的形象,包含優點與成就,也包含缺點與失敗。那次的體驗讓他開始用另一套眼光觀察別人跟自我:每個人都是由美好的跟缺陷的部分所組成,就像我們的世界存在著高山也存在低谷一樣。這個社會對於成功的定義大部分都是金錢、權力、名氣、美貌的總和,而文化也鼓勵我們追求完美,導致我們對於不完美感到厭惡,也很少窺見成功人士的黑暗面。教授鼓勵大家,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完美跟缺點的領導人,才有可能做出適當的決策。大家可以從現在開始,忘掉你心中對於「完美」的形象,可能是挺拔帥氣、收入豐厚、成就非凡,但這是不切實際的。大家只要退一步,把回憶跟經歷通通攤開,拼湊成既聰明又複雜,有缺點但依然完整的人。
康特-說出你的個人風格。用溝通拉近與其他人的距離,並且仔細聆聽,了解溝通對象的年齡、性別、需求跟現場氛圍,說出贏得人心的話。
領導他人
★波恩-員工不只是一堆數字。有一位女孩叫莎拉,他從小就聰明進取也很努力,雖然家中不富裕,但他一邊幫忙家務的同時,一邊也勤奮的學習,十幾歲就把鎮上圖書館的書讀完了。在他十四歲時,他接管了父親的乳牛生意,賺到的錢拿來供應哥哥們上學。如果家中資源足夠,莎拉高中畢業可能可以上大學,有著大好的未來,但他沒有這種條件,只能高中畢業就結婚,並開始養育小孩。當了母親後的莎拉在教養上發揮著自己的天賦,總是親自教導小孩寫作業,連鄰居家小孩也一起照顧,但她的丈夫卻在莎拉還不到四十歲就心臟病去世了。為了維持生計,莎拉白天做著清潔工作,晚上回家做家庭代工,同時陪伴著孩子。這位莎拉就是波恩教授的母親。雖然波恩教授對母親充滿感謝,但當年的他不僅不這麼認為,還覺得母親的工作很丟臉,在他陪著媽媽一起去打掃時,他總是滿腹牢騷,莎拉總是很平靜的告訴他:我們沒有選擇。過了很多年,波恩教授才了解母親的付出與犧牲,她有著才華跟夢想,卻為了小孩而犧牲奮鬥。
當你們有一天成為管理者甚至領導公司的某個決策者時,請記得,所有你叫不出名字的基層員工,都不僅僅是紙上的一個數字而已,而是為你的公司打拼,同時也為自己家人奮鬥的人。也許你不知道他們的故事,但他們都是某人的子女、另一半或父母,留著汗為別人犧牲,所以記得對他們表示體諒和尊敬,就像你一路上受到他人的幫助才走到這個位子一樣。
傅蕾-別給部屬指令,只要幫他認清當下。曾經夢想當籃球員的教授,因為受傷不得已放棄夢想,在機緣巧合之下當上教授之後,她發現她在當籃球員時不懂得感激打球的時光,也沒有好好把握機會,所以她希望可以幫助學生,不要虛度光陰,上課是我們的義務也是我們的機會,不該把上課視為理所當然,而應該全力以赴,活在當下,對得起社會對我們的期望,好好的運用這個機會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巴特勒-驅動他人的關鍵不在權威,而是同理心。當我們是員工時,我們希望我們的聲音可以被重視,希望領導人可以重視每位下屬的人才發展,所以當自己有朝一日成為主管時,也不要忘了這種感覺。訴諸恐懼或恐嚇手法雖然可以讓員工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沒辦法讓他人發揮最好的工作表現,而當你充分授權下屬實踐他們的想法,下屬就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找到自我肯定,工作效果也會得到改善。
★狄隆-發揮你的正面影響力。在教授女兒十一歲那年夏天,狄隆教授答應女兒的要求,帶她騎摩托車橫越兩千九百公里去看拉西摩山的四位總統雕像,並在看到雕像的那一刻,女兒問他「他們是怎麼當上國家元首的?」教授答:「他們改善了別人的生活。」女兒又問他一句:「那你也會改善別人的生活嗎?」從那一刻起,教授不停地思考這個問題,要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發揮正面影響力?不只是職場,而是所有。像是你買咖啡時跟店員的互動、你跟同事對話時、跟家人一起吃飯時,你如何跟他人互動,並且對他人造成了什麼影響?成功不只來自你的名譽、學位、薪水、頭銜等,生活中所有可以發揮微小但正面影響力的地方,都有可能為他人創造機會,所以記得修正自己評斷個人成就的方法,想想看要怎麼影響別人、改變周遭的人,讓他們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想著怎麼樣為自己的履歷增添華麗的經歷。
建立原則
賴林-漂亮的陶瓷杯還是耐摔的塑膠杯?教授坦承哈佛商學院曾經對學生的成功跟未來成就做研究,研究發現,在校成績跟未來成就並無相關。雖然很難把成功跟一兩項個別要素直接關聯,但有一點絕對很重要:化解挫折的能力。你可以成績不好、可以公司倒閉、被裁員,只要保持彈性與活力就有可能度過挫折。就像耐用的塑膠杯,丟到地上彈個幾下,拿起來拍一拍就可以繼續用了。
諾瑞亞-成為令人願意追隨的領導者。在1991年經濟衰退時,美國許多企業的領導者做了破壞大眾信任的事,例如自己領高薪卻大裁員,爆發許多企業醜聞,使一般人對企業領導者產生信心危機。其實企業領導者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力及貢獻相當之大,他們創造工作、突破科技,促成經濟發展,所以管理者更要自我管理,做出符合管理者應有的使命,以合乎最高標準的職能與職責,迎回大眾的信任。
★柯拉克-記得你是誰。教授在他小時候,每天要出們之前,他的母親都會叮嚀他:「你今天是要出門去當領袖的,千萬要明辨是非,可別讓人牽著鼻子走,要記得你是誰唷!」這句話的意思除了要柯拉克努力做好該做的事情之外,更希望提醒他,不要被其他孩子的意見左右而去做出不符合自己個性和正確觀念的事。在柯拉克高中時,他邊唸書申請哈佛大學,同時也跟朋友組了樂團,並且贏得「搖滾樂團演奏擂台賽」,贏得這場比賽幾乎就等同得到出道機會,對當時的他來說,那是更輕鬆的一條路,但柯拉克卻選擇在這時候退出樂團。退團後的他並不後悔,因為他知道他並不真正嚮往成為搖滾巨星的樣子,他想成為改造世界的人,而成為教授正是在培養未來的領導人才,培養他們改造世界的能力。現在正聽著這個故事的所有人,你們的未來都面臨動盪不安,充滿危險與誘惑,而你們都身負著改造社會的能力,記得要堅守道德標準,對自己和別人懷抱夢想、希望跟信心,做出明智、正確的選擇,找到符合自己人生的基本原則及價值理念,然後衷於他,守住他。
結語
以前在大學唸書時,學校的教授對我來說,好像理所當然是非常聰明的存在,他們什麼都懂,總是可以給出很好的建議,彷彿天生是當教授的料。但其實如果仔細去查教授的經歷背景,常常會發現教授們也有著豐富的人生經驗,他們可能在國外好多年才回國、可能當過企業管理層,或同時是某某機構的負責人。哈佛商學院的教授更是如此,許多教授曾經當過企業執行長、擔任電視節目主持、還有教授曾獲普立茲獎,最後為了訓練下一代企業領導人才回到學校授課。
但是別忘了,教授們也都是活生生的人,就像孔安教授說的,人不是只有完美的那一面,而是由非常多面向所組成的,教授們也一樣。在看他們故事的時候,突然會覺得,他們就好像一般的長輩在跟我們分享故事,而不是那個充滿距離感的完美存在,大家都有著自己的故事,才走到現在這個位置。
其中莎拉的故事最感動我,莎拉就像大部分的父母一樣總是全心付出,也許在其他人眼中,他們就是一般的婦女,但每位父母絕對都不容易,而翟庫瑪教授的故事提醒了我,我們可以享受現在的生活是多麼幸運。
所以如果讀者中有還在當學生的朋友,你們除了可以跟教授學習專業知識之外,教授們身上的寶貴經驗才是真的智慧,可以找機會多跟教授聊聊,在公司的朋友們,如果有機會也可以跟主管聊聊工作以外的內容,相信他們都很樂意跟我們分享。當然,如果你已經是高階主管,這本書更是教授為你們量身打造的,為管理者而寫的一本書,雖然已經出版很久,但我們應該讓他的影響力繼續下去。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感謝你看完這本書,分享文章的初衷是希望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之餘,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雖然忙碌的上班生活可能讓你沒有時間看完完整的書,但沒關係,我可以當你的眼睛,你可以留言告訴我想看什麼書,有機會的話可以幫你濃縮整理喔!
如果這本書有幫助到你,也歡迎單次贊助或是訂閱我,給我小小的鼓勵,將是我持續努力的動力!